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结婚?不结婚?
在心理咨询门诊的个案中,关于这类应否结婚的问题在近年来有了一定比率的上升。
事实上,婚姻作为一种行为手段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在传统观念中,家庭具有某种神圣的意味,被认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习惯于把结了婚的人看作为“大人”,认为他们是成熟的、稳定的和富于责任心的,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美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已婚男士的犯罪率要大大低于未婚者。换句话说就是婚姻对于阻止犯罪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据认为,婚后妻子的唠叨对于男人是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男人们和他们的狐朋狗友整天混在一起,抽烟喝酒赌博甚至是犯罪。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婚姻只是爱情的坟墓,是对“自由”生活的一种束缚。而且婚姻所要承受的生活压力是巨大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的健康、教育、未来生活等等在都市中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负担。有些人不愿肩负如此的“重任”。
在这个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里,人们好像越来越拿不定自己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情感生活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久久长长。但社会的巨大变化和物质生活的持续压力,使得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择偶观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人宁愿广交异性朋友但却过着“潇洒”的独身生活,还有些人谈了多年的恋爱,甚至有了多年的同居生活,但却不愿意“被那张小纸片束缚”。
这一方面体现了时代改变对人们生活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越来越不愿承担责任。
那么,我们还要不要结婚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婚姻对于个人具有许多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合法的解决性问题,合法的解决生育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婚姻来促进人的成长。更可以满足人们爱与被爱的需要,满足人们的某种归属感的需要。
虽然不健康的婚姻模式对人也有不利的影响,但在一段成功的婚姻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两个人的成长,看到两个人平和稳定的幸福情绪。总体看来,还是在走完一段甜蜜的恋爱长路后,与自己相爱的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去关爱、去包容、去接受,在人生的另一阶段创造幸福的空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