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weekend
weekend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282
魅 力 值:118
龙    币:272
积    分:253.4
注册日期:2003-05-22
 
  查看weekend个人资料   给weekend发悄悄话   将weekend加入好友   搜索weekend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weekend发送电子邮件      

中国人的畸形手机消费观(转)
欧美用户平均40个月换一部手机,我国消费者的更换频率则为4个月

前言

“不就是一头猪钱吗!”

电影《手机》中,一位农民这样回答城里人对自己购买手机的置疑。其实,不仅仅是农民,中国许多低收入阶层的人也都买了手机。在北京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随便一个什么人顺手掏出手机来旁若无人地接打电话。


目前,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十分惊人,已经达2.96亿用户,并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西门子全球总裁冯必乐也承认,与欧洲相比,中国人对手机消费更热情。消费者有了钱,手机又在降价,为了方便买个手机确实无可厚非。但是中国手机的普及率要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刚刚达到人年均收入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这正常吗?中国人的手机消费是不是超前甚至有些畸形了?

学生成了消费生力军

“你想换个手机吗?”“想!想换一部彩屏的、能拍照的,而且不能是翻盖的,像诺基亚6230就不错。”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对手机的功能、样式甚至型号如此清楚,这令从事3年IT报道工作的记者有些吃惊。北京某小学六年级的一个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手机是妈妈替换下来给她的,他们班上有四五个同学有手机。平时她主要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和玩游戏。


北京一所普通中学高一某班的班主任黄老师介绍,该班上学期只有几个同学有手机,但是现在46个学生中40个有手机。现在,许多学生向家长讲条件,如果考试考好了不要别的奖品,就要一部新手机。黄老师认为,学生用手机主要是发短信,交流一些不方便面谈的信息,有的同学甚至用短信骂人。其实,手机对于学生学习没什么太大用处,班上没有手机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因为家教比较严格,所以不给买手机,其实这些家庭的生活条件并不差。


该班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介绍,因为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在服装上无法攀比的学生将手机变成了互相攀比的主要物品。这个孩子目前有一部诺基亚3310手机,但他希望家长给自己更换一个更好的。


北京一所中专学校的许多学生都来自在外省或远郊区县,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收入不高。即使是这样,该校许多学生还是有手机。当记者问到一位学旅游的学生班上有多少人有手机时,她毫不犹豫的回答:班里35人,18个有手机。显然,高中学生手机的拥有比率远远大于中国手机用户的总体普及率。


在大学,手机的普及率更高,几乎达到了100%。北京广播学院一位大三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班上每个人都有手机,而她接触的其他大学生,包括外校的也都配备。


据了解,不只在北京,在中西部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有的学生家长都是下岗职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孩子为了攀比却也要买手机。由于手机在学生中流行,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学生手机被别人劫走,没有手机的同学去偷别人的手机等等。

更换频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手机的更换频率也高得惊人,欧美用户平均每40个月才更换一部手机,而中国更换手机的频率为4个多月。尽管这一数字不很精确,但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确实很高,特别是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几个月换一部。


“先生,手机卖吗?”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城市的就手机市场都常见。在北京,看看公主坟、西单、西直门等手机大卖场外,仨一群俩一伙收购二手手机的商贩,你也许就能对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有个感性的认识了。一位收购二手手机的男子告诉记者,卖手机的大多是年轻人,有的手机还很新,他就收购过一部可拍照手机。收来的手机专门有人负责销售,销售对象是城市低收入者,或者直接销往外地。这位男子介绍,现在二手手机的生意不像以前好做了,因为收购二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谁能想到,中国人高频率更换手机还创造了如此的“就业”机会。


年轻人绝对是手机消费的主力,记者采访了10个20至30岁的年轻人,发现他们手机的更换频率基本上都在1年左右,有两个是半年换一部,这个比率要远远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虽然这些年轻人的平均收入要低于30岁以上的人群。


年轻人更换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时尚,在记者采访的10个年轻人中,有一半以上用的都是彩屏手机。一个2001年大学毕业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毕业时为了联系工作方便就买了手机。过了一年,他发现周围原来没有手机的人都买了手机,而且比他的好,他就决定换一部,于是他买了个可以旋转的摩托罗拉V70,当时要4000多元。到了2003年,彩屏、和弦手机大行其道,而且价格一降再降,2000多元就能买一个不错的,所以他又换了个彩屏手机。据他说,如果可拍照手机再降低一点价格的话,他可能还会再换手机。


记者还采访了10个30岁以上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更换手机的原因也多出于个人喜好,但更换手机的频率却显然要低。绝大多数人2年左右更换一部,有的甚至从使用手机开始就没有换过。这些消费者中只有三个人每年换一部手机,其中一位是私营企业老板,有钱;还有一位某事业单位领导,公家报销。据了解,在部分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的国有企业和国有事业单位,存在一些领导利用公款频繁更换手机的现象。


除了追求时尚,消费者更换手机的另一个原因是受移动运营商营销策略的影响。一位姓刘的消费者说,他不久前换了一部CDMA手机,因为它话费便宜,预付一年话费还能白得一部手机。另一个公司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换手机是因为中国移动推出积分活动,每月打够600元就能免费换一部拍照手机。


据了解,国外手机更新缓慢,产品远不像中国这样款式丰富、功能先进。国外移动运营商向自己的用户免费提供手机,因此消费者不用自己买手机。而手机厂商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手段,消费者手机的更换频率也就很低了。

手机功能明显过剩

在中国,手机用户增长太快,消费者的狂热消费促使手机厂商频繁推出各类产品,而层出不穷的手机新产品又诱惑着消费者继续消费,推动着手机时尚消费的步伐。


目前,跨国手机厂商都以每年几十款的速度推出新产品,而包括诺基亚、西门子、松下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手机研发中心,如诺基亚在中国研发出的手机产品就有5款之多。许多企业不但在中国同步推出全球最新的手机产品,而且还针对迅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专门设计手机,研发本地化成为跨国公司的既定战略。而对于核心技术掌握较少的国内企业则更多的在外观设计、销售价格上做文章,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一位在某跨国公司从事手机研发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彩屏、和弦、上网、拍照甚至看电视等等手机功能,其实有很大部分是手机厂商炒作的概念,而一些厂商为了在技术上和市场声势上不落后竞争对手,也纷纷跟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手机的许多新功能却被闲置了。如果说彩屏、和弦功能使手机告别了简单枯燥,因此备受消费者欢迎的话,那么手机厂商炒作的其他功能却很少得到应用。“我的手机短信可以存200条,电话号码可以存储1万个。刚买时觉得挺好,但是现在发现其实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一位消费者这样告诉记者。另外一位消费者说,他用的是一款支持蓝牙功能的手机,但是根本用不上,因为要购买一个蓝牙耳机还要再花1000多元。许多手机消费者都为自己不用甚至不知道的功能多负担着额外的费用。一位私营企业老板用着一个8000多元的智能手机,但是据他介绍,文档处理、手机上网等功能他基本上不用,手机拍照也只是偶尔玩一下,因为分辨率太低,根本不能当作照片留念。目前,新一轮的手机概念又开始兴起,所谓的智能手机不但可以进行商务应用,而且可以看电视。但是,狭小的手机屏幕真的可以达到人们工作、娱乐的要求吗?


作为技术研发,手机厂商跟踪先进技术并没有错,但市场绝对不是厂商的试验田,消费者更不应该为自己根本不用的功能付出额外的费用。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中国消费者似乎乐于此道,只要有新手机上市,就会有人买。


另一方面,在手机迅速普及、消费者的频繁更换手机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据了解,目前手机生产厂家不断扩大产能,不断推出新的手机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手机消费在中国严重畸形,消费者心理并不健康。一旦消费者手机消费回归理性,手机厂商将为迅速扩张付出惨痛的代价。信息产业部预计,今年我国手机产能将达1.7亿部,而国内一年手机的市场销售只有8000万左右。

手机用户支付力有限

有观点认为,手机在中国普及率高、更换率高体现了中国特殊国情。中国人强调与家人、朋友甚至同事的情感沟通,乐于在茶余饭后聊聊天,甚至传播各种小道消息,手机的短信和通话功能满足了人们沟通的需求,因此手机在中国迅速普及。然而,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


与高普及率、高更换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用户手机通话费的平均支出却在不断下降。每月每用户收入值是一项衡量移动运营商的赢利能力指标,2003年,中国移动的这项的指标为102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13元;中国联通GSM用户为67.3元,同比下降10.6元,CDMA用户为128.4元,同比下降43.8元。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作为手机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的话费支出十分有限。大部分人都在100多元,而且短信费用比重很大,少则30、50元,多则上百元。一个消费者介绍,如果身边有固定电话,别人打来的电话他一般都不接,而是用固定电话打回去。而30岁以上的消费者,平均每月的话费支出在300元左右。


有关人士认为,从手机话费的支出可以看出,许多购买手机的年轻人以及低收入者的手机消费实力十分有限。大部分年轻人,甚至部分低收入者购买手机都是为了追求时尚,甚至相互攀比。其实,中国的消费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如此程度。中国人年均收入刚刚超过1000美元大关,在富裕后的中国,人们的主流消费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一贯提倡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在消费上开始显得有些浮躁,在手机消费上显然缺乏理性。

--
我爱回龙观,期待她越来越和谐!
2004-08-26 00:54:4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0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