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庭”的生活保障
现代的彩礼,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并非婚姻的必经程序,不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民间收受彩礼的风俗一直遗存至今。 有人总结,几十年来彩礼的配置,在随时代变迁不断升级。在20世纪五十年代,女性结婚要求的是“四个一工程”,即一张床,一个脸盆,一个痰盂和一个热水壶。到了六十年代,想结婚得有“三十六条腿儿”,就是一个衣橱,一个饭橱,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和一张床。著名的“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是七十年代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到了八十年代,新“四大件儿”,冰箱、电视、洗衣机、录音机,成了流行的结婚必备品。 其实,仔细考究,这些彩礼的名头很多,但本质上已不像古代彩礼那样,是对女方家人的补偿。从归属和使用来看,无论是“三转一响”还是“四大件儿”,一般来说,受益者是小夫妻两个人,所谓的“彩礼”是新成立的小家庭生活品质的保障。 直到九十年代,彩礼的形式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货币开始成为彩礼的支付形式。九十年代后期又是个关键的转折期,彩礼价值迅速攀升,不但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彩礼数目也开始明显超过嫁妆。 而进入21世纪后,尤其近十几年,一些农村地区,彩礼数额和价值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天价彩礼的问题开始频频见诸报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