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248 |
魅 力 值:545 |
龙 币:4139 |
积 分:2013.4 |
注册日期:2001-03-14 |
|
|
|
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 □王 洋 北京不是维也纳,不能以音乐之城而自居,但要说北京人对音乐的热爱程度,那是丝毫不逊色的。 几乎每个周末的早上,我都不得不在邻居家男孩的小号声中醒来,这孩子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乐团。我很佩服他坚持练习的恒心,但也为他就是这样练着,成绩还是上不去而遗憾,小号和音乐和我的睡眠,不知哪个被他糟践得更厉害,他上气不接下气吹不完一支整曲子,我的梦就不能做到完———春天了,春梦啊。 也许他是想当音乐家的,我不该这样嘲笑他,他可能还特别想当那种作品贴近人民、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家,这个不成问题,北京人有一种化神奇为凡俗的精神,有什么是不能走下神坛的呢?你就是名歌名曲,我也能把你拉下马来。我没有冒犯的意思,能跟你距离这么近,我透着那么高兴。 可曾在晚上8点留意没有高楼大厦的地段?一辆巨大的垃圾车缓缓驶来,守时的人们默不作声地拎出一个个垃圾袋恭候它,一时忙忘了的人,也该听得到垃圾车用高音喇叭放出的《十五的月亮》,还有“配乐女声诗朗诵”————“居民同志们你们好,现在开始倒垃圾了”———天天如此。有关部门和歌曲作者之间的协议,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作者一定是接受了,接受这首歌被用于这一领域,接受它没有合奏没有和弦,像手机一样唱,又比手机声大得多。一路唱下去,垃圾一路收上来。 碰到过很多次了,每次乍一下还是错愕,以为街道军民联欢呢,居民院发廊饭馆熟食铺音像店,红的绿的黄的塑料袋,由男女老少哼着《十五的月亮》拎出来,过路人纷纷让道而行。琢磨过味儿来之后就怀疑,谁躲在暗处逗我呢? 另一首曲子也被北京人弄得亲热得不像话,但我怀疑这不是北京的专利—— ——每天,当大商场临近打烊的时候,它都会放《回家》轰人,以我逛街的资历,我可以下断论,差不多每家商场都是这样的。不是肯尼基秀发遮面,摇头晃脑的《回家》,也不是王二麻子为表示悔改,在点歌节目里送给女友的《回家》,而是商场挣够了钱,轰人关门的《回家》。很不错了,这么委婉,幸亏有肯尼基。 在外吃饭时有个发现,酒吧是另一码事,餐厅里来自东南亚的乐队,往往比国人组成的乐队卖力气多了。昨天吃粤菜,台上的中国歌手不明就里地穿着蒙古式长袍,看一会报纸,唱一个《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再看一会报纸,再唱一个《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不唱蒙古族民歌,大家还腾出剥虾的手往死里鼓掌。是吧,有音乐就特别让人愉快了,我们不计较。《十五的月亮》和《回家》不是也没计较我们吗? 要不你看看这一幕:晚上11点多,车流渐稀,高高的莲花桥上路够宽,中间有白线画出的一块专供停车的禁驶区,就在这里,一个劳作了一天的清洁工四仰八叉地躺在车上,看都不看我们,冲着天唱,唱“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 就算整个城市都要睡了,还是有人会留下来陪星星,想唱歌的人,随便谁。
|
|
-- 不去天涯海角 在我身边就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