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读疫情
该网址不再展示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2022-11-27 20:21 发表于广东
我们上次提及疫情,是11月14日,当时全国新增确诊16072例,13天时间,确诊数据增长了2.45倍。 跟上篇文章预估的那样,疫情增长曲线是从10月29日开始抬升后,就一直在保持稳定增长,按这个增长速度,预估在15-20天后,每日感染者就会达到10万人左右。 这几天全国发生了许多严重的事情,都是紧紧围绕着疫情这个主题而发生的,我们必须直面疫情,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我想尽量用数据来分析疫情,尽量不带情绪来分析。 在这几天连番发生一些剧烈的反弹性事件同时,国内发布了两组经济数据,一是前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韩德英日对华投资,还增长了106%、95.8%、40%、36.8%。 另一个是前十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5%,达346165亿,贸易顺差高达7277亿美元,大涨43.8%,光美国一家就买走了中国3.25万亿人民币的商品。 看起来中国的经济数据非常好,我们拿到的顺差现在占全球的62%,这个数据真的强得可怕,但为什么疫情只要一封城封社区,现在就会出现剧烈的反弹? 那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的。 中国有一座城市叫茂名,茂名过去大部分的GDP都是茂石化创造的,如果你没有深入这座城市了解情况,你一看茂名GDP,会觉得这座城市还不错,实际上GDP产出过于集中,茂石化工厂里一万人生活得不错,而周边过去全是农民,产值非常低,生活在附近的一百万人生活得并不好,全靠种地吃白菜过活,这就是数据给人的幻象。 中国创造出大量优秀经济数据的,是茂石化这一类少数的大国企、外商投资企业、部分极优秀的民企,是他们巩固加强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和贸易顺差的数据,大部分民众还没有参与到这一项分工中来。 我在全国出差时,喜欢刷本地的抖音,像武汉、长沙、成都、西安、郑州这样的地方,常常刷到求职的大学生抱怨,本地只能提供大量销售类、服务类岗位,找不到优质的高收入岗位,其实侧面说明内地许多看起来发达的城市,经济是量大而不质优,真正能提供好岗位工作的地方,还得是珠三角和长三角。 就像富士康同样一个工程师,从郑州一跳槽到长三角,收入就会高一倍。 按《经济观察报》的数据,民营经济贡献了2021年中国5成以上的税收、7成以上的技术成果,以及8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 注意,去年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民营企业提供的,准确地说,是大量中小民企提供的。 2021年末,全国企业数量共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 在工业领域,我国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户仅40万户,但营收超过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4.7万亿元。 我写这些数据,是想告诉大家,中国经济在疫情期间的红利,大部分是被优质大国企、外资投资企业、大军工企业、少部分极优秀的民企拿走了,普罗大众的衣食父母,依靠的中小企业,情况并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糟了。 比如大家老在说德国巴斯夫将在湛江投100亿欧元建厂,但其实这也就提供几千个工作岗位,但湛江可是有700万人,其中能参加工作的至少得有个三四百万嗷嗷待哺吧。 再比如岳阳,粗看岳阳这座城市,GDP挺好看的,但我去实地一调研,就是靠几个大石化撑起来的数据,大部分民众拼命往体制内冲,体制内工资多少呢?2500-4000元一个月,冲进去就是胜利,冲进去就是当地的中产阶级。 我在岳阳一家事业单位调研时,发现大部分人都是3000一个月,但有一些隐形福利和年终奖,体制内的只会和体制内的通婚,一到五点半,这家单位所有人走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个人多留一秒钟,大家晚饭会轮流请客,吃完就会去茶馆打麻将,一般打到十点到十一点回家,过着极安稳、谈不上奋斗的生活。 我同班同学在岳阳事业单位工作都20年了,每个月没扣社保5200元,扣完3800元,年终奖1-2万,但好在轻松稳定,退休也有指望。 在这波疫情中,有两种人不愁的,一种是收获经济增长红利的人,另一种是体制内旱涝保收的人。 但是,防疫不断的封小区和封城,受害的是中小企业和他们的员工,这些公司提供了大量社会就业,是社会重要的稳定器。 中国经济不仅仅是深圳上海高级写字楼里衣冠楚楚的白领创造的,中国经济更多的,是小餐馆、小运输公司、小家政公司、小沐足店、小工厂、二手车车贩子、小民宿、小旅馆、建筑工地、售楼员、导游等等无数不起眼的人参与建设的。 这些人才是中国就业的主力,中国电视剧里永远是高级白领在写字楼里恩怨情仇,但这些人其实不是普通中国人。 说句不好听的,普通中国人是注定一辈子要工作的,不要奢望到了60-65岁平安退休享受生活,不可能的,体制内的人退休金比体制外的高不少,体制外的人老老实实交一辈子养老金,退休时大概2000一个月,远不够花的,还得工作到干不动为止。 做为一个普通人,他得一直奋斗,一直工作,断不了粮。 防疫工作的开展,对部分人是有益的,但对大部分人的经济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就像电视剧一样被忽略了。 中国人整体是非常善良而且明事理的,防疫保护的是老人和弱者,大部分人是理解的,所以这三年来,大家都是按部就班的来,社会氛围一直很好。 但是三年了,这些小餐馆、小运输公司、小家政公司、小沐足店、小工厂等等的经济情况已经见底了,他们的老板在一遍遍防疫中经营困难,电费都可能交不起了,他们的员工总是断粮,被封在社区不能出去工作。 想想中国一座城市封110天,这110天,普通人是要交房贷车贷的,没有工作,那生活怎么继续啊?经济压力会大到普通人难以忍受。 你们体验过巨大经济压力带来过的痛苦吗? 我相信获得经济红利的人暂时不会,旱涝保收的人不会,我体验过,就是痛苦得难以呼吸,2014年我房贷车贷压力,大到让我整夜睡不着觉,压力无处发泄,乘电梯时甚至差点踢坏了电梯门。 疫情给少部分人做了加法,尤其做核酸盈利的公司会分外刺眼,疫情却给大部分人做了减法,这大部分人也通情达理,但现在,他们真的没钱了,财政就要枯竭了。 大约从2022年5月以后,我身边的人就大量向我倾诉,他们的餐馆、旅行社、投资公司、运输公司出问题了,他们没钱了,每日还要还贷,他们很难过。 他们很想撑,但真的撑不住了。 而中国的经济数据依旧那么好看,顺差居然占到了全球的62%,不过他们不是红利的分享者,只是生活的观望者。 财政枯竭的可能不只是他们这部分人,我相信中国抗疫花费的金钱也非常非常多。 新加坡两年抗疫,花掉了723亿新币,花光了20多年一代人的积蓄;英国两年抗疫,花掉了3700亿英镑,导致英国财政赤字达到和平年代最高水平。 中国为了抗疫,2020年卫生总费用7.2万亿元人民币,2021年卫生总费用7.55万亿元,两年各占GDP7%左右,而2019年时,中国的卫生总费用是6.584万亿元,占GDP的6.67%。 整整三年了,马上就要进入第四个年头,在抗疫这件事上,国家尽力了,人民也尽力了。 那有人就说:你这么说话,要是放弃抗疫,造成大量老人和基础疾病的人死亡怎么办?你负责吗? 凡是有这种观点的朋友,不要高高举起道德的大棒,我们不是上来就放弃了,我们是尽力了。 全世界没有在抗疫上,比我们付出更多的国家了,也没有比我们付出更多的人民了,我们是全力付出,最后无法跟天灾斗下去,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放弃弱者。 况且拖到三年后,病毒的可怕程度得到了降低,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我身边旅游公司的人,已经三年没开工了,我身边民宿老板,也亏得卖房卖车,你说他们没尽力?他们这三年一直很配合抗疫政策的。 更何况还有长期封控带给人精神上的创伤,100天出不了门,换谁都受不了啊。 所以对于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大家不要抱以激烈的内斗情绪,而是要理解所有人的不容易。 很多事情不是只有黑和白,而是能或者不能,不赞成你观点的,不一定是你的敌人,而是各有各的难处。 对于不可抗力,我们不要互相仇恨,引起社会动荡,毕竟中国工业发展还是蒸蒸日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要因此而被打断。 我估计每日疫情数据还会大增,但迎来政策改变,也会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