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警示 第35期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现将2021年6月30日--2021年7月31日期间预付式消费和教育培训领域被投诉2次以上的主体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示广大消费者注意消费安全。 消费提示:一、教育培训擦亮眼,五步诀窍记心间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近年来迅猛发展,也成为消费纠纷的高发区,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因种种原因甚至关门“跑路”,给消费者带来较大损失。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教育培训消费发布如下消费提示: 1.选择校外培训机构需擦亮眼睛。消费者选择培训机构前,应查看并核实其是否具有教育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教学、培训等资质,核实授课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可通过网上查询、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培训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商业信誉。消费者可参考行教委、人保、文旅、体育等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主体,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培训机构,自觉抵制无证办学行为。 2.避免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根据相关部门明确的“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个课时的费用”。消费者应尽量避免长期性和高金额的培训项目,不要轻信培训机构“优惠打折”、“赠送课时”等宣传,谨防掉入高金额预付式消费的“陷阱”。同时,建议选择已经纳入辖区预付费资金监管系统的培训机构进行消费。 3.请勿报名参加类似“代评职称”等不受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培训班。 4.倡导使用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培训合同,签订合同要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合同内容要完整、详细,对教学的时间、报名费、课时费、资料费、缺补课方式以及将来容易出现的问题都在协议合同中体现出来,并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依据合同维权。 5.保存证据维权,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消费者要保管好合同文本、缴费凭证等相关凭证,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可与教育培训机构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行业主管部门投诉。发现培训机构有违规办学、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行为的,可向相关部门举报。 二、预付式消费陷阱多,六步防范要记牢 “预付式消费”模式在当下已经成为消费热点,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优惠的同时,也易引发非法集资案件。商家未向单用途预付卡监管部门备案,对外公开宣传,承诺高额赠送或优惠的回报,发售预充值、预付费卡吸引消费者预充、预付大额资金,后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按约兑付,造成消费者较大经济损失。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理性审慎消费,防止利益受损。在预付费预充值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六点: 1.选择在商务部门官方网站(www.mofcom.gov.cn)查询企业是否进行单用途预付卡业务备案或在人民银行官方网站(www.pbc.gov.cn)查询企业开展多用途预付卡业务是否获得人民银行批准; 2.办卡前要注意看清经营者营业执照,确认经营主体资格,看办卡合同上的公司名称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一致。一定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 3.办理预付卡时按照自己实际需求充费。不要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而冲动消费,尽量不要一次充值过多金额,以免商家停业跑路导致损失。 4.办理预付卡时,不要轻信一些商家口头承诺,务必要签订书面合同。看清合同内容,事先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加盖公司公章。为日后可能产生的消费争议提供解决的途径和依据,对不合理的条款内容,要及时纠正。 5.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索要票据,妥善保管好发票和消费凭证,一旦发生问题便于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诉。金额大的消费卡,每次消费后注意核对余额动态,以防卡内余额缺失。 6.要主动维权。办理预付卡后,按照约定条款消费。如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要及时与商家协商,必要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诉;对主体关门跑路的,消费者可依法提起诉讼,要求赔偿。一旦发现商家存在非法吸储、携款潜逃等恶意侵权迹象,涉嫌构成诈骗行为的,消费者要及时向公安部门咨询、反映、举报。 全国12315系统自助投诉举报方式: 遇到问题扫一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全国12315系统为投诉举报提供统一、全天候的服务,将“互联网+监管”相结合,更好地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 如果您在店内遇到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劣质服务、虚假广告或关系到健康的食品药品等问题时,在与商家店内和解员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登录平台,快速准确地找到经营者和管辖机关进行投诉举报,足不出店即可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昌平区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托平台在线受理消费者诉求,组织调解,高效处理合理诉求,查处违法行为,强化市场信用,共同打造昌平区诚信放心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