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记事
冬奥记事27——目标 闺女打来电话,说要做一个有关冬奥的演讲,不想千篇一律讲赛场争金夺银的故事,想让我提供一些幕后的素材:如何成为冬奥裁判的,在冰丝带的工作、生活怎么样,志愿者的生活情况等。 回顾冬奥经历,坚定目标+坚持努力=成就梦想+见证传奇 目标是未来的寄托,如果是发自内心的,那它肯定能成为你一往无前的动力。 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国内技术官员选拔的条件来看,要符合以下要求: 1、裁判等级国家级及以上。 2、年龄60岁以下在职人员。 3、经过冬奥组委NTO培训合格人员。 部分岗位如弯道管理员、试滑员需要上冰作业,则由原滑冰专业和现役运动员担任。 2019年11月到吉林长春参加了国内技术官员培训考核,国际滑联速度滑冰技术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全程英语授课。连续两天,每天授课、学习时长在12小时以上,学习时间和强度都是罕见的。笔试有中英文两部分组成题量很大,包括场地器材、技术规则、裁判法,英语面试人人参与,由3位评委(亚历山大、王北星主任、同声传译老师)轮流提出问题。从自我介绍到自由交谈,那一组5人中我的用时超过前面4人的总和。同传小哥面试后评价:准备充分、声情并茂,自学成这样很不容易。 这次培训考核由于在面试中的从容表达、听课中的积极互动,获得优秀学员奖励。 2020年8月,冬奥组委再次举行国内裁判员培训,由裁委会主任蒙猛和竞赛主任张春晖全程授课。因为疫情原因,采用线上讲解、讨论、答疑,考试采用问卷星方式,每个人开启摄像头进行线上答题。 2021年4月,参加第一次测试活动,彼时的国家体育馆刚刚建成,场馆内充满着钢筋水泥混凝土的气息,速度滑冰国家队、北京队的队员成为冰丝带的第一批滑行者。因为疫情,裁判员基本以北京地区为主。 2021年10月,第二次来到冰丝带,参加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这次测试赛由“速滑王国”荷兰青年队、韩国国家队和我们国家队的运动员参加。这一次选派是全国范围的速滑裁判员。 经历了两次全国范围的选拔考试、两次测试赛,以及每次活动的总结考核,在2022年1月,收到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的选调函,入选速度滑冰国内技术官员。 志愿者的报名选拔工作也是很早就开始的,速滑馆内志愿者以校内大学生为主、社会志愿者较少。与我们配合是对外经贸大学的同学,选拔出的260余人均为大三、大四学生,要求品学兼优、英语六级以上、口语流利。他们也要闭环管理、集中住在昌平的北师大校区,每个岗位分为早、晚两班。也领取各式各样的服装、鞋帽,仅在颜色上有别于裁判员。 在运动员区服务的两名优秀同学,均来自对外经贸大学,其中一个江苏考生告诉我,她上初中时,听了参加南京青奥会的老师讲述奥运盛况、萌发了对奥运会的向往,以至于高中时就想着到北京来上大学,就想着将来能做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冬奥会中来。到了大学后和同学们交流,很多外地考生都是早早树立了考到北京、参加大型活动、增长拓展见识的目标。 你看,目标多么重要,坚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这就人生。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结果是悲是喜,你总不枉奋斗一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奥运裁判》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