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甲骨文
甲骨文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912
魅 力 值:1071
龙    币:3704
积    分:2411.5
注册日期:2002-12-17
 
  查看甲骨文个人资料   给甲骨文发悄悄话   将甲骨文加入好友   搜索甲骨文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甲骨文发送电子邮件      

关于农村地区对“非典”认知及防护措施的调 查 报 告
关于关于农村地区对“非典”认知及防护措施的
调 查 报 告


面对“非典”疫情,党和各级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报道了“非典”的预防知识、最新进展和疫情通报。但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村民众从中得到了什么?宣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政府的各项措施在农村落实的怎样?民间还自发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利于控制疫情向广大农村地区的扩散和蔓延?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党和政府及时制定防止“非典”在农村扩散和蔓延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了快速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提供农村防治“非典”的现状,制订切合农村实际的防治措施,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专家组,在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作下,于2003年5月5-7日,通过实地观察、电话采访、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平谷区观察了17个村庄预防“非典”措施的实施情况,访问了百余名群众,询问了他们有关“非典”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对政府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等。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118名调查对象分布在平谷区9个乡镇中的17个村。其中有27名村民接受了访谈,91名村民接受了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村民中有57%的男性,43%的女性,年龄从11到77岁不等。提示:资料能基本反应平谷农村地区的情况。

二、 知识和态度(注:报告中打“”的话,为老百姓原话)
研究人员在调查中感到,“非典”的信息已“深入”到农村千家万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街头巷尾和日常谈论的主要话题。

提示:“非典”在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极大关注。

我们就“非典”的传播、预防、早期症状识别、就医方法及治疗效果等内容对当地群众进行了调查。

1.“非典”的传播

在调查对象中,有97.7%的人认为“非典”是传染病,但也有个别人认为不是,甚至有人认为“能从感冒转成这个病”。
在认为有传染性的同时,73.0%的人知道该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24.7%认为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有一个老人形容为“这口气往口里一吸,人就完了。”
有关“非典”传播途径的比例见图1。


提示:在“非典”的传染性和传播途径上,大多数村民都有了正确的认识。

2.不同阶段的传染性
至于什么人可能传播这种疾病,91.2%人回答是“外来的人或返乡的人”。
当问到什么样的人需要在家隔离时:53.3%的人认为是接触过病人的人,25.6%的人认为是从外面回来的人,见图2。




有70.1%的人认为在症状出现前就有传染性;有71.1%的人认为解除隔离后没有传染性;66.7%的人认为出院后没有传染性。
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聊天、打扑克。我们就什么人、什么时候能传播“非典”这个问题询问了他们。
“有病症的、发烧、咳嗽的。这些人在医院隔离,放在家里也行。”
“例如住在一个楼里,病人接触过的邻居(需要隔离)。”
“隔离的人的垃圾要放在专门的垃圾箱里。这些隔离的人解除隔离了,也不能(和他们)正常交往。”
“有症状了才有传染性。”
“不知道什么时期有传染性。”
提示:事实上,症状出现前、病人出院后、解除隔离后都没有传染性。从回答中可以发现,老百姓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在传染性问题上“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还有人认为,病人可以在家隔离。虽然持这种观点的人数不多,但这种认识是很危险的。

3.预防知识
当问到针对个人和家庭“哪些措施对预防最有效”时,86.8%的人回答“开窗通气、”。有两个妇女在树下干活(给桃树松土),她们这样说“干活时,在山下,没事时都在山上呆着,那里风大”。“孩子们都在山上玩”。“觉得通风肯定管用,通风重要。”
许多人还有别样的观点:“身体好,勤通风,勤晒被,消毒屋子。”“熬草药吃,消毒水洒地,管用,能预防”“各庄都消毒、喷药,外面人不让进庄。”“通风喷药也管事儿。” “说话不能距离太近,两米以上不会传染。”“要三米”。有人向旁边看看,坐得太近,笑了笑,赶紧挪开,然后解释说“没这病的人才一块儿说话。”“在家呆着不出门儿就不得这病了。”“看电视上说,多吃蔬菜,补维生素增加抵抗力;勤洗手;家里喷点儿消毒液。”“如果没有病人,消毒打扫就能管用。”“如果有病人,什么也不管用。”“山区空气好,(所以)没病人”。
提示:从来没有一种病的预防能得到老百姓这么高度的认同,惟恐漏掉了什么预防措施。

4.早期的临床症状
发烧是“非典”最早出现,而且易于发现和能测量的客观指标,对于“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调查中,有94.4%的人知道早期症状是发烧。而且大多数人知道370C以上才算发烧。“不超过37度是正常,到了38度就高了。”但不是每家都备有体温计,询问中发现不少人家里没有体温计(当地的体温计已经脱销,卫生局正想办法从各种渠道采购)。
提示:绝大多数人知道“发烧”’是“非典”最重要的早期症状,有利于早期发现病人。

5. 就医方法
出现症状后,有87.9%的人回答要去医院;90%的人知道有专门接送病人的车辆;93.3%的人知道有专门的定点医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通过电话可以联系专车,但用什么电话联系,不少人并不知道电话号码,有人说是110,有人说是121等。大多数人不知道定点医院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他们讨论地很热烈,各述己见:
“38度以上就得赶紧治,打电话120,到平谷的定点医院。不能坐车去,把别人也染上了。”
“如果发烧了,挂电话122,去小汤山医院,平谷没有定点医院。没人敢拉着去。”
“如果发烧就带上家人一起去,自家开着车去,要不就坐公共汽车去。”“这样不是又招(传染)上俩人吗?。”说完,他们自己都笑了。
提示:大多数人知道应该到什么性质的医院就医和怎么去就医,一旦有病例发生,可以防止病原的扩散。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环节还比较薄弱。
建议:村领导在及时发现可能病人的同时,具体指导就医的方式和途径。
6.临床治疗
调查中发现,尽管有90%的人认为“非典”是能治疗的,但在访谈时却发现,他们对此的担心和疑惑最大。说能治好是基于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就说“没有国家治不好的病”。以下是他们对治疗的一些典型看法:
“靠个人的抵抗力,意志,求生欲望(战胜疾病)。”
“如果知道怎么治就不怕了。”
“电视里总说怎么预防,但还没有特效药,治不好。”
“治好了的一半也没有,可能只有1/3。”
“治好的只有4-5%。”“每天出院的也就4、5个,得病的有百十个。”
“轻的能治,重的就治不好了。”“专家说这个病还没有特效药,现在这个病治不好,不好治。”
发表这样意见的既有返乡的学生,又有普通的村民。有一个40多岁的男性,蹲在旁边插话说“这个病都得死,活的都不是这个病!如果能治好,那大夫咋都死了?有药大夫就都活了。”
提示:大多数人认为“非典”可以治愈,说明民心比较稳定,不是处于恐慌状态。但许多人根据从媒体看到的消息,然后自己引申推理,而这种推理受到他们文化水平等的制约,可能导致 错误结论。例如:没有特效药=该病治不好等。
建议:制定针对农村老百姓的有关“非典”治疗的健康教育材料。例如: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转归过程;辅助治疗的作用(也能治病)等,以打消村民的顾虑和担心。

7.知识来源
92.4%的群众每天看电视,另外47.3%的群众通过街坊邻居来了解有关知识。也有一些人通过宣传材料、半导体、村广播等得到信息。“知道这个病的事都是看电视或者互相之间说说。”“还是电视上说得准,看北京2的新闻,看中央4台。”“互相说的不准。还是专家说的可信。”“大喇叭里天天广播,(一个是讲)预防,(一个是讲)平谷疫情。”“科学的可信,谣言不可信。” “广播里说,各家有在北京的孩子都不让回来了。”“(4月)27号村里大喇叭就天天广播,说不让外庄人来。”
提示:村民知识来源广泛、信息基本可靠。在农村地区,已基本形成了“科学抗非”的局面。

三、 预防措施
通过“非典”疫情,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农民也不例外。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个人、家庭以及村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1.个人
对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发现,农村老百姓所采取的个人预防措施主要有:不串门、勤洗手、与人交谈保持距离、锻炼身体、吃药、测量体温等。由于大家认为 “平谷没有病人”,“没有外来的人”。但这些个人预防措施并没有真正严格的实施。例如,他们还在串门,还在三、五成群的聊天,还在打牌,并没有多少人测量体温等。
提示: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有关知识,一旦有疫情出现,他们的行为会随之改变,而不会像现在这样。

2.家庭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家庭都进行“开窗通风”“家庭消毒”等。以下是他们的做法:“通风,用消毒液。”“我们家都用了五瓶了,每天喷两三次。”“勤通风,勤晒被,消毒屋子。”“消毒水洒地上,能预防。”
提示:通风换气作为最好的防“非典”措施,已被广大农村群众所采用。但是对消毒液的过分迷信和过度使用,可能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对此,他们却知之甚少。有人认为消毒剂可以口服消毒,有的以为用得越多越好,有的消毒剂是村里或单位配置的,装在可乐瓶或矿泉水瓶中,导致误服。“非典”没死人,消毒到死人了。
建议:
1.在没有任何传染源、通风条件非常良好的农村家庭,少用或不用消毒剂;
2.如需使用消毒剂,应对农民进行消毒剂正确和安全使用的指导;
3.作相应的健康教育节目;
4.严格管理消毒剂的包装。
3.村庄

(1) 村头设卡,加强对外来和返乡人员的管理
在我们考察的17个村中,有15个在村头设立了关卡,对外来车辆进行审查、登记和消毒。“书记在村口守着,给车消毒后才能入村。”“我们大队没设点,该设点儿,检查从北京(等)外面回来的人。”“路口有检查记录的,记人名、职业、车牌号码。” “北京来的要查体温,在大队隔离室盘问。说现在都没有从北京来的了,回来的是从顺义等地儿来的。” “现在村里没人管,从北京、顺义回来的没人管。”有一个老太太,女儿在北京工作,五一想回来,她说“国家多大损失啊,先渡过难关再说了。原来过节团团圆圆过五一多好,现在不行就算了。”
提示:作为一道防线,村头设卡,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是筛查疫情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在的组织工作主要以公安和村里为主。
建议:组成有卫生部门参加的统一协调小组,负责全区各路口的检查内容,例如接触史的调查和体温测量。

(2) 消毒
村里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组织消毒:给进入村中的车辆消毒、街道消毒、指导村民家庭消毒等。
提示:这样使用消毒剂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对身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危害。
(3) 宣传

有的村用有线广播向本村村民宣传,有的发放上面给的宣传材料,张贴标语等“电视、广播、大喇叭里都讲,书记都讲4次了。”“这个病严重是严重,宣传加上预防工作做的好,我们没一个发病。”
提示:没有一项政策像现在这样深得农民的理解和欢迎。在对“非典”疫情的处理中,党和政府的形象,尤其是基层政府组织的形象在农村大大得到提升,深得广大农民的信任。

(4) 实行对隔离对象的管理
村里的另一项工作是管理在家的密切接触者。截止5月6日,平谷区先后共隔离过71名密切接触者,在家实行隔离的有36人(及其家庭)。村主要负责送生活必须品;送消毒剂,教授消毒方法;24小时看守。目前平谷仍在家庭医学观察的36人中,观察期间无异常。
村民对隔离的反应是“如果邻里周围人得了,就得离远点儿。”“如果有人被隔离了,不能交往,不能说话,不接触。” “别上我们家儿,离我们这远点儿。”大家惟恐躲不及。也有人认为“得了这病,都苦恼,人要有这毛病,就不能歧视,但啥人都有。” “其实他们也怕传染给别人,怕周围人说这说那。”
在对密切接触者访问时了解到,多数密切接触者自觉地认为自己应该在家中观察到14天,表示“中央领导为大家着想,村和疾控中心也是为自个儿好,没意见。”“这个病传染太快,不理解不行。”有的密切接触者解释说,自己的爸妈也不能出去,是因为“也怕他们传染给别人。” 如果本村一旦有人进入隔离观察中,仍会出现很多关于“得病了”的议论。个别地方甚至将密切接触者视为“阶级敌人”。但有的地方做得很好,有一封致隔离人员的信,解释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也同时希望其他村民关心和理解被隔离人员。
提示:群众运动固然重要,但科学和理性更为重要。谨防“运动”的极端化和盲目性。

四、结论和建议
1.大多数村民基本上了解“非典”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
2.绝大多数村民知道“发烧”是“非典”的早期症状;
3.大多数村民知道“非典”有定点医院和专用车,但对操作过程不很清楚;
4.尽管大多数村民相信“非典”可治,但仍存在很多疑虑,希望加强“非典”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
5.村民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等正规渠道,知识来源可靠;
6.农村中,个人、家庭和村庄所采取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有利于防止“非典”的扩散和蔓延;
7.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对消毒工作的管理;
8.防治“非典”的群众运动要避免情绪化和极端化;
9.“非典”疫情的处置措施和政策使党和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组织的形象在村民中大大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类似平谷的农村地区已基本具备了控制疫情向其扩散和蔓延的条件和能力。

--

珍惜生命,爱护环境!
秋天的红叶不是衰落,那是火
石间的草子不是寂寞,那是果
逝去的岁月不是蹉跎,那是我!
甲骨文
2003-05-15 13:12:4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