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玉金明
玉金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2816
魅 力 值:1951
龙    币:27302
积    分:18292.5
注册日期:2001-12-15
 
  查看玉金明个人资料   给玉金明发悄悄话   将玉金明加入好友   搜索玉金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玉金明发送电子邮件      

论肾虚是衰老的根本原因
论肾虚是衰老的根本原因

沈惠风 闵亮 李鹤 指导:秦亮甫 教授


--------------------------------------------------------------------------------

  摘要: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其中,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老年病特点是多脏虚损,而肾衰是致病之本。因此补肾精、益肾气是祛病延年的基本法则。
  关键词:肾虚;老年病;肾精;肾气
  

  随着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以每年3.2%速度增长,今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突破1.3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我国将成为一个老年型国家。因此,加强和完善对老年病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长期以来,一直有许多医家在探讨衰老的原因与机制,并提出了100多种不同的衰老学说,众说纷纭,虽各有其理,但究其根源,肾虚是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

1 肾中精气,主宰人生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人出生后,由于“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肾中精气不断充盛,促进着幼儿骨骼及智力的发育,进而化生出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天癸”,男子产生精子,女子月经来潮,具备了生殖力。因此,当肾中精气充足时,精力充沛,骨坚牙固,耳目聪明,毛发润泽,二便自调,从而提高了生命质量。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逐渐转向衰退,“天癸”的生成减少直至耗竭,生殖能力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从中年而转入老年,骨枯髓减脑空,出现身矮背驼、腰酸耳鸣、齿摇发白等老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脏衰,形体皆极”。由此可见,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故虞抟曰:“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失”(《医学正传》)。

2 机体老化,肾衰为主

  人的脏腑经络是一个有机整体。肾与其他脏腑紧密联系,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维持机体的平衡调节。肾阳的温照、肾阴之化生是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与血液化生、循环与津液输布的重要保证。人到老年,肾中精气渐衰,精不足则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充,可致阴亏血少,诸脏、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使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失常而致病,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气血阴阳亏损。“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正如宋.许叔微曰:“肾经虚则乃至五脏六腑衰极而渐至肾”。因此肾衰是致病之本,而多脏虚损是老年人发病的重要因素。现代观察亦表明,中老年脏腑辨证属肾虚者可高达80.4%[1]。调查自然人群虚证中发现,其肾虚排在首位[2]。不仅如此,老年人肾精逐渐衰竭,真气逐渐耗散,五脏日益虚弱,各种虚损性疾病蜂至,气机愆滞,升降失司在所难免。如若再受外邪侵袭、精神刺激、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则会使脏腑功能衰退加快,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发生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一系列病理表现,导致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异常,耗伤机体的正气,加速机体的老化。临床上可见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老年性痴呆、肿瘤等疾病。有时可使病情发生大的起伏,甚至酿成危重症情威胁生命。

3 补肾益精,延年祛病

  人体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是肾气盛衰的演变过程。进入老年,体质状况发生显著变化,诸脏腑功能多脆弱,表现为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易于发病,易于传变,脏腑精气易损而难复,其中以肾中精气衰少为根本。因此,对于老年病的治疗应重视护养正气,“老衰久病,补虚为先”,使脏腑机能振奋,体质增强。但单纯滋阴填精,不仅药之甘味,难以化成肾中精血,而且精血不生,反易成阴凝之邪伤伐元气。若纯使用壮阳之品,或获一时之效,但势必耗损精血,使虚损益甚。故必须采取补肾填精,助阳化气之法,使精生气,气生精,精气充足,从而推动脏腑功能,达到神聪形健、益寿延年之目的。
  然而,老年人的特点是“五脏俱虚”,因此,对于脏腑虚损的治疗既要立足于老年人肾虚精亏之全局,又要着眼于脏腑病变之局部,只有把补肾法与调养五脏相兼顾,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由于肾与五脏是一种相互资生的关系,所以通过调养五脏气血,可以达到治肾之目的。
  老年病以本虚为主,“两虚相搏”之机遇甚多,最易招致邪侵。老年病又以慢性、危重病症多见,脏腑功能虚弱,气化不力,血行不畅,痰湿凝滞,邪易聚而难散,出现正虚不能胜邪,虚实夹杂之证。正虚遭邪侵,邪滞更伤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此时治疗上尤以重视正气,老年人之正气皆刻刻固护。一般应在扶正的基础上进行祛邪,如活血化瘀,化痰利湿,通腑泄浊等,这样有利病邪的消除,有利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但补时必须结合老年人的体质,针对病因,审因论补。治病用药以防攻邪伤正,扶正恋邪,稍有偏差,使虚者更虚,实者更实,遗祸无穷。正如《灵枢.本神》所说的“知其气血虚实,谨而调之也。”宜缓缓调补,长期渐进,抓主要矛盾,中病辄止。
  《素问.上古天真论》称人的寿限为“天年”,指出“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尚书.洪范》亦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然人到中、老年时期,由于肾气衰退,精气内虚,出现了无法抗拒的生理性衰老过程,许多老年病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进而促进衰老过程。要延缓衰老的过早到来,就要平时注重养生。正如《类经》所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于精。”
3.1 调摄机体 人体脏腑机能活动常受精神意志影响,孙思邈说:“老人之性,心恃其老,无有藉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忽有所好,即须称情。”情志过激,能引起脏腑气机逆乱而产生种种病变,因此要十分注重调神(心理卫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忄 詹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凡治身者,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也”(《类经.卷三》)。同时要陶冶自己的性情,例如要丹青书画,习书楷字,或吟吭高歌,使精神安逸行畅,如孙思邈所云,善养性者“性即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3.2 动静结合 动是指运动、活动,静是指休息、放松。进入中老年,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备急千金要方》)。应注意劳逸结合,尤其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肢体,流通气血。做到以静为主,兼以运动,动静结合,使人体各组织细胞得以整复,延缓细胞衰老,保持肾之精气充实,却病延年。
3.3 适度饮食 人之寿命与肾气关系密切,但肾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脾胃论》)。老年脾胃虚弱更为突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不宜暴饮暴食,不宜偏嗜五味、生冷、肥甘之品,不宜食用不易消化的硬性食物(如油煎食品)。清.曹慈山《老老恒言.饮食》说:“大饥伤脾,大饱伤气。益脾借于谷,饥则脾无以运而脾虚;气转于脾,饱则脾过于实而气滞。故先饥而食,可以给脾;食不充脾,所以养气。”《素问.生气通天论》也云:“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3.4 慎应寒暑 寒暑是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又是导致疾病的一大因素。人上了一定年纪后由于肾气衰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极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更伤肾气,引发疾病。《灵枢.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养生不逆其时,真气内守,腠理致密,邪无由伤人。”
3.5 补摄营养 营养之补因人因时而异,孙思邈说:“四十岁以上须服补药,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即用药物补益肾之精气,延缓衰老。抗衰老药物除了具有治疗疾病作用外,还有针对老年人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和阴阳容易失调的特点,分别用补气益血、调补肝肾、滋阴壮阳药物以达到强身保健、益肾固精之功。值得一提的是,中药不仅可作补药,也是很好的营养食品,如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补肺健脾、固肾益精的淮山药等可做菜吃,具有良好的食品开发价值。
  总之,衰老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退化过程,其根本决定于肾中精气之盛衰。近年来,对肾虚实质和中药(如人参、黄芪、鹿茸、枸杞子、巴戟天等)抗衰老机理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3],认为具有抑制导致衰老的“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和调节微量元素等。

作者简介:沈惠风(1951-),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沈惠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001)
闵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001)
李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001)
秦亮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001)

参考文献:
[1]赵伟康.中药延缓衰老的作用特点与研究途径[A].陈可冀主编.迈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98.
[2]罗仁,钟洪.疾病人群的虚证特点[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4):154.
[3]彭铭泉.中国药膳大典[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6~130.

--
2005-11-24 17:49:5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2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