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26583 |
魅 力 值:321 |
龙 币:95612 |
积 分:39477.3 |
注册日期:2003-06-16 |
|
|
|
女子突现“死亡三联征”!元凶就藏在家中冰箱
喜欢日料寿司等生冷美食的人不少,但生冷食物保管不善或处理时不洁净,极易因为一些冰箱内常见的嗜冷细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污染而“病从口入”。8月24日,南都记者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救治了一例因食用大量寿司感染沙门氏菌并导致多脏器衰竭的女性患者。
imagefile1
转送广州时已出现死亡三联征
家住深圳的阿芳(化名)今年36岁,平素身体健康,1个月前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发热,自认为没事便在网上查了些资料自行购药服用,因疫情原因担心被发热门诊隔离,“坚持”了三周,家人却发现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终于因高热(40℃)不退、嗜睡还反应迟钝,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最终辗转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经过发热门诊排除新冠肺炎相关发热后,请胃肠外科二值陈春宇主治医师急会诊,发现阿芳精神状态差,呼吸浅促,意识淡漠,皮肤和眼结膜可见广泛分布出血点,伴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异常,血压80/60mmHg,心律140次/分,血氧饱和度不足90%,严重感染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
可患者只能用睁眼、点头回答医生指令,家属也无法提供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信息。病人已经出现了呼吸、循环、血液、肾脏、中枢、内环境、消化道等多个脏器系统的功能障碍,遂紧急将其收入ICU抢救治疗。
ICU主管医生石一鸣主治医师介绍,任何一个脏器系统功能的进一步衰竭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而患者竟然已经出现七个脏器系统功能的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出现了严重的“死亡三联征”——重度低体温、严重酸中毒和凝血机能障碍。
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春华主任医师联系医院开通绿色抢救通道,并组织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呼吸机、升压药、抗感染、血液净化、输血、液体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线粒体数量监测等,很快患者被各种仪器设备围绕,监护仪上的报警声无时无刻不提示着,患者已经命悬一线。
食用被污染的寿司是诱因
由于腹部急诊CT可见大量腹腔积液,病人伴腹膜炎体征,命悬一线,在病人和家属的充分信任下,经多学科紧急会诊后,麻醉科冒着极高风险进行麻醉保驾护航,胃肠外科紧急进行腹腔镜探查,可惜均未发现脏器坏死或者穿孔病情,病人的诊断依然是个谜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年纪轻轻既往身体健康的阿芳的病情如此凶险呢?
原因终于找到了——检验科开通绿色通道,阿芳的血培养结果提示检测到沙门氏菌属,病理科骨髓阅片排除血液病。此时,医生再次追问家属患者的饮食习惯,原来阿芳平时喜欢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曾进食过大量寿司。
杨春华仔细诊查患者,结合补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明确这次造成患者病情危重的元凶为沙门氏菌——由于患者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门氏菌经消化道入血,造成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原因找到,那就好办了。经过针对性治疗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在ICU、胃肠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消化内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经过20余天的奋力救治,终于逆转“死亡三联征”,阿芳各器官功能逐步好转,生命体征也逐步稳定,并脱离床边血透机、呼吸机、升压药等器官功能支持,最终好转出院。
杨春华表示,沙门氏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当中,肉蛋奶以及相关制品等均可被污染,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沙门氏菌属不分解利用蛋白质,难以通过肉眼或者气味判断食物是否被污染。沙门氏菌属为形态以及构造相似的一大类细菌,已发现的菌种超过两千种,其中包括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
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家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成为沙门氏菌属的传染源。发病者通常在接触感染源的1到3天内出现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既往报道中出现过血液感染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甚至死亡。因此他提醒,如出现有呕吐、腹泻或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尽快至医院就诊。
这样做,可以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1、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厨房用具要分开,在冰箱里也要避免把生熟食物放在同一个区域,同一层当中。上层放熟食物,下层放生食物,严防交叉污染。
2、生食蔬果前,一定要用流动自来水洗净。
3、熟食最好在10℃以下低温保存,食用前必须用80℃以上高温加热15分钟以上。
4、在日常生活中讲究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5、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