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8655 |
魅 力 值:2746 |
龙 币:14620 |
积 分:9221 |
注册日期:2003-06-04 |
|
|
|
天山-东浚稽山战役
天山-东浚稽山战役
天汉二年(公元前九九年)五月,汉军完成集结,汉军兵分两路,主力为李广利率兵3万出酒泉击右贤王,同时派匈奴叛王介和王成娩将楼兰兵击车师;
因杅将军公孙熬与强弩都尉路博德出西河回合于涿邪山;骑都尉李陵率五千步兵出居延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进击匈奴中部作为辅攻,以牵制匈奴本部主力回援右贤王。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尽管李广享有传奇般的声誉,但一生却未能封侯,最后因“失道”负气自杀。李陵就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家族的荣誉和遗憾加上汉代的尚武风尚驱使李陵迫切希望在战争中一展身手获得功名。
原来李陵是作为贰师将军李广利辎重护卫军。但心高气傲的李陵耻于做辎重护军,李广利在大宛之役中的糟糕表现也让李陵瞧不上眼。于是象他的祖父一样,李陵主动请战要求独当一面做前锋。也许年轻人的勇气和他的名将世家的身份打动了武帝的心,武帝居然破例同意这一大胆的行动,但武帝不知想到“三代为将不吉利”的说法。李陵本来是希望带骑兵,但武帝以“吾发军多,毋骑予女。”拒绝了他的请求。而年少高傲的李陵为得到立功的机会,在没有马匹的情况下,率领五千步兵进击单于王庭。这五千步兵是李陵精心从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中挑选的,经过精心训练,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李陵对他们充满信心,毫不怀疑他们能以一当十,深入王庭,立不世之功,封侯扬名,完成祖父的遗愿。
但是,五千步兵深入王庭实在是太冒险了,无异于虎口拈须,武帝也很明白匈奴人的厉害,为了保险,武帝命令强弩都尉路博德作为李陵的后援。而老资格的“南越的征服者”原伏波将军路博德也不可能容忍自己居然沦落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打下手的角色,于是上奏推脱:“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禽也。”结果这样的奏书到了武帝手中,多疑的武帝反而坏疑李陵后悔了有意教路博德上书,于是这一老一少的两“愤青”就较上劲。武帝于是下诏李陵:“以九月发,出庶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命令李陵独立率军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今图音河)上,侦察匈奴动静,若不见敌,则归于受降城休整。
贰师将军李广利是武帝的宠妃李夫人之弟。李夫人极为受宠,留下了“倾国倾城”这一成语,并为武帝产下一子,封为昌邑王。不幸红颜薄命,正当妙龄的李夫人不治而亡,据说,李夫人死前,汉武帝探望,李夫人蒙被死活不让他看她的脸,别人问李夫人原因,她说:“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果然,李夫人死后,武帝一直无法忘记她,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武帝心中盘旋,于是太初元年,武帝提拔小舅子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进攻大宛,也许武帝不仅仅是满足念念不忘的李夫人心愿,也是想从外戚中提拔一位将才,再造一个卫霍。但是名将并不是这样产生的,武帝这一古怪的念头将使汉朝付出数万将士的生命代价。
汉想乘大宛之战之威,进一部扩展战果,以到达断匈奴右臂的目的。然而此时汉朝的大宛一战损失惨重,因而出动兵力不多。李陵居然只能带五千步兵进击,连马匹都没有,而且连后援也没有实际上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地步。另外一个对汉军不利因素是季节的不利。汉军以前进击匈奴都是选择春天进攻,因为此时匈奴马匹刚刚过完冬,青草未长成,处于最羸弱的时候。现在正是秋天,正是匈奴草深马肥之际,从季节来看对汉相当不利。
匈奴叛王介和王成娩率领已降服的楼兰兵进攻车师,匈奴反应很敏感,右贤王立即遣数万骑救之,击败了匈奴叛王的进攻。但与此同时,贰师将军李广利已达到目的地向右贤王大举进攻。右贤王主力已派出,无力抵御,因此大败,被汉军斩杀一万人。李广利得手后便回师。然而,回路上正好遇到单于主力救援部队。单于主力部队似乎数倍于汉军,而李广利对遭遇单于主力救援也毫无防备,一开始就被打的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匈奴军将汉军包围,企图吃掉汉军。此时的汉军形势严峻,粮食也快完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此时担任代理司马的陇西上邽人赵充国自告奋勇带领一百勇士作为敢死队向匈奴军发动冲击。经过一番血拼这支敢死队几乎损失殆尽,才杀出一条血路。李广利率兵随后冲击,终于突围成功。这一仗汉军损失达二万人,为汉军突围立下大功的赵充国受伤二十处差点丧命。
而此时李陵五千步兵经过三十日的行军,顺利抵达目的地浚稽山宿营。路上未遇匈奴一兵一卒。李陵将一路的地形制成地图,派骑士陈步乐报汉武帝。李陵此时心情很好但也为遇上匈奴很郁闷。他不知道在他行军时单于主力部队正在与李广利鏖战。此时已经击败李广利后的匈奴骑兵已经向他铺天盖地的向他扑过来。李陵在穿越浚稽山的一山谷时,终于与单于相撞了。三万匈奴骑兵从两山之间向李陵包围而来。刚刚击败李广利的且鞮侯单于迫不急待地对李陵发动进攻,否则让汉五千步兵在匈奴腹地肆意纵横岂非屈辱大耻。好在汉军只有五千步兵,且鞮侯单于认为只需要三万骑兵不用费多大力量就可歼灭汉五千步兵。但是且鞮侯单于小看了这支步兵的战斗力,另外在山地,由于地形的限制,骑兵部队根本施展不开,无法象平地一样形成对步兵的优势。
于是一场惨烈的大战开始了。《汉书》详细地记叙了这场战斗,这也是《汉书》中对汉匈战争记述最为详细的一场战斗,这使我们对汉代战术有了充分的了解。
李陵及其副将成安侯韩延年各自有八百人是其核心精锐部队。韩延年是征服南越国的战争中殉国的原济南相韩千秋之子。
李陵以大车为营为屏障,防止匈奴军突入。其步卒列阵前行持戟盾组成密集阵,后排持弓弩在后。命令部队“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待匈奴进入射程,汉军千弩俱发,匈奴无不应弦而倒,于是匈奴纷纷退却上山。由于地形的限制,匈奴骑兵反而跑不过步兵,汉军乘势追击,居然杀匈奴数千人。
战斗的结果让且鞮侯单于大吃一惊,他再也不敢小看这股汉军,在愤怒趋势下,他命令左右地所有部队共八万骑兵追击。汉军击退匈奴军后迅速撤退,但是步兵毕竟跑不过骑兵。匈奴军再此在一个山谷追上汉军。汉军依然采用同样的战术同匈奴军周旋。由于汉军人数少,李陵命令“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经过激战汉军再次击败匈奴军,斩杀三千匈奴军。引兵东南,李陵巧妙地循故龙城道走了四五日,由于沿路多为山区及大泽葭苇地,地形的原因使匈奴骑兵无法实施追击。匈奴放火烧汉军,李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这样汉军且战且退再次向南行至山下,而此时单于已经亲率部分部队抢占了山顶,单于命令他的儿子率领骑兵从山顶向李陵军冲击。李陵反应也很及时,将部队转移到树林中,这样抵消了骑兵的冲击。此时匈奴军再次犯错,居然深入到树林中,这样骑兵的优势完全丧失,反而变成劣势,汉军步兵在树林中则灵活的多,游仞有余,这样汉军再次歼灭了数千人匈奴军。一支汉军甚至用连弩向山顶观战的单于射击,单于大惊慌忙逃走。
单于原来企图挾战胜之威一举歼灭这股孤军深入的汉军,但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匈奴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在五千汉军面前连连碰壁,这使单于几乎动摇了决心,他怀疑汉军是有意吸引匈奴接近边塞有埋伏的地方,但匈奴贵族们都极端不甘心这样结局,说“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还”
而此时汉军和匈奴骑兵连战多日。虽然汉军人数过少,情况依然危险。但汉军依然以昂扬的斗志将士气不振的匈奴骑兵击败,再次击毙二千匈奴骑兵。匈奴终于丧失了取胜的信心,已准备退军。
正当单于气馁准备放弃的那一刻,一个意外事件毁灭了李陵最后的机会。
军候管敢因犯错误被校尉责骂,居然一怒之下投降匈奴,将汉军的虚实特别是汉军没有后援的情况完全告诉匈奴。管敢的情报给几乎丧失信心的匈奴打了强心剂。管敢的投降使李陵军的形势急转而下。单于大喜,坚定了歼灭这股汉军的决心,展开疯狂的进攻。他命令骑兵部队立即对汉军发起总攻。
匈奴军毫无故忌地在山上向山谷中汉军射箭,矢如雨下。汉军拼命冲出包围,经过长途跋涉,汉军距离边塞只有百余里。但行动迅速的匈奴骑兵在离鞮汗山不远的地方再次追上汉军,而此时汉军尚剩三千余人,但是五十万箭全部用完,陷入弹尽粮绝的处境。士兵只能斩断车辐持之,军吏持尺刀,企图进入峡谷。但单于匈奴军已切断后路,汉军陷入绝境。李陵发现大势已去,感叹道:“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李陵命令士兵分散突围,令军士人持二升,一半冰,约定到遮虏鄣会合。到半夜,李陵与韩延年俱上马率领跟从的壮士十几人。而此时匈奴骑兵数千人在管敢的指引下非常准确地发现了李陵本人的突围部队,这场壮烈无比的战斗次持续了很长时间,韩延年英勇战死。而李陵本人却说了一句:“无面目报陛下!”令人费解地投降了匈奴。
这场战斗终于结束,汉军步兵五千人仅有四百人突围逃到百里外的遮虏鄣。而匈奴军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死亡人数竟然逾万。
实际上以李陵五千步兵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深入匈奴腹地千里面临匈奴八万骑兵的围攻,其覆灭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可以说定了下来。但令人惊奇的是李陵居然坚持了那么长的时间,大小打了数十战居然毫不落下风,杀敌过万,确实是一个奇迹。这一方面是李陵表现了战术天才,汉军士兵也表现出极为顽强的战斗力。
从匈奴来说,显然开始太轻敌了,居然在山地不明智地同汉军纠缠,使得匈奴骑兵和人数上的巨大优势根本无法发挥,而且后面基本上是被汉军牵着鼻子在对匈奴不利的地形上战斗,因而出现八万骑兵对五千步兵居然落下风的笑话,若不时汉军没有援军加上官敢叛变说不定这支人数少的可怜的汉军会全师而退。也许是且鞮侯单于轻易击败李广利的主力汉军对李陵这支偏师太掉以轻心了。假如且鞮侯单于头脑不发热,不急于进攻,而是等待汉军到平地上在突击肯定对匈奴有利的多。
另外一路因杅将军公孙熬与强弩都尉路博德的部队扑空,未发现任何匈奴部队空手而还。
这样,天汉二年秋天的天山-东浚稽山战役以汉军的惨败而拉下帷幕。汉军总共损失二万五千人(李广利损失二万人,李陵五千人全没)。匈奴再次赢得了胜利,但是,且鞮侯单于很可能笑不起来,这个胜利对匈奴而言是个皮洛士式的胜利。匈奴自身损失居然超过二万人(李陵部造成匈奴一万人的损失,天山战役第一阶段李广利部杀匈奴一万,第二阶段双方混战匈奴人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达五千人左右),很可能与汉军损失一样。这对匈奴这样一个人力极端匮乏的民族来说,这样拼下去,距离亡国灭种也不远了。
天山战役战略部署很草率,几同儿戏。战略轻敌,后勤保障不力,特别李陵全部是步兵,原意是想牵制住匈奴主力,但由于兵力过于单薄,又无后援,这几千缺乏机动性的步兵实际上并没有对全局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成为匈奴的盘中餐。尽管李陵部英勇善战,但从布局一开始就决定其覆灭的命运。出兵的季节也不利,实在看不出来汉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非要在秋季出兵。汉庭上下充满轻敌情绪,李陵出兵前也信心满怀地认为凭借五千步兵就能涉单于庭;而李广利在此战中的表现只能证明他实在不合适作为大军的统帅。
李陵的投降也是一个让后世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他其实是假投降,真实意图是想效仿春秋时曹柯之盟为汉立功,假如他真是这样想的话,那么他完全错了。汉匈开战以来尽管有高级将领被俘,如赵破奴,但被俘和投降是有区别的,赵破奴被俘后,其家属未受任何牵连,他逃归后,并未受任何责备。李陵却是第一个投降的高级将领,不管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毕竟这对汉的士气打击极大,也难怪汉武帝对李陵投降事件大发雷霆,下令拘留他全家。到了后来由于误听公孙敖“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的传言,汉武帝一怒之下杀死李陵全家,结果使假投降变成真投降。无论如何,李陵后来还参与匈奴对汉作战(下文要介绍的速邪乌燕然山战役),这样的事实使得为他的辩护词变得苍白无力。
|
|
-- http://you.video.sina.com.cn/b/28212337-1576924864.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