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男女》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793
魅 力 值:814
龙    币:3049
积    分:1638.9
注册日期:2005-01-06
 
  查看静电感应个人资料   给静电感应发悄悄话   将静电感应加入好友   搜索静电感应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静电感应发送电子邮件      

传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抛弃亿万家产出家



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一天,网络上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新闻是“传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抛弃亿万家产出家”,随即在“佛教导航”上看到了相同信息,感觉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位学佛八年的居士,归依佛门,不值得大惊小怪。

对于佛,我不敢说有研究或者思考,但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却越来越感受到“佛法无边”。“佛”不是迷信,不是烧香,而是内心深处对自己最纯粹的修炼——将善良的本真的自我,快乐而自然地释放出来。

佛教中认为人性中的三毒是“贪”(贪心)“嗔”(发怒)“痴”(痴迷),我以为,去三毒,就是对自己最纯粹的修炼。你我皆凡人,“不可完全根除,但我们能做到的是节制,对名利,地位,感情,金钱,我们可以追求,但不要过于“贪”和“痴”。因为贪”和“痴” 是“嗔”的源头。

以“感情”为例,过“贪”过“痴”,生怨。有感情经历的人应该可以体会到这一点,我就不举实例子了。顺带手地提醒一句男人和女人们,不可过贪,或过痴,会遭报应的。或许,世俗文化赞美痴情,但痴情的前提至少应该是对方对你有情。好象文章有些跑题,还是让我们从陈晓旭居士自己的回答中去探究一下她出家之谜吧。

问:其实你比大多数人更早得到了名与利,是什么机缘使你学习佛法?

晓旭:我曾经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身为家中长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我不断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家,一次次搬到更大更美的房子里。还送精美的礼物给他们。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母亲不知何时开始悄悄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这一切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这种心痛使我从喧闹中安静下来。我开始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们会去那里,我们还能见面吗?

  1999年,我偶然在朋友的车上听到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的录音带,经中讲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与永恒。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神秘天际的无尽遐想。我对经中所描述的一切没有丝毫怀疑,就像有人将你心中多年描绘的蓝图突然呈现在你面前那样惊喜、感激。在此之前,我朝拜了一次普陀山,从那里请来了一尊观音菩萨,供奉在我的办公室。我虔诚的向观音菩萨祈求让我尽快地找到这位净空法师,并能在他的指导下学佛。

   两个月后,有人告诉我净空法师在新加坡讲经,我立即办理了签证,飞了过去。当天,我在净宗学院听老法师现场宣讲《华严经》,并与他亲切交谈。看着老法师慈祥光明的面容,我感到自己与佛法很早就相识了。我问老法师:“我可以做您的弟子吗?因为在我的心里,您早已是我的师父了。”第二天,师父为我和妹妹传授了皈依。我们从此踏上了学佛的道路。

   问:佛陀教育是怎样用于你的生活工作中的?

   晓旭:每天早上,我以诵读《无量寿经》作为一天的开始。佛在经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无限智慧与庄严的国度。那是一个通过信、愿、行,人人都可以到达的极乐世界。我在读诵中,将自己的愿望与佛的愿望合二为一,祈愿自己具有如佛般的慈悲与大家共度此美好的一天。晚上,我会在入睡前读诵《地藏经》。来检讨和忏悔自己这一天的过错,并替一切正在造罪业和受苦的众生忏悔。祈愿他们能和自己一起断恶修善。

   白天的工作很繁忙,我会在午休时静坐30分钟恢复体力,效果很好。尽管工作中也会遇到不愉快、不顺利的情况,但经典中的教诲会在心中时常浮现,如同甘露及时平息我的烦恼。所以,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烦恼有些像浮云,经常飘动,却很快被吹散,很难久留。

问:佛教对你的工作环境与员工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晓旭:在我公司里,供奉着几尊佛像,让我时常想到要向他们学习清净、平等地待人。以前,我是严厉的人,对事物的要求很苛刻。有时我会把员工训哭。学佛以后,我变得平静温和,在我的眼里,没有善人或恶人,只有觉悟的人和迷茫的人。而所有的人都是我的镜子,让我反观自心,精进修行。在公司的前台,摆放着有关佛教的书籍,来往的客人可以随意领取。公司的员工大部分都了解佛教的意义并十分尊重,有少部分员工已经正式皈依成为佛教徒,而我的司机和秘书同我的家人一样,已在我的鼓励下素食多年。最使我欣慰的是,有些客户也开始对佛法产生兴趣,并阅读佛教书籍,能将最圆满的佛法介绍给自己的客户及朋友,这是最有意义的感恩。

   问:广告是一个充满物质欲望的行业,你怎样平衡它与佛教徒生活的冲突?

   晓旭:佛要让我们创造一个永不失去的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从纯净纯善的爱心中产生的。佛教导我们怎样以正确的方法获得快乐的生活。所以,我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但我的财富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一个家庭对物质的欲望,而是用于更广大、更有益于社会的事业。这就是佛的愿望。我乐于辛勤而快乐的工作,我乐于用所得的财富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乐于在别人需要我帮助的时候给他们温暖的手。但我和我的家人保持过正常但不奢侈的生活,包括对能源的爱护和珍惜。在没有学习佛法前,我曾是个喜爱精致生活的人。现在我自己正渐渐地降低对昂贵物品的依赖。这也是我修行的一部分。目前,我能做的是拿出自己资金的一部分,持续用于拍摄一些佛教故事和印制经书等,赠送社会,利益大众。以后,我希望用自己大部分的资金去做更大、更多的有关佛教传播的公益事业。

   问:能分享你学佛最深刻的心得和感悟吗?

   晓旭:初学时认为,学佛是要让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后来发现一沙一滴,一草一木,原本皆不平凡。阳光、空气、宇宙万物之所以长久广大,在于它们始终的给予,而不索取。人类需要重新学习:爱自然、爱众生、爱一切。互相关爱、共存共荣是自然的法则,是无上的正道。

   真正的修行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在每时每处保持澄明的觉照之境,对万事万物长存感恩之心,心可与虚空相应,愿能度万物众生。

   而一个假名的我,就像一滴水珠那样,渐渐地澄清,汇入弥陀慈悲的愿海,成就博大与永恒。

(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佛教导航”)

--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
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
已经难辨真假
2007-02-26 09:51:5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5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