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打某专家“五年内禁售燃油车”的脸吗?
该网址不再展示
100多年前电动车未能战胜燃油车,南科大刘科这样看
南方Plus 2023-05-20 15:03南方日报官方帐号 关注 “未来可以在电车上装个小型甲醇发电机,边开车边发电。”5月19日,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办的“君子知道”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作《清洁能源的最新科研成果及产业赋能创新创业》主题分享。
他说,碳中和的核心是能源转型,而能源里面最重要的是四件事情,风能、太阳能、电动车和氢能,潮汐地热体量相对小。 刘科介绍,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逐步走向便宜,如国电投在四川甘孜州挂网电价已到了1.48毛一度电,而且还能给当地政府交三分钱资源税;沙特日照时间长,甚至可以做到一度电一美分,约7分钱人民币。相比之下,珠三角煤价涨了两三倍,火电发一度电接近5毛钱,7分钱成本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便宜的太阳能,会改变很多事情,例如,海水淡化就便宜,迪拜周边的海可以支撑绿洲。” “但改变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好的储能技术。”刘科说,当前的储能技术通过电池为手机、电脑、电动车充电没问题,但是GW级的储电最便宜还是抽水储电,电池研究了一百年,还干不过一百年前就存在的技术,就说明在大规模储电下不能依赖电池,要换赛道。而且目前一提储能技术就是三板斧:抽水储电,但平原地区做不了;第二是电池;第三是压缩空气,但只能在有岩洞的地方。 这三种储能技术依然有限,他举例说,2021年夏天整个北半球缺风,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甚至一些区域拉闸限电,因为火电厂关了、核电厂停了,没风的时候,欧洲太阳能也不强,唯一只能靠天然气。“而风能在时间上不均匀,不可能今天有风就供电、没风就断电。遇到极端天气,不光要短期储能技术,还要长期储能技术。” 而在电动车领域,刘科说,其实电动车一点都不新,百年以前,以爱迪生为首的一批人说未来汽车是电动车,以福特为首的为代表认为未来是燃油车。今天催生电动车的技术是手机、IT技术,不是车本身有什么了不起。“有人经常说智能化、网联化必然是电动化,其实没这个必然,手机照样可以导航,加了电池无非就是看自控系统耗多少电。智能化、网络化和电动化没有必然联系,而车自身的本质从A到B的工具,上下班开半个小时,不可能像手机那样伴着你,搞太多花里胡哨的手机功能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一百多年前就有的电动车,为什么后来销声匿迹了?刘科作了几点解释,第一,因为能量密度。燃油车用的还是铅酸电池,因为性价比高,当下最好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以比亚迪刀片电池为例,每立方是400千瓦时,而汽油是8600,甲醇是4300。这也是人类选液体作为能源载体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一旦把风能太阳能转成液体以后,陆上可以管路输送,海上可以跨海输送。“假设深圳加油每升是7元人民币,从休斯敦炼油厂运到深圳,运费7分钱不到,这就是为什么世界采石油就那几个地方,但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开车,而且液体可以长期储存。” 刘科对此表示,电动车的发展要有几个“同步”,一是要和电网的清洁化同步,而目前电网69.5%是靠煤发电;二是电动车的发展速度和金属的供应量同步;三是电动车的发展要和电池回收技术发展同步,否则会留下大量重污染的电池。 刘科说,有段时间突然掀起一股“氢能热”氢能确实是好技术,人类迄今为止所有的动力系统是靠燃烧,蒸汽机烧煤到烧汽油、柴油,1300℃燃烧产生动力。而氢燃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80℃下燃烧,接近沸点,还没有沸腾的时候,活性是最好的。 刘科说,回到能源载体理论,液体是最好的能源载体,但是,氢气不适合于做大众和公共的能源载体。能源载体要求最大的体积能量密度,而氢气是最低的能量密度,只有3.2%;氢是最小的分子,意味着它最容易泄露,在封闭空间,尤其是深圳大部分车停在地下一层甚至三层,氢气一旦泄露,就是爆炸范围最宽的气体,而且到了这个范围内,氢气是最容易点燃的气体。形象地比喻就是,一根针掉到钢板上产生的火花,就可以把这个屋子点燃。因为氢气的爆炸性,建设加氢站需要有一定安全距离。 “大卡车别想着搞电动,电动卡车、电动飞机、电动船都要炒作,卡车一上电池、一爬坡,就是平时耗电量的5—8倍,还是用液体的好。”刘科说,尽管甲醇要靠煤制,但产生的一吨二氧化碳要350欧元,比1吨甲醇还要贵,最近要关注新闻,全世界10万吨的绿色甲醇厂已经建成,当天已经有300辆重卡上市。 “很多人以为我反对电动车,其实恰恰相反。只是电动车有几个痛点,比如搞纯电动这条战略,保证600公里续航,电池要做得很大,材料很贵,一上坡就不行了,在重庆山城或者香港要开上去很麻烦;纯电动必然就要求快充,快充要占地,而中石化加油站一天450辆车加油,每辆车只需要3分钟。而快充需要30分钟,占地很大,因为必须要集中管理。用插电式绿色甲醇,把电池砍掉2/3,重量减下来,平时上下班就足够了。如果突然要开车出远门,路上装甲醇,装一个小型发动机,边开车边充,就没有里程焦虑了,汽油站改甲醇站很容易,不需要再花几万亿更新电网。我建议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未来如果燃料电池技术突飞猛进,甲醇就是氢的绿色液体载体”。 刘科最后说,一套绿色甲醇的基础设施,可以供未来三代,内燃汽车、混动和燃料电池;甲醇不光可以在车上用,晚上没风能、太阳能时也可以发电,一个家庭有这一台就够了。甲醇是一个长期储能战略,能上网的现在可以上网,上不了网的制成液体,没风没太阳的时候,有液体供电供能。 【南方+记者】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