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首次“盈利”背后客观分析
拼多多:首次“盈利”背后客观分析 时尚星姐 2020-11-13 投诉 阅读数:20万+ 11月12日,拼多多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42.0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9%,超出市场预期的122.05亿元。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拼多多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664亿元,对比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6.604亿元。
受此影响,拼多多盘前涨幅扩大至20%以上,截至发稿,拼多多股价报134.21美元/股。 笔者也注意到,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唱多拼多多的声音。 但笔者对于拼多多所谓的“盈利”表示了担心,毕竟很多亏损中的互联网公司都以各种名义号称自己盈利了。而不同的地方在于,每家公司对于数据的统计口径都不同。以前瑞幸咖啡也号称自己盈利了,那是在除开自己所有营销费用以后的“盈利”。所以,我们来看看拼多多的“盈利”含金量到底如何?
上文提到,拼多多的口径是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盈利。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主要为美国公司或华尔街上市公司所采用。它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会计师协会(APB)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意见书》和《公报》中所规定的会计准则、方法和程序所组成的。
US GAAP是一套官方的权威性的标准组合,是企业会计人员记录、汇总会计数据和编制会计报表所必须遵循,也是审计人员审核企业会计报表的依据。
早在2019年1季度,英国金融时报就推出过拼多多深度调查文章,直指拼多多存在严重的员工压榨,并再一次暗示该公司存在虚瞒员工人数,粉饰公司财报等严重经营问题。
金融时报引用Blue Orca发布的报告陈述,后者有大量证据表明,拼多多的业务并不像公司宣称的那样高效,且其实际员工数量并未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报备。并远远高于其在SEC备案文件中披露的数字。并且该公司未披露的关联方正秘密为拼多多招聘员工但未计入拼多多员工,以此瞒报实际成本。
所以,拼多多算是这个数字游戏中的老玩家了。细看财报会发现,为了“更好的展现”其真实的的经营状况,拼多多在NON-GAAP中剔除了包括股权激励费用、资产和业务收购所带来的无形资产摊销、长期股权投资亏损等数据。而这几项数据对拼多多的财报都会有一个质的改变。
先来看看股权激励,当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时,企业会计准则认定上市公司此举是为了“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所以,既然是负债,那么股权激励必然会增加上市公司财务成本。
举个例子:早在2018年趣头条的三季报中,公司当季账面亏损高达10亿元,而其中主要来源于入账了7.3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
通常来说,巨额的股权激励是高速增长的互联网企业的通病,为了留住人才,企业不得不为此付出大量成本。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一旦将其计入损益表后,基本都是出于亏损状态。所以,拼多多在NON-GAAP中对这个数据进行了“修正”,其本质就是利用此口径对自己的“利润”进行调整。但是,股权激励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战略,将会持续影响拼多多的财务绩效。
而在无形资产摊销这边,此项其实是传统账目中对净利润影响最大的且最常见的一项。拼多多的资产结构主要组成分为两部分,现金及无形资产,从上季度的财报中可以看出,拼多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高达16亿元人民币,加上快速扩张的股权收购等因素,拼多多也拥有庞大的无形资产,对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由于缺乏重资产及无形资产可以被摊销或折旧,所以此项意义不大。但是对于拼多多来说,剔除了资产结构中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是否也是显得不合理呢?
其实,非会计准则下的计量是为了更好的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一次性损益带来的随机波动,把他们排除在统计口径之外笔者觉得无可厚非。但对于非现金损益带来的调整及随之而来的费用,笔者则认为是不能被排除的,因为他们可以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态。 作为比较,我们看看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拼多多实现营收142.1亿元,同比增长89%;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仍为亏损,亏损7.85亿元。
自拼多多的上市功臣徐湉离职之后,拼多多CFO的位置一直空缺着,财务指标不达标一直是拼多多财务部门的“弊病”所在,而随着7月财务副总裁马靖的上台,首季度就完成了“盈利”的目标,拼多多可谓在财务负责人的人选上煞费苦心。
但是,一来一去超过10亿元的财务“鸿沟”拼多多要如何跨越才是投资者真正关心的问题,虽然财报好看了,但实际经营没有起色同样得不到投资者的青睐。
表面数据的“完美”掩盖不住拼多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虽然拼多多Q3财报在营收、月活等核心指标上全面飘红,但平均单客年消费额(ARPU)仅1993.1元,环比仅增长7.3%,连续三季度徘徊在1900元上下,用户购买意愿持续低迷。
又回到老生常谈的天花板问题,通过补贴所带来的活跃度增长其实已经接近行业天花板,而ARPU的持续低迷表明拼多多依旧是一个不具有核心盈利能力的平台。所谓以“拼”为核心的新消费业态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
不难看出,拼多多自知已是强弩之末,想通过所谓的“盈利”给市场一个交代,但是资本的游戏最终还需要人来埋单,拼多多不能只顾“面子”而不考虑“里子”,用心经营,诚实面对我们的消费者与投资者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