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猴的读书笔记,第4篇——老子《道德经》摘评(下)
第六十八章: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文: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找到人才不容易,用好人才更不容易。而在用人的时候,什么最重要?——尊重,对人才的尊重,也就是对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的尊重。怎么做到对人才的尊重呢?“为之下”,这首先是一种态度问题,其次才是一种行为方式问题。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这是最好的;不知道却以为知道,这就是缺点。有道的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有他就没有缺点。
这样说来,只有你有足够的自知之明,并且承认自己的缺点,你就可以算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了。可是没有缺点的人就是完美的人吗?我不知道。
第七十五章: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译文:民众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的奉养过于丰厚奢侈,所以才不怕冒死一样。
这一段我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民众之所以轻生,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多了,所以才以死来逃避生存的压力。这让我联想起来中国高校里面频繁的自杀现象。大学校园,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却成了很多人的葬身之所。而这些自杀者中,因为不堪生活重压而采取了极端手段的又占到多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失败啊。
国人的生活压力确实很大,这一点从单版的征婚告示里面也可以看出来。很多人在征婚的时候,都把对方的经济条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国人的生活压力之大了。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马洛斯需求金字塔,不难看到,对房子和车子的要求其实紧接着在最基本的生理要求之后。
我想起来我一个外国朋友对我说过的话了:据我观察,大部分的中国人其实只是在生存而已。而生存和生活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北京,也只是一个适合生存的城市,不能算是一个生活的城市。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就是减损有余的而补给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则不是这样,而是剥夺不足的人,以用来供奉有余的人。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不足?这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
自然的规律,对于万物都是平等,因为自然会“损有馀而补不足”。然后人类的社会,却是“损不足以奉有馀”,这就是造成天下不平等的最重要的因素。想想某位名人所说过的话:“低收入者作为‘纳税人’的荣誉”。
后面这句“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让我想起来国外富人和国内富人的集体表现了,国外的富人代表Bill Gate有著名的临终遗言。而国内的富人们少有几个能够把自己的财富捐献出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不是国外的那些富人们更有道呢?
第七十八章: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译文:所以,有道的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配得上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主。
当我看到这的时候,我立马想起来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该网址不再展示),他在波兰人纪念碑那一下跪的瞬间,无数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再看一下小日本,到现在也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会华丽,华丽堂皇的话不可信。
另一个有类似意思的话是,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当有人夸你的时候,一定不要太在意,因为那会使你变得骄傲的。同样的,当别人对你进行批评的时候,也不要全然不予理会,其实在我看来,很多人在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都是有很大的教育空间了。但是因为信言不美,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听,于是我就不轻易开口说真话了。
所以,下次有人对你进行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感谢他,那可是“信言”啊,不容易得的。
《道德经》摘评完。
裸猿写于2006-12-26 (此文由裸猿在2006-12-26 22:30:11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裸猿》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