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回龙观第一疯
回龙观第一疯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7260
魅 力 值:3494
龙    币:26262
积    分:16529.6
注册日期:2003-05-17
 
  查看回龙观第一疯个人资料   给回龙观第一疯发悄悄话   将回龙观第一疯加入好友   搜索回龙观第一疯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回龙观第一疯发送电子邮件      

中国教育产业化之父汤敏:我反对提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走进钱眼的误国误民之策!
中国教育产业化之父汤敏:我反对提教育产业化
  
  
    我反对提教育产业化,是因为它混淆了不同层次的教育。教育本身是分层次的: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要看哪一个层次的教育能实现产业化。
  
   高校扩招背景
  
  
     《21世纪》: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在非常严峻。很多学生甚至他们的家长是在迷茫、恐慌里期待着同情和奇迹。
  
    汤敏:有媒体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为“都是扩招惹的祸”,很多人开始怀疑几年前的扩招到底对不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能不能容纳这么多大学生。
  
    我认为,从宏观和深层分析看,当前就业难只是经济转型过程就业结构变化产生的暂时困难。当前,不但是大学生就业较难,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一部分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整不够而没能很好地抓住机会,还有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过剩,人才过剩。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拓宽视野,转变思路,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办法来看待和解决问题。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否定国家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大战略。
  
    《21世纪》:当时你们是怎样提出扩招的建议的?
  
    汤敏:1998年我从亚洲开发银行在菲律宾的总部回国探亲。当时的大背景是亚洲正在发生金融危机,受其影响,居民不愿去消费,内需启动非常困难。我们分析后认为扩大大学教育是一个可以启动的消费点,所以我们就提出来应该通过增加大学的学费,配合大规模的助学贷款来扩大大学的招生量。大学扩招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能够增加从学校到学生的消费。二是可以缓解当时的就业问题。第三,从长远考虑,可以培养人才,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21世纪》:启动内需的背景已经交代过了,但缓冲就业压力是怎么样的考虑呢?
  
    汤敏:其实扩招只是缓解了当时部分的就业压力。为什么将就业压力向后推迟是有好处的呢?因为在1998年左右的时候,是国内工人干部下岗最高潮的时候,这几年大学的扩招,增加了700万到800万的大学生。这800万人没有很快地进入就业市场,起码缓解了一定的就业压力。让当时的高中毕业生,去和下岗职工竞争本来就已经十分稀缺的就业机会,肯定是一个多输的局面。而四年的时间顺延,一方面是期待民营企业的成长以及更多外资企业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国民的综合素质也通过高等教育得到提升。所以说,这是一个存在变多输为多赢可能性的设想。
  
    大学生就业难及前途
  
  
    《21世纪》:但高中生的就业难,还是在四年后变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汤敏: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周期、市场经济转型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不但是大学生就业较难,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
  
    市场经济转型首先是由于追求GDP的高增长,政府的经济政策都是追求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但缺点就是尽管投资比较大,就业容纳量不大,也就是所谓的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最近几年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GDP产生的新增就业可能还不到80年代的三分之一,同样是8%增长,现在产生新就业仅等于80年代的3%的经济增长。但是人口还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上亿的农民到城市来找就业机会。
  
    反过来服务业和中小企业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他们却存在着融资难的状况,现在更是如此。
  
    《21世纪》:另外两方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汤敏:第二点就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滞后。经济结构在调整,企业的需求也在变化,社会发展也在进行,但大学教育的应势而动却是不够迅速———从专业设置、教材再到对学生培养的方式。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反应相对滞后一些,使得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有失平衡,培养出的许多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然而,坏事也可以变好事,也许正由于大学生就业难,会进一步推动人们呼吁了多少年都没有能够推动的一些高等教育的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第三就是大学生自身,以及家长的就业观念问题。整个大学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很难保证使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如政府机关、外企、高科技企业等“精英”岗位。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要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从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比较低一级的工作。不能只在大城市、省会城市寻找政府机关、外企、高科技企业等传统精英型就业机会;中小城市、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发展机会更多。
  
    
   “教育产业化”需界定清晰
  
  
    《21世纪》:在很多人眼里,你就是中国“教育产业化之父”。因为他们的观点是教育产业化造成了目前普遍的高学费以及教育质量下降,并使大量贫困家庭子女被剥夺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是一种制度化不公正,损害了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汤敏:告诉我,你对教育产业化的定义。
  
    《21世纪》:……(思索中)汤敏:这完全是一种误会。我从来没有同意过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因为这是一个十分不清楚的概念。
  
    教育本身是分层次的: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支持产业化的人他心目中谈的实际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而反对产业化的人心目中谈的是基础教育。很多人辩论了半天,谈的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反对提教育产业化,是因为它混淆了不同层次的教育。我还不知道有哪个国家把基础教育完全让私营机构担当的呢。有没有个别的私立学校?是有的。但整体而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是一个产业,相反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
  
    高等教育是不是应该产业化?如果产业化是指完全由市场来做自负盈亏,那么我要说,还没有一个国家其大学全部是私立大学。有没有私立大学?不少,而且越来越多,事实上国外很多最优秀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但是,这和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两个概念,这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并不矛盾。
  
    《21世纪》:职业教育这块提产业化倒是可以。
  
    汤敏:应该这么说,像职业教育或者终身教育,可以让市场来解决或者说让市场更多参与。比如职业教育,除了一些对贫困地区农民工的培训国家可以参与之外,很多回报比较高且跟市场接近的部分,民营职业教育学校也许更合适去做。
  
    我国的职业培训1995年达到高峰,从这以后往下滑坡。为什么?我们大量招生的对象是城市青年,而城市青年有上大学的希望和机会,扩招后生源不足导致很多学校萎缩。第二,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是原来的高中、中专转过来的,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正规教育来做,跟市场接轨得不好。造成的尴尬局面是:大量的需求,学校在萎缩,而出来的学生又不合格。从这点出发,我觉得职业教育这一块提产业化也未尝不可。
  
    一句话,不要笼统地提教育产业化。要看哪一个层次的教育能否产业化。
  
    《21世纪》:那你怎么看目前普遍的高学费?
  
    汤敏:扩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矛盾,最突出的为高学费使部分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会严重影响高校继续扩招以至阻碍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大学教育是非义务性的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能够接受正规大学教育的还是少数人。即使是经历扩招一倍后的今天,我国平均28个家庭才有一个在校大学生。换句话说,是28个家庭供养一个在校大学生。现代的教育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更接近一般商品的性质,更适合谁受惠,谁付费的原则。即使是适龄青年入学率高达50%-70%的西方国家,近年也在加大受益学生自付学费的比重。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个大学生的人均成本为每年13000元。而目前高校人均学费为5000元。也就是说实际上国家财政直接或间接地每年给每个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刀切”式的8000元的助学补助。这每人8000元的助学补助,实际上是由28个家庭交税交出来的。用这笔税款来对收入较低、承担不起学费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补贴,还权且可用经济学的转移支付理论来解释。这与用财政拨款来扶贫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由27个家庭交税来补助一个有支付能力的富裕家庭青年上大学,就没有什么道理了。
  
    因此,我们应该把“暗补”变“明补”。声明凡是没有交全额学费的都是得到了助学补助的。如同任何补助或扶贫款的发放一样,合理与有效的助学补助的发放应该是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给予程度不同的助学补助。极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应全免学费;比较困难的应部分减免学费;而有支付能力的家庭少接受甚至不接受任何补助。
  
    不解决这种“一刀切”式的助学补助方式,即使国家再增拨大学的经费,或再减少一些学费,真正困难的家庭还是负担不起。反之,如把助学补助的方式理顺了,即使国家不再增加新投入也可以大大缓解贫困学生的困难,加上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体系,扩大招生还大有潜力。(本报记者 李磊 上海报道)

--
[upload=gif]https://upload4.hlgnet.com/bbsupfile/2012/2012-11-19/20121119221727_22.gif[/upload]
2004-10-17 21:51:4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8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