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佳菲猫
佳菲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6091
魅 力 值:473
龙    币:9841
积    分:5625.2
注册日期:2003-01-17
 
  查看佳菲猫个人资料   给佳菲猫发悄悄话   将佳菲猫加入好友   搜索佳菲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佳菲猫发送电子邮件      

同城为何要“异地就医”? 解读番禺 新移民之困(医疗篇)(番禺,与回龙观同样的痛)
你的身体,属于番禺还是广州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严艳

  番禺楼盘小区密集但高等级医院匮乏,120急救系统未与广州市联网,医保卡也不能通用

  番禺楼市火爆,很多新移民是冲着其“新中央住宅区”“高尚生活区”等豪华概念而去的,售楼广告无一不在宣称:“超市、银行、学校、医院……一应俱全”,可等业主入住后才会发现,配套设施并非自己想像得那样完善,所谓的“医院”其实不过是小得可怜的“医务室”,数十万新移民的健康医疗保障谁来负责?

  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住所附近没有高等级医院,“高质量的生活”显然是一句空话。番禺的新移民如今尚年轻力壮,再过二三十年,等这个人群整体老龄化的时候,缺乏医院的问题便会尤其突出。




  就医



  新移民看病跑断腿

  洛溪,是连接番禺与广州老城区的桥头堡,这里有着丽江花园、洛涛居、东海花园等10多个大型楼盘。

  “这里的楼盘不断开发,每个都有十几万平方米,新增的人口有数十万,可这里没有建一家医院,生活缺乏长远保障!”家住洛溪某楼盘的业主张先生对该地区医院的缺失有着“切肤之痛”。
  
  两地奔波,生下儿子累坏爸

  张先生的妻子前不久生了个大胖儿子,家添新丁原本是件甜蜜至极的事情,可张先生的笑容里却藏不住疲惫与无奈,他向记者大倒苦水,“这段日子太苦了!”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买房时开发商曾宣传“超市连锁店、医院、银行、邮局、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校等一应俱全”,但入住后发现该楼盘不仅没有配套医院,连个医务室都没有,“后来开发商回答其所指的配套医院是大石医院”。

  几经权衡,张先生最终决定让妻子回广州老城区做产检,在老城区生产。

  儿子在中山二院南院诞生后,张先生便开始了“炼狱”生活,每天倒两趟公交车去照顾母子俩,常常在车上睡得“呼呼作响”。张先生说,自己是“一个星期炼成了一个爹”。

  据《广州市卫生区域规划(2001-2005)》中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大型综合医院27间,其中96%集中在东山、越秀、海珠、荔湾、天河和白云区,而在番禺,大型综合性医院仅有1家。

  此外,医院床位分布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别。目前全市医院床位供需比为1.14(大于1.15为过剩),总量供需基本平衡,但主要集中在东山、越秀、荔湾、海珠、天河这些老城区。在番禺、花都、从化、增城,这些地区床位相对不足。老城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分别为5.96张,而后者则仅为2.48张,悬殊明显。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番禺原先的中心区域位于市桥,生活资源的配置也主要集中在该区域。目前番禺二级以上医院共有5家,除了祈福医院属于新建小区中的三级医院外,其余4家二级以上医院有3家位于中心老城区市桥,另外一家则位于大岗镇。而目前人口密集的洛溪没有一家高等级医院。

  对于洛溪等人口密集区域高等级医院缺失的问题,番禺区卫生局有关人士表示,新移民目前除了可以选择回广州老城区就医外,不少楼盘开发商也向业主提供了医疗服务。

  但该人士也坦承,开发商主要还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问题,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长远之计。  临近洛溪的中山二院南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负责人介绍,从番禺回老城区看病的人并不在少数。除了初诊病人,还有一部分病人是转诊过来的,“这些病人都比较棘手,有的已经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医务室,想说爱你不容易

  番禺的一些大楼盘中,都设有医务室,这些便是开发商在售楼时所宣称的配套设施之一。

  9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番禺某小区医务室。

  这是在一幢楼的底层辟出几个房间而建的一个小诊所,诊所大厅里,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打着吊针,隔壁的诊室里则空无一人。

  记者顺着工作人员的指示看到,该医务室提供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身体检查、内外儿妇等常见疾病诊治、气管炎、咽喉炎诊治、注射、代煎中药、健康教育”等几大项。

  业主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入住该小区已有两年,但从未来该医务室看过病,“这里最多能治治感冒、发烧等小毛病,真的哪儿不舒服了要做检查,有病要看,还是得去医院”。当问及去哪里看病时,王女士表示,一般坐楼巴去华侨医院,有些业主自己有车可以从华南快速干线去中山三院。

  另一小区的医务室则相对稍大,有100多平方米,正常出诊时患者可以分几个主要科别选择医生。据医务室工作人员称,这里的出诊医生共有4名,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我们这里的收费一般要比外面的医院低一点,在这里看病没有业主和非业主之分,但要看大病就是大石医院最近了。”

  记者调查发现,小区医务室的医疗水平完全取决于医务室所聘请的人员。对于小区内的医务室,业主们表示“确实带来了一些方便”,但对于其服务功能,却无人表示满意。

  今年6月初,住在洛溪某花园小区的方先生因为发烧在楼盘医务所就诊,医生诊断他患的是“支气管炎”,开了药给他打了3天吊针,结果毫无好转,方先生自行转到广州老城区一家大医院诊治,诊断结果竟然是较严重的肺炎!方先生为此入院半月。 方先生表示,虽然小区医务室的工作人员态度热情,但毕竟条件有限,不管当初是医务室误诊,还是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加重的,但他再也不敢到医务室看病了。 

  方先生告诉记者,“花园里很多家长、小孩生病了,都不在小区医务室看,三更半夜也要赶到老城区去,我自己也开车送过人家几次。” 
  
  诊所,鱼龙混杂服务差

  相对于那些没有医疗服务配套的小区来说,方先生们还算是幸福的了。

  日前,家住大石镇某楼盘的陈先生向本报投诉称,9月初,他那9个月大的儿子发烧,身体不适,由于所在楼盘没有医疗配套设施,便来到大石镇某诊所就医。医生简单询问了孩子的情况后便开药给孩子打点滴,可没想到过了不到半个小时,孩子身上便生出了红点,“我开始以为孩子是被蚊子咬了,可看到后来他全身都有红点,便发现事情不妙。” 

  医生马上换了一种药。事后,陈先生很想知道当时医生究竟用了什么药,但处方单却潦草得根本看不清。

  最让陈先生气愤的是,医生连第二次开的处方单也不给他,“我再三坚持,他们才肯在我付了药费后让我看一眼,出现这样的事情不要说索赔,连知情权都无法保障!” 

  就在陈先生投诉后的第二天,本报热线又接到一位范姓小姐的电话,反映9月3日15时20分她到大石镇某医院药房拿药时所见到的一幕:“正值上班时间,可药剂师却在药房里悠闲地抽着烟,旁边还有一个小孩伏在桌上做功课!”

  在电话里,范小姐显得非常气愤,她说,这样的医院怎么能让患者放心呢?  

  番禺区卫生局医政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番禺新建小区中确实缺乏大型医院配置,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型医院,在番禺更多的医疗机构是门诊部和诊所,据区卫生局介绍,在城乡接合部医疗市场又相对混乱一些,每个月都有几十家非法行医的诊所被取缔。
  
  民营医院,是范本还是标志?

  对于目前番禺地区医疗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番禺划归广州市后,其卫生规划也统一由市一级政府部门来做,面对数十万新移民拥入,区域人口布局发生巨大变化,医疗服务供需不足等新情况,卫生部门正在采取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据介绍,《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01-2005)》已明确指出要在番禺建立一至两家大型综合医院,而在此之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加强镇一级医院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以及对一些医院进行异址重建。   该负责人表示,解决新移民就医问题除了依靠政府力量之外,还可引入社会力量,由开发商或其他社会力量来补充目前医院服务不足的问题。

  这名负责人所提及的社会力量的参与,指的就是番禺大小楼盘中唯一的配套医院——祈福医院。

  据介绍,创建于2002年的祈福医院坐落于大型楼盘祈福新村,属于三级甲等水平,投资高达10亿元之巨。

  祈福医院计划可满足的日门诊量为3000人次,但开始之初医院门诊量仅有两三百人次,经过一年的经营,目前门诊量已有1000人次,“现在前来就诊的患者60%是本楼盘的业主,还有40%是周边楼盘的新移民”。

  该医院副经理鲁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当初的创建宗旨是着眼于服务自身楼盘的业主需要,“我们也会考虑到周围其他楼盘的需要,但坦白地说这不是我们最初的宗旨,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在具备了一定影响力的基础之上。”

  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建一所高等级医院,不仅资金投入庞大,而且需要一个长期的品牌积累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祈福医院是一个标志,但不一定能成为一个范本。

   医保
  门口有医院也难进

  番禺某小区业主胡女士在广州工作,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胡女士的工作单位为她办理了广州市医疗保险,可当胡女士需要使用这份医保时,却遇到了不少麻烦。

  今年6月,胡女士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其手术清除肌瘤,当胡女士手执“医保”准备入住祈福医院治疗时,却被告知番禺、广州两地的医保是分开的,某社区医院虽然近在咫尺,也是医保定点医院,但它只属于番禺医保,广州参保的胡女士要用医保看病的话只能回广州治疗。

  最终,胡女士只能选择回广州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家人为了照顾她也只能两地奔波,虽然十分辛苦,但也没有办法。

  胡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称有点儿“哭笑不得”,“人家住所附近没有医院要回广州看病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可我自家门口就有大医院,却愣是被一个‘医保’挡在了外面。番禺不是已撤市并区了吗,可为什么这种社会保障不能互通呢?”

  对此,祈福医院副经理鲁新华也颇伤脑筋,她坦承这也是影响医院服务人群的因素之一。“我们楼盘的业主多半是‘新移民’,很多人的医保关系在广州,也就不能在小区医院就诊了,这也让我们开设医院方便业主的初衷无法实现。” 不过,鲁新华强调,对于这些医保关系在广州的“新移民”,医院正积极协助他们办理“异地就医”手续,尽量解决由于两地医保不通用而带来的不便。

  什么是“异地就医”呢?记者从广东省医保部门了解到,办理“异地就医”后参保者可以先自己垫付医药费,然后回广州医保中心报销。

  省医保专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番禺和广州的医保是分开的,如果你工作单位在广州,根据属地原则,工作单位便给你在广州参保,那么你就只能在广州的医保定点医院看病,如果想在番禺看病的同时又享受医保则需办理“异地就医”手续。

  但目前“异地就医”只针对两类人群:退休后异地安置人员和常住境内异地工作人员。前者无需多作解释,后者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你在广州参保但在番禺工作,你符合“异地就医”的条件,但若像胡女士那样在广州参保又在广州工作,仅仅是居住在番禺的话,想办“异地就医”就没得商量了。

   急救
  两套120各自为政

  李小姐是番禺某小区业主,上月底70岁的母亲出去买完菜后身体出现不适,家人怀疑她是由于天气太热出现中暑症状,便拨打120准备送老人去医院急救。

  李小姐回忆,拨通120后,对方表示只能送病人去番禺的医院,“但我们更想将老人送到广州,洛溪桥脚的中山二院南院其实很近,打的过去也只要15分钟。”  

  但李小姐始料不及的是,由于番禺和广州老城区的120急救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没有实现联动,广州的120急救车按规定是不过洛溪大桥和华南大桥的。因此病人在番禺区内拨打120急救电话便意味着只能在番禺地区内选择急救点。

  “如果你一定要回广州急诊,你可以选择打的,或者由当地医院通过转院的方式转来广州医治”。
  
  急救水平有天壤之别

  像李小姐这样有怨言的“新移民”并不在少数。洛溪桥脚的中山二院南院急诊科李护士告诉记者,到该院急诊的病人中有不少是从番禺打的过来的,医院每周还会接到两三个病人的电话,要求前往番禺接诊。

  一江之隔,两地120急救系统“各自为政”,简单的地域划分让番禺数十万“新移民”无法享受到广州市内最佳的急救保障。 

  据番禺区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纳入番禺120急救网点的是26家区属、镇属医院及祈福医院,“能不能入急救网,我们要考虑该院的人员配备、医疗救护能力,目前26家急救点已经可以覆盖全区”。

  该人士表示,目前番禺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急救点,急救车20分钟便能到达最远的网点医院,番禺的急救水平已达到广州市的急救标准。

  然而,只要将番禺、广州两地的急救条件进行比较,其中的差距仍然不言而喻。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市急救网点共有40个,覆盖广州中心城区面积1443.6平方公里,平均出车半径不足4公里;其网络内40个成员单位中有25个三甲医院,其余15个则是实力较强的二级医院;目前,广州中心城区已初步形成了陆、海、空全方位立体型急救体系。

  拿最简单的硬件设施“急救车”来说,广州急救网点的医院均是统一配置的“奔驰车”,车上除了配置一至两名医护人员外还配有担架、除颤仪、呼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而番禺境内的急救车则由各网点医院自行配置,除了担架、医护人员外,其他配置包括急救车的型号也由各家医院自己决定。
  
  一段特别的急救经历

  医疗急救是关乎病人性命的大事,因此120的急救设备、反应速度以及网点医院的医疗条件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市民颜小姐近日的一次亲身经历实实在在体验到了这份“差距”。

  9月2日11时40分,广州工作的颜小姐去番禺某楼盘与朋友见面。当她在星河湾对面的公交车站等车时,被一辆逆行的摩托车撞倒在地,颜小姐的右腿多处被撞伤,血流不止,颜小姐通过当地的110叫了一辆急救车。

  15分钟后,急救车赶到现场,然而颜小姐发现,救护车只是一辆普通的面包车,车上的配置十分简陋,仅有一个担架和一名护士。

  经过20分钟的颠簸,颜小姐被送到了番禺南×医院急诊。

  “到了医院已经将近中午12点半,急诊室里只有一名医生在值班,他帮我处理完伤口后要我去缴费拍片,但我的腿疼得根本没法走,医院里连个帮忙的护士都没有!”颜小姐说,“最离谱的是当我忍着疼痛去照X光,但医生告诉我说工作人员下班了,他要打电话通知,让我在门口等着”,颜小姐无可奈何地等了整整15分钟,才等到匆匆赶到的拍片医生。

  “幸亏我只是摔坏了腿,假如我是重病患者,真难想像遇到当时的情况该怎么办!”
  
  急救合作从民间开始

  针对不少新移民更愿意回广州急诊的心理,番禺区内个别楼盘自行与广州的一些医院开展了合作。

  星河湾医务室表示,只要业主拨通他们的急诊电话,他们便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病人病情严重,便由医务室派车将病人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急诊。

  但由于这种“跨区”急诊只是两个医疗单位之间的协作,患者也就无法选择“广州军区总医院”之外的其他医院。

  番禺与老城区急救系统各自为政的问题,也引起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视。市人大代表杨承华表示,虽然番禺、花都撤市建区已有多年,但伤病急救、突发伤残急救,一直都由番禺、花都区自己负责。现在广州市区正在不断地向周边扩展,市区的很多市民都在番禺、花都买了房子,番禺区有广州大学城,花都区有新白云机场,一旦发生突发伤残事件,需要大规模医疗急救时,以两区目前的医院及医疗条件是难以胜任的。杨承华建议有关部门尽早考虑将番禺、花都区的急救中心并入广州市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附表:番禺楼盘集中地区医院分布情况

  区名    医院数量        门诊数 诊所数

  市桥城区  5(其中2家综合医院)    19   11
  大石    2(为一级综合医院)     6   1
  南村    1(一级综合医院)      3   0
  石基    1(一级综合医院)      3   6
  黄阁    1(一级综合医院)      0   1
  钟村    2(1家一级综合1家三甲)   3   0 
  大岗    2(1家一级综合1家二级综合) 3   1

  ■题记

  遥远的医院 沉重的肉身

  人有旦夕祸福。

  也许,只有在伤病时,人们才能意识到身体的存在,医院的存在。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家乡出来打拼天下,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伤痕累累的人们。

  在番禺,当初的业主大概很少了解到,身边的大型医院是这么少,一流的医疗条件离他们这么远。

  缺巧妇也缺米。于是,入住番禺一流楼盘的人们,却往往要回“广州”疗治身体。

  从洛溪桥到广州大桥,拖着沉重的肉身。不怨路途遥远,看病太苦太累,只怨自己吃的是五谷杂粮,做不成铁打的金刚。

  也不怨两地医保不通。这“医保”两字好简单,有时却又法力无边,似乎真能隔开阴阳两界:

  发病时,明明家门口也有医院,却不能去就医;生死的关头,也许还要想一想:你的医保,你的身体,是属于广州,还是番禺?

  也不怨庸医误人,120急救系统各自为政。“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恨只恨这沉重的肉身。
  
  □谢海涛
2004-11-05 09:22:1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2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