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构建慢行“生态”让城市更精致美丽
北京5月20日电 (董兆瑞)戴上专业护具,骑上山地车,在自行车专用路上畅快地骑一个来回,这是宋先生每天的“功课”。自打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宋先生就成了这儿的“铁粉”。开通近两年来,这条专用路培养了一批“骑友”,已经成为北京绿色出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人民网 董兆瑞摄 自专路成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红绿相间的骑行道,搭配上清爽明快的白色护栏,自行车专用路如同一条玉带,串联起回龙观和上地两大功能区域。在专用路的入口处,还种植了大片的月季,眼下花开得正艳。“赏赏风景,出出汗,心情舒畅了,自然也就健康了。”宋先生说。 2019年5月31日,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那时,宋先生刚办完退休手续。“刚闲下来时还不适应,就来刚开通的自行车专用路体验了一把,一下就爱上了这儿,为此还置办了专业的山地车和头盔、护膝。”宋先生说,“现在,只要不刮风下雨,就一定要来骑一个来回。到了晚上,还会亮起宜人的灯光,既安全又舒适。” 自行车专用路不仅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健身需求,也在传递着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据了解,自去年8月起,自行车专用路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的上午9至11时在特定封闭路段举办儿童骑行体验活动,引导儿童树立绿色出行意识,传递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同时,自行车专用路的服务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市民的的反馈,我们在服务区、自专路起点、终点新设置自动售卖机,满足市民骑行补给需要。”昌平区城管委自行车专用路管理中心主任王溪介绍,“我们将加大文明出行宣传引导,将自行车专用路打造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样板工程。”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资料图) 人民网 董兆瑞摄 培养“通勤铁粉”累计减排800吨 自行车专用路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新场所的同时,也为上班族日常通勤提供了新选择。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两年来,自行车专用路累计通行量已超过318万人次,日均4000至6000人次之间。 “工作日骑行量呈现典型的‘双驼峰’曲线和潮汐性,经过长期监测发现,自行车专用路已经培养了一批‘通勤铁粉’,约1500人左右。”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莹说。 赵先生就是“通勤铁粉”之一。“我曾经测算过几种交通方式,虽然开车和骑行所用的时间差不多,但是骑行更经济也更绿色环保,也避免了堵车带来焦躁心情,所以我放弃了自驾,选择自行车专用路骑行上下班。”赵先生表示。 “自行车作为一种零碳的交通方式,采用自行车出行,较小汽车出行每人公里可减少0.17千克二氧化碳。若1名小汽车使用者转移采用自行车出行,一年能够减少1吨碳排量,从个体角度就基本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所谓‘碳中和’,简单地说,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胡莹说,“截至2021年5月中旬,根据自行车专用路使用者交通方式转移情况测算,自行车专用路已累计贡献超过800吨的减排量。” 经过几年的建设提升,如今,“回天地区”的慢行系统已逐渐完善,渐成生态。除了自行车专用路外,同城街以北、回龙观大街以南,11条道路的慢行系统已编织成网,初具示范区效应。 用“绣花功夫”精细化治理慢行系统 近年来,北京大力倡导绿色出行,为了让市民有更好的骑行、步行体验,北京用“绣花”功夫对慢行系统进行精细化治理。在日前印发实施的《2021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中,北京明确了一系列任务目标,鼓励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的出行方式,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增强城市魅力。 西二环新增非机动车“一次左转”转向灯。人民网 董兆瑞摄 “在二环路骑车更安全更省时了!”经常骑车出行的陈先生发现了西二环非机动车道发生的变化。在月坛南街与西二环交叉口,增加了非机动车“一次左转”的信号灯,并且对临近路口处的非机动车道进行了加宽,划分为了左转车道和直行及右转车道。 “这个路口车流量很大,治理后有序多了,通行效率也提升了。”陈先生说,“我曾算了一下时间,原来左转大概需要等1分半钟左右,现在最多等50几秒就可以了。”据了解,去年10月起,北京市交管局在西二环开展慢行系统试点改造,提升二环路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安全性与舒适性。 今年,北京将继续推动二环路慢行系统建设。此外,还将实施东单南北大街延长线、西单南北大街延长线、平安大街等慢行系统品质优化改造,开展京藏高速公路辅路慢行廊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等。 《工作方案》还提出,将突出道路空间资源的合理优化使用,适当压减机动车道宽度,开展路幅宽度12米以上道路非机动车道整治工作。对路幅宽度12米以上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保障其通行宽度达到2.5米以上。全年完成97个路段、32公里整治任务,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骑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