北京实施医院安检新规满月,“截获”最多的是水果刀
今年7月1日《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北京各家医院纷纷拉开安检大幕。如今,新规推行已过一个月了,各医院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带着这些疑问,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北京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 安检双通道1分钟通过近30人 “请提前打开健康宝,一家人走一个通道,背包、挎包放在安检区域……”周一上午9时许,首都儿科研究所北门已迎来就诊高峰,双通道的安检门和X光检测仪一刻不停地运转着。 不少家长或牵着或抱着孩子,一边将随身的包放到X光检测仪上,一边匆匆穿过安检门。之后,两名身着制服的女安检员会用手持安检仪对成人进行手检。 水瓶、耳机、钥匙……经过X光检测仪时,背包内所有物品影像一目了然。 虽然多了一道安检,但人流通行的速度却一点不慢,基本没有排长队的现象。记者粗略统计,平均一分钟大约能通过近30人。 “有包的过安检,没包的直接进,家长把帽子摘一下,谢谢配合!”周一下午3点,在北京儿童医院东门主干道上的统一安检处,引导安检的提示语在循环播放。长达30余米的长廊入口处,不少家长和患儿一边排队,一边提前扫码填写患儿筛查表…… 在这里,双通道智能安检门可同时实现安检、测温和人证比对等功能。一旦发现入院人员携带违禁危险物品,显示屏会准确“定位”物品位置,再由安检人员进行手持安检。 “这样能减少人员在安检口的滞留时间。”北京儿童医院保卫处处长翟敬刚说,为减少对金属物品的误判,医院还提前对安检门进行了智能设置,使其对手机、钥匙、指甲刀、皮带扣等生活类金属物品“免疫”,遇到刀具形状的物品时才会报警。 对于“进医院先安检”,不少患者家属都表示赞同。 “之前最担心安检以后看病会排大队,现在感觉速度还挺快的。”一位患儿家长说,“医院安全了,我们看病才更安心。” 截获最多的物品是水果刀 在安检“通关”过程中,各家医院截获最多的物品当属水果刀。 在首儿所的安检处,一位家长的行李箱中被查出了水果刀,安检员随即为其做了登记保存。“您离开医院时可以回来取走。” 在电子显示屏的台子上,一个小纸盒里已装了不少“战利品”。“从早上7点半到9点半,已经查出了9把水果刀。”一名安检员说。 “近一个月的安检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现一些违禁物品,有裁纸刀、剪刀、水果刀、钳子、扳手、打火机等各种违禁品共计407件,其中最多的还是水果刀。”首儿所保卫处处长徐双印透露,不少家长随身带水果刀是想在候诊时给孩子削水果吃。 “水果刀确实是最常被检出的,大多是家里常见的折叠水果刀。”北京儿童医院保卫处处长翟敬刚介绍,自从智能安检门7月12日上岗至7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共查出限制品262件,其中各种水果刀115把,占了近一半,另外还有剪刀、钳子、扳手等。 在北京中医医院,安检数据显示,一个月以来共检出了400多件禁限物品,其中同样以水果刀、剪刀居多。该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安检中同时检出的还有500多瓶酒精,“这主要还是跟疫情防控期间大家的卫生消毒意识提升有关。” 对于截获的禁限物品,各医院的态度基本一致,除管制刀具须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外,其他的物品均由医院暂时保管后,归还患者。 急诊患者可走“绿色通道” 在北京儿童医院,过安检门时,有一位患儿家长裤兜里携带的水果刀被查了出来。 “您可以把刀放在暂存柜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看到,安检门一侧共有50个安检物品暂存柜,患儿家长可通过指纹解锁自助使用。 这位家长说:“我们之前不知道水果刀不能带进医院了,扔了怪可惜的,这个柜子很方便,操作也简单。” 北京儿童医院保卫处处长翟敬刚介绍,每晚12点,工作人员会对暂存柜进行清理检查,至于到点没被取走的物品,都会做好登记、妥善存放,患儿家长随时可找工作人员领取。“这主要是为了柜子能循环使用,也防止里面出现有安全隐患的物品。” 不止暂存柜,安检实施后,各家医院配套出台的人性化措施也不少。 在北京儿童医院安检通道的长廊里,最新搭起的白色顶棚,专供患儿及家长遮阳避雨,棚子顶部还装有风扇;由于院子里绿植多,蚊虫也不少,于是,草丛里、安检通道等处都悄悄添置了灭蚊灯。 作为治病救人的地方,医院每天都有急危重症患者。记者注意到,北京儿童医院的安检注意事项中就有“急诊患者优先安检”。此外,在患者通行的安检通道南侧,还有一条医院的应急通道。 采访当日,记者看到一辆河北牌照的120急救车直接开进应急通道,保安当即开门放行,并通过对讲机通知急诊大厅。很快,手持安检仪的保安人员便迎着救护车上前…… “安检员会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安检。”翟敬刚表示,为确保急诊患者优先通行,医院已对保安人员进行了初步培训,他们可准确筛出属于急诊抢救的患儿。 在北京中医医院,6个安检门分别分布在门诊、急诊、住院部、红楼以及明医馆。其中急诊与住院部所设的安检门均向厂家提出了“特殊定制”需求——宽度为1.1米,比普通安检门足足宽了大约40厘米,目的就是为方便急危重症患者的担架床快速进出。 一键报警器启用频率更高了 自新规实施以来,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加强,一键式报警器的使用频率也提高了。 “请保安人员赶快来一下!”不久前,首儿所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接到血液科医生的报警求助。 触发这次报警的是一通恐吓电话。 当时,一名之前在首儿所住过院的血液病患儿,当天没能约到床位。尽管医生已再三表示过段时间可能会有床位,但家长仍不依不饶,跟医生沟通时言辞过激,一度扬言,“现在要不是和谐社会,我就有可能要你的命……”事件发生后,当事医生很警觉,不但对通话录了音,还第一时间按下了一键报警器。 “收到!”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通过对讲机传达命令。不到1分钟,离现场最近的保安员紧急到位。由于首儿所的一键报警器已和医院警务工作室联动,公安人员也及时介入,并很快启动调查程序。 后来经公安人员批评教育,这名患儿家长承认自己一时激动,口不择言说了气话,并向当事医生道了歉。考虑到家长年纪较轻,又因孩子患有重病情绪急躁,医院并没有进一步追究。 “最近一个月,医院的一键报警器的使用次数为98次,频率明显提高。”首儿所保卫处处长徐双印表示,有些医患纠纷,放在以前,医生们往往不太在意,现在大家的警觉性明显提高,也因此堵住了不少安全隐患。 目前,首儿所共安装一键式报警器260台,主要分布在门诊楼、科研楼、病房楼及传染科等重要科室,以及护士站、公共区域电梯厅等处。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个别医院,一键报警器的误报也时有发生。以首儿所为例,医院每天接诊的患儿数量很多,在候诊时,一些调皮的孩子往往出于好奇按下一键报警器,因此导致误报发生。目前,首儿所已在一键报警器处张贴了警示标识,用以提醒广大家长、患儿不要随意触碰。 法律专家: 和谐医患关系更需互信理解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医疗法律团队负责人、律师张广表示,《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北京市多家医院按要求建立了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入院安检制度,有效维护了医院诊疗秩序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与此同时,不少医院还推出了“加长版”安检门、智能储物柜以及急诊患者优先安检等人性化举措,在安检的同时,既确保了就诊效率,又照顾到了患者的实际需求。 “保障医务人员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法律法规、机制制度、硬件设备必不可少,同时也更需要智能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以及医患双方的互信理解和共同努力。”张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