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长老 |
经 验 值:716 |
魅 力 值:413 |
龙 币:4475 |
积 分:1835.4 |
注册日期:2000-11-24 |
|
|
|
讲个段子(别转贴啊,别人约的)
土耳其第二小节
手机到了第N代,功能越来越多.我对新功能没什么研究,总觉得能接能打,能存几个号就行.可有些事你不研究它吧,它偏让人琢磨,手机开始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振铃音.
在街上,车上,地铁,电影院,商场.经常会有美妙的旋律响起,然后是南腔北调的接听口音.手机Play的电子音乐都是单声部的,而且无论是摩托罗拉还是爱立信还是诺基亚,音色也都一样,这就好比同一个男歌手在清唱,好不好听全看曲子如何.根据我的记忆,目前手机上用得最多的旋律有这么几个:
巴赫的<托卡塔与赋格>;
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二乐章;
莫扎特的那首最著名的小夜曲,就是电影<莫扎特>开头时那个老头子单手在钢琴上走出的”哆嗦哆嗦哆嗦哆咪嗦”;
其他的如<威廉退尔序曲>;<卡门>;<四小天鹅>等等.都是几百年间一等一的上好旋律.只可惜手机的存储有限,每个曲子至多能存十几个小节,一两句就满了.
有点儿扯远了,抱歉啊,下面开始说事儿:
一般情况下,从铃响到接听都比较快,也就是个七`八秒钟.所以这小开头刚把记忆中的旋律勾出来,就马上被接听的口音打断了,即使有些不爽,但心里还能哼下去,所以无大碍.可有些情况就不太妙,比如在公共汽车上,高峰时间人挤人,铃响了但腾不出手去接电话,或者同事出去没拿手机,任它在桌子上歌唱.这样一来,就总是那两句一遍遍重复.有一次我在22路上, 就差点儿让<土耳其进行曲>给折磨疯了.从新街口到北太平庄,一直是那两句啊.天啊,我一次次试图接第三句,可刚刚续上,第一句就又钻进了我的耳朵.挨到了北太,下的多上的少,感谢上帝,他终于能腾出手了,于是音乐在第二小节处戛然而止,接着是一个尖利的男声:”胃!阿拉小张,侬个哪里?”
很长一段时间内,每次听到<土耳其>的第二小节,我都会想起上海.这种奇妙的联系,从前就是打死我也想不出来.更可恨的是,由于那次长达10分钟的Playback,该曲的第三句我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到地方我就回到开头,所以我想起上海的次数很多.
抱怨归抱怨,个人感受.仔细想下去,美妙的音乐,尤其是经典的美乐,即使以手机的方式普及,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大幸事.我坚定地相信,一定会有某个人在某一天打开某个频道,某个乐队演奏的某个旋律,正是他手机的铃音.那某人就很可能听下去,也很有可能一直听完,他就很可能从此开始接受古典音乐.我不认为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就是高雅的人,也不会试图证明这一论断,我只想引用大仲马的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对美妙的音乐无动于衷,那他天生就应该为非作歹.”
我讲这个故事,说明我这人有些大惊小怪,事实的确如此.故事发生两个月后,我出恭的时候,隔壁突然响起”发米米发米米发米米哆”,我提起裤子就跑,因为莫扎特的第四十是我的最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