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mj2345
mj2345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mj2345个人资料   给mj2345发悄悄话   将mj2345加入好友   搜索mj2345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mj2345发送电子邮件      

护士夫妻染非典去世 遗孤背着妈妈照片上学
“杰仔成熟了。”

  无论是老师还是爷爷奶奶,大家都开始用“成熟”来评价8岁的杰仔。5月8日下午,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个小学3年级学生令人心恸的成熟表现———刚刚放学回到爷爷家中,他就放下书包,赶在爷爷的前面,小跑着去打开自家的房门,熟练地点上3柱香,向灵位轻轻弯腰: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灵位上供奉着他新逝的父母,他们两个月前被非典夺去生命。自打父母亡故后,他每天早晨6时起床和下午5时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香祭奠,祝福父母的在天之灵。

  护士妈妈染上非典

  妈妈是怎样染上非典的呢?杰仔不知道。也没人知道。

  杰仔的妈妈韦小玲今年36岁,广西人,壮族,1986年从广州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工作。“在同一批来院工作的姑娘中,她总是最早一个来上班,最晚一个下班,脏活、累活抢着干”。1996年,医院决定筹建儿科移植病房,并选派业务骨干韦小玲前往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进修骨髓移植技术。几年来,在她和儿科移植病区其他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广州妇婴医院在开展脐血移植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谁料厄运在今年1月16日降临了。当晚,韦小玲下班回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与丈夫和孩子一起到同一楼层的婆婆家吃饭。“那段时间我媳妇一直在护理一个白血病患儿,那个孩子后来也死了。当天她在班上就发烧了,在医院吃了药,但回到家中烧得更厉害,还喊冷。”韦小玲的婆婆童奶奶回忆说。1月17日,韦小玲还在继续发烧,她不得不向单位请了假。经过几天门诊治疗,病情未见好转。26日,她就近住进了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9日,她被确诊为非典,当晚被转往中大三院集中收治。

  爸爸探视也被传染

  由于婆媳感情很好,70岁的童奶奶在儿媳住院前期,每天都和儿子轮换着去送饭,但韦小玲连一口汤都喝不下去。随着韦小玲转往离家较远的医院,婆婆由于行动不便就没再去照料,而是让儿子多到医院陪陪妻子。不料这却让她抱恨终生,每每提及都要大哭一场:“是我把儿子害了啊,我不知道媳妇得的是非典,结果把儿子也搭上了。”42岁的罗耀华是广州粮油集团下属的利民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助理,1993年经朋友介绍与韦小玲相恋结婚,1994年6月9日生下杰仔,夫妻极为恩爱。当时已到春节假期,平日里极为忙碌的罗耀华正好有空,他每天早来晚走,带着鲜花和靓汤到医院,陪伴在妻子身旁。2月4日,罗耀华出现了与妻子相同的症状。2月5日,他住进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夫妻二人病房相望

  2月8日晚,韦小玲转院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月9日,罗耀华也转入第八人民医院。

  不知是上苍眷顾还是医院安排,17日下午,罗耀华被从3楼转到2楼,住在韦小玲对面的一间病房。“夫妇俩完全可以相互望见医生在给对方上呼吸机,他们可能知道爱人就在身旁。”那段时间经常前往医院探望他们的一个亲人说。

  八天之内父母双亡

  爱的合力没能挡住死神的脚步。18日早晨7时许,罗耀华去世了。为了不让韦小玲知道噩耗,当天中午,亲人们匆匆忙忙把她转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该院护士长张积慧在《护士长日记》中记下了他们全力抢救韦小玲的感人故事———“2月18日。早上,上班不久,从传染病院转来了一个昏迷的病人。这是一名护士,她不幸病倒后,深爱她的丈夫每天给她送汤、送饭、送花,不顾医护人员的强烈劝阻。她的丈夫不幸染病也倒下了,而且走得十分匆忙,没能给爱妻留下半句遗嘱。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场的医护人员心情无不万分悲痛,这是我们的姐妹啊,我们一定要全力救治她。

  赵子文主任一声令下:送ICU室、插支纤镜,上呼吸机、心电监护、抽血……我看到赵子文主任在为患者插管时,与病人脸对脸距离只有20厘米!之后护士们又为患者吸出带毒性痰液约50毫升,更换因大小便失禁而弄脏的裤子……经过一番紧急救治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慢慢平稳下来。”

  张积慧和她的同事们为韦小玲延续了8天的生命。26日,韦小玲也撒手人寰,随夫而去。

  继2月19日把爸爸的骨灰盒从殡仪馆捧到银河公墓后,2月26日,杰仔又在亲人的陪同下,捧着妈妈的骨灰盒来到银河公墓。

  短短8天之内,杰仔就遭遇了父母双亡的人间惨剧。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爷爷来不及为自己伤心,却为他的孙子放声大哭:“我的杰仔命好苦啊……”

  背着妈妈照片上学

  “这张照片是杰仔最喜欢的,妈妈去世后,他要我把照片翻拍缩小,好让他装在书包里,每天背在身上。”爷爷指着一张过塑保存的照片,泣不成声。

  那是杰仔两岁时妈妈在荔湾湖公园抱着他放风筝的照片,照片是爸爸拍的。照片上看不见风筝,只能看到杰仔手中一根向上的红线,母子俩的笑容非常灿烂。

  杰仔家那一套60平方米的房间已经过防疫站彻底消毒。屋内只保留了一些大件家具,爸爸妈妈穿过用过的其他东西全被烧掉。客厅里挂着爸爸自制的一件百元人民币木雕,书房里挂着一件没有雕完的帆船,敞开的抽屉里凌乱地放着雕刻工具。爸爸喜欢雕刻艺术,这是杰仔认为爸爸“最了不起”的地方。爸爸去世的头晚,杰仔一反往日晚上9时半倒下就能呼呼入睡的习惯,躺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他好像有感应。”爷爷事后猜测。

  父母单位都有关照

  韦小玲去世后,妇婴医院全额承担了韦小玲的15万元医疗费。罗志德的2万多元治疗费用有1万元是向公司借的,公司表示不再收回这笔借款。两家单位除了按照政策给予死者家属优抚外,还在员工中间组织了捐款。妇婴医院决定每个月付给孤儿杰仔450元特困补助,并为他报销80%的医疗费用,直到他18岁。

  爸妈尸骨没钱安葬

  但这些扶助还不能打消爷爷的顾虑。

  作为监护人,罗爷爷已经不堪重负。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总计只有1600元,但他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老伴则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和高血压。每月的药费都有400多元,还不敢住院。杰仔的伯父没有固定工作,连女儿都要全靠爷爷奶奶养着。他的姑姑也只是一个食堂师傅,工资很低,都没有能力扶助杰仔。“我们老两口现在惟一的希望就是老天再赏我们10年活命,让我们能把杰仔带到18岁。”爷爷说。

  由于买不起墓地,爷爷只能拿出700元钱,把韦小玲夫妇的骨灰暂时寄存在银河公墓,存放期为5年。老人说,儿子儿媳是否下葬、葬在哪里,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等杰仔将来长大了自己决定。而现在,老人只能委屈死者,要把每一分钱都节约下来,花在杰仔身上。

  (经征求杰仔意见,本文不点出他的全名和所在学校。) (新快报记者 禄兴明 陈琦钿 通讯员赵京桥)




将首批捐款一万元交给杰仔的爷爷奶奶。新快报记者 陈昆仑/摄



一双双温暖的手搭起了新快报全体员工和杰仔的心桥!新快报记者 李洁军 陈昆仑/摄
  爸妈不在了更多亲人站出来

  本报开通“助养杰仔爱心热线”邀社会各界共襄义举

  新快报讯(记者时标陈琦钿)本报数百名编辑记者和经营人员,昨天自愿成为不幸死于非典的罗氏夫妇的遗孤———8岁儿童杰仔的助养者和助养行动发起人。首批捐款一万元已于当天下午交给杰仔的爷爷奶奶。

  昨天下午,本报副总编辑许期卓亲自驱车至黄沙大道,将杰仔祖孙三人接到本报编辑部。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们全都放下手中的活儿,赶过来看望杰仔和他的爷爷、奶奶,将他们团团围住,问长问短。他们纷纷表示,从今往后,杰仔的事就是新快报的事,他们都是杰仔的亲人。作为法定监护人,杰仔的爷爷罗先生十分感谢本报发起的爱心助养行动,他不断地叮嘱杰仔:“你要争气,要努力读书啊,要对得起关心你的叔叔阿姨……”

  收到本报员工的第一批捐款后,杰仔的奶奶泪如雨下,老人说:“自从杰仔的父母走后,我没有一天不哭的,我们不仅伤心,还担心杰仔的前途;今天,我哭是因为高兴!有报社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做他的后盾,我和他爷爷就放心了。”

  本报编辑部同时作出决定,从即日起开辟“助养杰仔爱心热线”,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助养杰仔行动的行列。

  爱心热线:电话:020-87776333;传真:020-87614349;E-mail: 
2003-05-12 19:32:2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2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