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喝出这种病,小伙儿给自己“开刀”差点危及生命
炎炎夏日,对于不少人来说,又到了喝啤酒消暑的好时节。而贵阳一位小伙,却因为过量喝啤酒引发痛风后自己“医治”不当,险些危及生命……
6月14日下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内,34岁的张鹏(化名)躺在病床上,不时瞅一眼正在冰敷中的左脚大脚趾,余悸未了。“生病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千万不能自己蛮干!”十几天前,他因一时冲动,自个挥刀割向被痛风反复折磨的大脚趾,差点危及生命。喝啤酒是很多年轻人的放松方式,在贵阳某公司上班的张鹏也不例外。2016年,张鹏开始出现了痛风,当时症状比较轻微,他也没在意。2018年,他的左脚大脚趾处,鼓出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包块。随后进行了手术,将这个长出来的“痛风石”切除。医生建议他不要再喝酒,饮食也要控制。 挨了一刀后,无酒不欢的张鹏确实老实了3个多月,但没酒喝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于是他又开始继续聚会和应酬,每天大约喝二三两。 今年5月初,张鹏发现自己左边大脚趾处又长出了一个“痛风石”,而且越来越大,开始发炎。后来,脚趾头肿得像半个鸡蛋,还化脓发黑了。5月30日凌晨,看着发黑的脚趾头,张鹏越来越慌,无法入睡。思来想去,张鹏决定自己动手,将脓血挤出。 凌晨4点左右,见家里人都已睡熟,他从厨房拿来一把剔骨尖刀,在火上烧红,然后喷洒白酒对发肿的脚趾头进行消毒,然后咬着一块毛巾,咬着牙一刀下去后,脚趾头里面血一下子飙了出来。 他用力挤出脓血,并用刀切除了一块疑似坏死的组织。但经医生证实,他切除的并非坏死组织,而是一块正常的肉。 看着一直血流不止的伤口,张鹏傻了眼。坚持走回到客厅后,他躺在沙发上,将刚刚接受“手术”的左脚悬在沙发外,任由伤口处流出的鲜血滴在铺垫的几张A4纸上。天亮后,家里人起床发现睡在沙发上的张鹏,还有地上的一大摊血迹,吓了一跳,急忙将其送往了医院。 6月8日,医院为张鹏实施了手术,切除了皮下组织的“痛风石”,并对伤口进行了系统性治疗。万幸的是,脚趾经过评估和治疗,成功保住了,术后一周便可以出院回家了。二次遭难后,张鹏表示:“再也不喝酒,不遭罪了。”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发病时,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 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谷氨酸钠尿酸盐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结晶。由于嘌呤代谢障碍产生尿酸过多,尿酸盐以细小针状结晶沉积于软组织,产生慢性炎症及异物反应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肿。周围被上皮细胞、巨核细胞所包围,有时还有分叶核细胞的浸润,形成异物结节。 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正常男性的尿酸值在178~416μmol/L的范围,正常女性的尿酸值在148~357μmol/L的范围。若高于这一范围,即为高尿酸血症,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控制,才能减轻因尿酸高带来的危害。 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高血压、高血糖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也可增加痛风发生风险。目前痛风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治疗痛风发作时疼痛和炎性反应以及预防痛风发作,降低血尿酸。
对于肥胖的痛风患者,在关注血尿酸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规律运动,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肝脏转氨酶等指标,给予综合治疗,维持血尿酸达标,尽可能减少受累关节数。此外还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可以按照食物嘌呤表,管控自己的一日三餐:多吃低嘌呤食物,少吃中嘌呤食物,尽量不吃高嘌呤食物。
- 中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 25mg~150mg
除饮食外,还有一部分人尿酸升高是内源性产生。有时候即使饮食很健康,一部分人也会高尿酸。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就医,避免贻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