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竹炭居士
竹炭居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1288
魅 力 值:285
龙    币:1941
积    分:1240
注册日期:2005-04-26
 
  查看竹炭居士个人资料   给竹炭居士发悄悄话   将竹炭居士加入好友   搜索竹炭居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竹炭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竹炭的功效与妙用,好帖子不看会后悔的呦!
效果 用途-使用场所 烧结温度-淬制
臭味吸着 橱柜、鞋柜、冰………. 350~400度C
住屋室内调 床下铺设,潮湿发霉预防 400~500度C
有害物质吸着. 空气净化、水质改善….. 550~650度C
远红外线发生率最大 炊饭、泡澡(同泡温).. 600~750度C
电磁波吸收效果 电磁波对策(研究发展) 1300~1500度C
  烧好竹炭有无数个肉眼看不到的二~三微米(一微米为一千分之一mm)的孔。如小指头般大(一公克)的竹炭孔内壁总面积约300~600平方公尺【好的木炭“备长炭-白炭” 孔内壁总面积约120~300平方公尺】,相当于二十五公尺的游泳池或一个网球场的面积。这惊人的广大表面积,就是竹炭调节湿度,净化水、空气的力量根源。竹炭孔另一个特征就是,它没有尽头,所有的孔皆可与外面的空气接触。就因水和空气容易通过,所以透过无数的小孔,可以过滤肉眼看不到的自来水中的氯以及浮游于空气的霉菌或灰尘。
  这无数的孔中还有无数的微生物栖息着。微生物再加上竹炭原有的吸附效果,即产生非常有益于我们的功能。例如,把竹炭放在室内,不但可以除臭、除湿,还会吸入所谓“环境荷尔蒙”的有害化学物质。而且,被吸入的化学物质的毒素,会被微生物分解,变成无害物。甚至,微生物还可以使土壤变成碱性,帮助植物生长。
  此外,竹炭还具有“吸放作用”吸收田水分达到限度时,周边的湿度一旦下降,就会放出水分,以及有助血液循环的“远红外线释出作用”把竹炭放入洗澡水中。能促进新陈代谢的“供给负离子”、“阻隔电磁波”的作用,也被认为是保护我们健康的力量。
可以制造出矿泉水
植物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而生长。矿物质就是碱性金属类的钙、钾、铁、镁等。植物一但焖烧,变成竹木炭,矿物质就浓缩约三倍,而且易溶于水。
因此,将竹炭放入自来水中,溶化碱性金属类,再加上竹炭具有的其他特性,就可以提高水的ph值,产生含有天然矿物质的弱碱性矿泉水。
以一般人的味觉来说,ph八.二~八.五的水最好喝。自来水是ph七的中性水,放入竹炭的水则为ph八.八五的弱碱性,非常可口。此外,被认为好喝的另一理由是,放入竹炭的水,水分子束(水的分子集团)非常细,喝起来十分顺口。
自来水的一大问题就是,为了杀菌而使用的氯(次亚氯酸苏打等)。如果只是在净水场杀菌消毒也就算了,但氯的使用则直到我们打开水龙头的阶段,可杀死病原菌、杂菌的氯,对人类的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影响。将水置放约三十一个小时,自来水中残留的氯会减半。
不过,最有效的方法是放入竹炭。透过竹炭的吸附作用(无数的孔能吸附有害物质,并将栖息在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无毒化),每一公升的自来水放入一百公克的木炭,约三十一小时后,就能完全去除氯。
而且,连总三卤甲烷也会被分解,成为无害物质。至于戴奥辛虽然还不是很清楚能分解到什么程度,但似乎是能分解相当多量。军队所使用的面罩和迷彩装内放置了活性炭,也是基于这原理。
一如以上所言,在自来水中放入竹炭,即能去除氯、氯臭,含天然矿物质而有益身体,且成为美味的矿泉水。
自来水的净水、煮饭、料理等,开始使用与再次使用时,都必须先“煮沸十分钟,再放在通风处阴干(约一天)”。用来净水时,约一个月一次,煮饭、保温的话,约二周一次,照此方式处理,竹炭约可使用三个月。不过,若不在意矿物质的溶化,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处理竹炭时,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曝晒在紫外线中,以及不要使用清洁剂。紫外线会杀死竹炭中的有用菌,清洁剂则会因竹炭强烈的吸附作用而渗入竹炭内。如果不小心用清洁剂洗了竹炭这,这块木炭就必须丢掉.
http://www.hlgnet.com/adv/jianzhong/
输入指定颜色的文本

--
竹炭居士
建中竹炭产品采用生长6年以上的孟宗竹,经过千度高温和特殊工艺炼制而成。竹炭不仅能吸收蔬菜、茶叶、大米等表面的残留农药,而且对居室内的硫化物、氮化物、苯等有害物质亦能进行吸收、分解。
http://www.bamboocarbon.com
2005-05-26 09:20:5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