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莫名其
莫名其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7331
魅 力 值:5004
龙    币:17452
积    分:10670
注册日期:2004-05-23
 
  查看莫名其个人资料   给莫名其发悄悄话   将莫名其加入好友   搜索莫名其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莫名其发送电子邮件      

相关评论
在中国,有些现象是早就普遍存在的,只是由于没有新闻发生,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比如地域歧视,这个问题在2002年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来过。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于是三年后的4月15日,当两位河南省郑州籍公民将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告上法庭——也就是中国首例“地域歧视案”立案之后,人们才重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深圳市龙新派出所3月30日悬挂的这两条横幅,最终制造出了中国首例“地域歧视案”。原本植根于民间的地域歧视,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

如果我们努力地环顾四周,追问我们的内心,不得不承认地域歧视在我国其实是广泛地存在着的。也许地域歧视并没有我们想像的这么严重,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觉得有必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向地域歧视说“不”!说“不”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不要歧视别人,第二是要自省自强,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被别人歧视。

再问河南人惹谁了
e时代周报 记者/冯明华
受采访人:赵新兵,新闻工作者,曾与人合作出版《河南人惹谁了》一书。

2002年的时候,《河南人惹谁了》这本书是书市上的热门书籍。三年过去了,当初那本书作者的一问,放在今天仍然合适,因为河南人遭歧视的现状,似乎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不然,就不太好解释为什么发生和河南有关的中国首例“地域歧视案”了。

那么,当年《河南人惹谁了》的作者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记者联系到了该书作者之一赵新兵。

当记者首先谈到这件案子时,赵新兵认为:“这个案子的象征意义比较大,因为它将一个社会民间性的现象,上升到了公平、平等的高度。现在媒体对此比较关注,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表示意见,形成了公众舆论。总之,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这是一件好事情。尽管这是一个个案,但它会推动问题的解决。”的确如此,一起有影响的个案,往往会推动问题的解决——这在其他领域已经得到体现,比如“孙志刚案件”对暂住证问题的影响。

作为三年前反对地域歧视的呼吁者,如今却又看见程度更为严重的地域歧视事件,赵新兵又是怎么想的呢?“面对这个结局,心里是否感到遗憾或难过?”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赵新兵回答说,当初写《河南人惹谁了》那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注意,具体发挥什么作用,靠一本书是不现实的,能发挥多大作用就发挥多大作用。“我的感觉是这几年挖苦河南人的段子少了,有些人议论河南人,其实也是无心的。总的来说,那本书确实起了些作用。”

“其实那本书谈不上理论深度,也谈不上文笔有多好,但它和社会现实结合得比较紧,虽然书的内容更多地是感性的东西,但它及时地反映了社会现象。”赵新兵在谈到当年《河南人惹谁了》这本书的热销时如是说,“河南人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弱势群体的问题、平等的问题。”作为三年前就密切关注地域歧视的人,赵新兵对地域歧视的危害自然有清醒的认识:“地域歧视伤害人的自尊心。对河南人的歧视,让一些河南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河南人,河南的民工在外边找不到工作。”

“对落后的东西以讥笑、羞辱、丑化和歧视的态度,只能造就隔膜与偏见、防范与敌视,偏离中国人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梦想,”赵新兵和他的合作者三年前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对于目前中国出现的地域歧视,人们,要警惕啊!”

你有地域歧视心理吗?
e时代周报 记者/冯明华
如果让你扪心自问:你有地域歧视心理吗?——这是记者这两天一直在问自己,也在问别人的一个问题。无独有偶。近日由《南方都市报》和深圳热线、搜狐合作的一项调查中,分别有68.9%和34.56%的被调查者承认歧视过其他省份的人。(参与调查人数分别是2568人和22535人)
你也可能有,不要不承认。来一次对话吧。

受采访人:小吴,安徽人,现居北京
●如果让你扪心自问,你觉得自己有地域歧视心理吗?
小吴:有,但是只有一点点。比如,如果对方说是上海人,我偶尔会觉得对方很抠门;如果说是贵州人,我就觉得那边的人挺野的,等等。这和个人的经历有关。
●你是东北人吧?
小吴:不是,我是安徽人。父亲是四川人,母亲是北京人。因此我对四川和北京的印象都很好。
●对安徽呢,怎么不提?
小吴:不太喜欢,也不太讨厌吧。安徽人挺随大流的,皖北的比较野,皖南的很温和,也没什么进取心。这里说件事,因为我北京话说得不错,如果你不知道我是外地人,听口音很像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有几次被北京的同事误会成老北京,结果和我说,外地人太讨厌了,我就说,其实我也不是北京人啊,大家都有点尴尬。
●大家平时的谈话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地域歧视来。
小吴:其实还是观念问题。以前我在一家很大的公司任职,老板的潜规则是:凡是北京本地的,一律不要,因为老板认为北京人偷懒,不干活。我以前也有这种偏见,但是现在公司里边最勤勉的两个小伙子,就是北京本地人。

受采访人:于红,四川人,现居北京
●你有地域歧视心理吗?
于红:我有,我不喜欢上海,我歧视那个地方,不喜欢那个地方的人做人做事的心态。
●为什么呢,你遭受过地域歧视吗?
于红:没有。
●你说的上海人的心态是居高临下的心态?
于红:也不是。我突然想,生活中我有很好的上海朋友啊,我就歧视在江湖(某中文论坛的名称)混的上海人。
反正上海出现讨厌的人的机会要多一点,面积大一点,比如我就不喜欢在上海生活过的作家,只要沾上那种气质我就讨厌。

受采访人:Jarka,上海崇明人,现居上海
●你说你有地域歧视心理,是只有一点点呢还是比较严重?
Jarka:还好,只有一点点。
●而且只针对上海男人?
Jarka:也不是,其实我也讨厌外地民工。不过我是有理智的,知道不应该因为是某个地域的人,就说这个地域的人都怎么怎么样,这是不对的。
●那你在别的地方遭受过地域歧视吗?
Jarka:受过啊,上海的中年妇女地域歧视很严重,她们歧视不说上海话的人。
●你说你也讨厌外地的民工,就是说你也歧视外地人了?
Jarka:也不是,我讨厌特别脏的民工,而且只在比较挤的公共汽车上,不然没感觉。
●如果他们向你问路,你会不会觉得讨厌?
Jarka:不会。

受采访人:阿朱,杭州人,现居杭州
●让你扪心自问,你有地域歧视心理吗?
阿朱:应该说没有。
●一点都没有,你敢肯定?
阿朱:我肯定。但我在一些地方明显不信任一些地方的人。
●那你在别的地方遭受过地域歧视吗?
阿朱:我不知道这算不算。
●具体是什么样的?
阿朱:我去北京采访,北京人都觉得杭州是偏僻的地方,媒体过去不受重视。
●这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难道北京人这么说?
阿朱:有人说,你这么能干为什么不到北京来做记者?在杭州那个偏僻地方能做出什么来?然后在采访过程中,浙江去的媒体受到的接待要比当地媒体差。其实一般人都认为上海人对杭州人有“敌意”,但我去了N多次上海,从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北京倒是真的——北京人有一种天生的骄傲感,不管是对哪里人,都觉得自己是首都的,哪怕是个看车的也是这样。
●那你敢保证从来没有歧视过在杭州的外地人吗?
阿朱:没有,我从不认为其他地方的人差,虽然我很为自己是杭州人而自豪。我觉得用地域来分人是很愚昧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对区域性还是有一点不信任感,比如我觉得四川人比较自私,北方人比较不会打扮。

受采访人:清橙,扬州人,现居南京
●如果让你扪心自问,你觉得自己有地域歧视心理吗?
清橙:没有。
●一点都没有?你敢肯定?
清橙:是真话,一点没有。我爸妈那一辈是有地域歧视心理的,比如他们说北方人太粗鲁,尤其是东北人,而我倒喜欢北方人的豪爽。
●那比如河南人、上海人呢,你对他们也没看法吗?
清橙:没有啊,反正上海人就那样呗。
●你遭受过地域歧视吗?
清橙:当然遭受过,以前在上海问路什么的,有些人要么装听不懂普通话,有些就干脆不理睬,反正没有南京人热情。

--
站起来是狼牙棒,坐下来是仙人掌!

偶扎死你!还不死?好,扎你个半死!!
2005-06-15 16:44:3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5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