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禧苑》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好天气好心情
好天气好心情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0954
魅 力 值:4139
龙    币:19885
积    分:12416.6
注册日期:2002-03-15
 
  查看好天气好心情个人资料   给好天气好心情发悄悄话   将好天气好心情加入好友   搜索好天气好心情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好天气好心情发送电子邮件      

新京报:抹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落差”
-------------------------------------------------------------------------------

该网址不再展示 2004年07月30日14:56 新京报

  作者:艾君

  来自河南的李昆曾被父母送到了公办学校学习,但是他很快又回到了打工子弟学校。其原因一是他不会讲普通话,“老师讲课听不懂”,二是他在公办学校里常常受到本地学生的欺负。

  这种情况在很多打工子弟中存在。放弃公办学校,这和原来的设想有很大的差异。

  原来的设想是,公办学校免收借读费,大大降低就学的成本,自然就会吸引来大量的打工子弟。可是,因为外来孩子和本地孩子之间存在“心理落差”,导致很多外来孩子最后又回到了打工子弟学校。

  更严重的是,因为打开了公办学校的就学之门,政府势必要对打工学校的办学资格等严加审核,一大批“不合格”的打工学校将因此而被关停。

  在丰台区,在为打工子弟腾出1.5万个座位之后,已经关停了79所打工子弟学校。

  政府的愿望是好的,工作也是扎实的,但是,像李昆这样很难适应公办学校的氛围、不愿到公办学校上学的孩子怎么办?

  经济收入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等构成的城乡落差,也具体地体现在每一个在城市居住的城乡家庭中。尽管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城乡孩子之间这种心理落差也同样存在。再加上不同省市区之间教材的差异,北京的教材“太简单”,而因为户口的关系这些孩子将来是注定要回到家乡参加高考的,在北京接受教育的孩子将会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吃大亏”。所以,重新回到打工子弟学校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有着太多的苦涩。

  目前似乎还无法找到非常有效的措施来直接“抹平”城乡孩子之间的这种心理落差,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到公办学校里去上学———经济条件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善,同样,由于户口壁垒的存在,高考政策的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材和教学方法也不可能一致。

  如果用取消打工子弟学校的办法“强制”孩子们回到公办学校,因为上述情况的长期存在,其效果不会十分理想,对孩子们的成长将会更不利。这是从政府到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应该看到,打工子弟学校的兴起是有很深层次的原因的,这种深层次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困窘。不要奢望只要减少了打工子弟求学的费用,他们就会高高兴兴地走进公办学校,从而彻底解决他们的上学问题。

  降低公办学校的求学成本只是一种途径,不能因此而限制甚至取消打工子弟学校的开办。政府要做的,只能把公办学校作为孩子们求学的门路之一,让他们自由选择。同时,更要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精心培育、政策引导(比如鼓励民间资金的进入)、资金投入和师资配置,让更多的打工子弟学校符合办学的条件,吸纳更多的打工子弟接受教育。

  在北京的某些区域,已经形成了由来自外地同一地方的流动人口聚集的“特殊社区”,在这些社区里,打工者相似的身份和收入,已经形成了互相理解、相互帮助、有共同语言的社区文化。生活在那里的孩子没有感到太多的陌生和差异,如果他们在经济上能够有基本的读书保障,他们的生活将是快乐的。在这样的社区里,建立相对高质量的正规的学校,孩子们也会受到较好的教育。当然,将来有一天,城乡差距减小,国民待遇平等,户口壁垒打破,作为特殊时期特殊现象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将寿终正寝。但在目前,打工子弟学校仍有存在之必要,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可妄废。

--
2004-07-31 00:16:2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