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BMW7
BMW7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版主
经 验 值:11496
魅 力 值:2955
龙    币:37278
积    分:17259.3
注册日期:2005-02-28
 
  查看BMW7个人资料   给BMW7发悄悄话   将BMW7加入好友   搜索BMW7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BMW7发送电子邮件      

幼儿数学教育
研究对象: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小班孩子,一般指3-4岁的在园孩子,因为我儿子刚3岁,大班的等2年后再研究
小班幼儿是指: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小班孩子,一般指3-4岁的在园孩子。这些孩子
年龄小,各方面能力及认知经验较少,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
握各种肢体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他们对
新鲜事物和新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爱模仿,是小班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正是
通过模仿来学习的,通过大量的模仿,他们尝试经验,学习经验n3。
3-4岁幼儿处于“表象思维’’阶段,这时的幼儿已能通过表象、言语以及其他符
号形式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他们能够通过直接的感知认识世界,并且将这种
认识以某种方式加以表征,但是他们还不能进行逻辑的思考瞳1。他们的思维活动与动
作活动不能分离,常常是先做后想或者是边做边想,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他
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是在使用物体、摆弄玩具的动作过程中进行思维活
动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他们理解事物常常要依靠具体形象,随着他
们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所储存的表象日益增多,幼儿的具体思维开始形成和发展口1。
他们掌握实物概念只能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基本只能概括事物
的一个或某一些特征,不能把握事物的所有特征。对数概念的掌握处于动作感知阶段,
即从对实物的感知来认识数,掌握到“5”左右。

本论文基于如下理论:

(一)新《纲要》的教育指导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将“能从生活和游戏
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列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同
时《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
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
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
中某些简单的问题"Ⅲ。
从《纲要》中,我们明确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它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
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现实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可见,幼儿数学教育要使幼儿感兴趣,应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而家庭作为
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环境,有着其他场所不可比拟的教育优势。在家庭生活中,感知、
发现数学的存在,能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所学知识能得到应用,不
仅可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提
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从而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二)现代幼儿数学教育观
现代数学家普遍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正如哲学家怀海特的表述:“数学是
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尽管数学起源于现实的世界,
但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形式抽象。数学将具体的问题普遍化、抽象化为一个纯粹的数学
问题,而对这个抽象的问题的解决又具有实际的意义,有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乜1。从
学习数学的角度看,幼儿学习数学的任务不在于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应是获
得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幼儿学会计算,而是让幼儿能够
“数学地思维"。有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幼儿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
和生活的联系,自觉地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式并加以解决,从而进入美妙
的数学世界之中Ⅲ。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在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中,存在
着许多数学学习的资源,需要教师、家长做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幼儿
在现实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当教师在幼儿园充分挖掘幼儿
在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时,家长若能在家庭中,充分利用家庭中的教育资源,
进行家庭数学教育,家园合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幼儿在家庭中的数学学
习,也能使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状况,选择有效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
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建构主义发展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这被誉为当代教育
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深化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理
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被动的
接受者,而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建构主义者主张,知识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
征,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被“革
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也就是说,知识是由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起来,即知识具有建构性、社会性、相对性、情境性等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
的,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原
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是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
转变和结构重组。为此,教育不应该是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的过
程,而是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建构知识的过程船1。
因此,幼儿的学习过程不应是教师单方面向幼儿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在活
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应摈弃传统幼儿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强调以知识为中心,
以示范、讲解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一种以幼儿为主体,强调以通过
各种感官、获得丰富的经验为中心,以探索、发现为主要形式的教育∞3。这就要求在
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调查研究第二章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学习环境,创设有利于教
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相互交往的社会情境,在幼儿的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启发、
指导幼儿对新概念和新经验的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
经验。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
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
认知结构,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
的发展n1。幼儿数学教育应创设一个能与教师、同伴共享、互动的学习氛围情境,以
尊重幼儿为前提,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数学教育活动中来,通过操作、探索、对话、交
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中的自我建构、合作建构数学经验,促进幼儿在与数学
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充分创设和
利用适宜幼儿数学学习的环境,使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显得至关重要。
(四)“活教育"理论
什么是“活教育”?教育家陈鹤琴为了将当时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主动的、有
生气的活教育,提出了要使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儿童“读活书,活
读书,读书活”的教育主张,并把这一教育主张定义为“活教育’’。陈鹤琴“活教育’’
理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和“两大原则”(教
学原则、训育原则)中。“活教育”的课程论强调活教育的本质:陈鹤琴批评旧教育
是“死教育",针对课程、教材的盲目和呆板,教学方法欠适宜和灵活,提出了“活
教育"的课程论,其主要观点表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
自然大社会为中心;他的课程论强调了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环境性、
综合性、灵活性的理念,突出了活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活课程观、活教育观、活学习
观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
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
为中心,主张打破班级、时间、空间、教材的界限,不提倡班级授课制,重视室外活
动,提倡“共同研究学习”。“活教育"方法论的宗旨是反对封闭教育,强调实践教
育,体现了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过程,具有创新
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调查研究第二章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性n1。
陈鹤琴“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大
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问幼
儿是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课的教,只能培养“书呆子"的“死
教书”方法,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幼儿直接
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这样以来,传统的教室也就成了室内的活动场所,而整个大
自然、大社会都成为幼儿的室外活动场所。对于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与认知发
展的需要,更应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中学习,以激发幼儿的学习
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五)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之(1891—1946)为代表的一批爱国志士,吸收了东西方教
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一项最宝贵的创造。
“生活”是生活教育理论中最普遍、最概括、最基本、最常见的范畴,是陶行知确定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立足点、起始点与中心点。“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起作用并真
正成为教育",陶行知以建立“合理的人生"为教育的宗旨,把“改造自然、改造社
会”作为生活教育的目的,以“生活"为中心推行生活教育运动,从而构建了囊括全
部生活、涵盖整个社会的教育理论体系乜1。
生活教育理论有三大著名的命题:第一、“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原
则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生活决定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
的教育,教育从属于生活,教育对生活有改造、制约、促进的能动作用,它是能够引
起生活变化的伟大力量;第二、“社会即学校"。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它一
方面指教育范围的扩大,“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另一方面指
学校必须与社会沟通,与社会密切联系;第三、“教学做合一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
的方法论,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诸原则的实施策略。教、学、做只是
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
是实践,是人类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在这里,主体与客体得到高度的统一,从
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调查研究第二章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而使生活教育理论这一教学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它的整体功能

我认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幼儿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幼儿数学教育
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贴近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教师宜将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数学知识
获得过程的基础。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来源,也就是幼儿数学学习的最佳素材,
因此,我们要把幼儿的家庭生活经验和实际现实世界作为幼儿数学教育的出发点。数
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
实际,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现实世界中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理
解数学;加强幼儿数学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幼儿家庭生活中的有效
资源,创设出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生活中
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促进幼儿获得有效的数学发展。


幼儿数学教育的指导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
特征,是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学习的动因和动力,因此,从某
种意义上讲,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兴趣的学习,而幼儿数学教育更应重视激发其兴趣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比以往任何时期的教
育法规都强调兴趣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
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不仅将幼儿学习兴趣的培
养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首要目标,而且强调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
要,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当充满趣味性,甚至将幼儿学习兴趣的增长作为教育评
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口1。随着我们对《纲要》的不断深入学习与理解,“兴趣"在幼儿
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幼儿教师充分重视。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成为
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学习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对于正处于形象
思维发展阶段的小班幼儿来说,可能会感到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
解的,他们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而且难学。幼儿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
难,很容易降低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他们较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的。小班幼儿
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它还可能影响着他们今
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因此,小班幼儿数学教育更应重视激发其兴趣,通过多种
途径和形式的活动,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

如何让小班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点,也是一
个重要的着眼点。在实践中,我们应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生动有
趣的学习形式,使幼儿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有趣,就是要把抽象的数学
知识给予具体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概念给予直觉行动化,让幼儿轻松自然地理解、
接受,从而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
物充满兴趣。我们还可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素材,让幼儿通过观察、
感知、操作、思维等活动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发展幼儿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化原则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与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一致的,是现代教育理念
变革的典型表现。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震天动地,
只有真正关注生活世界的教育才是为了完整的、真实的人的教育。因此,关注学习者
的生活世界,成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中的问题的核心所在。所谓回归生活世界,就是
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n1。
生活世界是我们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必须接受的最基本的
教育。与此相应,生活世界的教育,也是其他一切教育的根源和基础。生活世界教育
主要赋予人们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即生活常识,使人获得在社会生活时
所必要的“常人能力”。“常人能力”的获得,也就是个人在生活世界的教育中得到
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和信仰等多维度的发展;生活教育不仅在理性方面,而且
在非理性方面多维度、全方位促进人的发展瞳1。
在生活世界里,人们可获得一种归属感、安全感、信任感、温暖感等,才能真正
感到自在与自由。因此,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在生活世界中的教育。与其他年龄段
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更加迫切地需要回归生活,幼儿教育更加迫切地需要生活化。这
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幼儿的身体发展尚不成熟,心理发展处于具体形象
和动作性思维阶段,幼儿对世界的感知是具体的、感性的、直观的和个人化的。因此,
源于生活的教育、贴近生活的教育,能使幼儿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活
动也就拥有了强大动力,就能自觉调动其各种感官和思维积极参与活动之中,从而有
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调查研究第四章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指导原则和策略
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幼儿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并能使他们的学
习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幼儿才会有美好的生活学习体验。因此,美好的学习体验
只有在生活世界里才存在,处在生活世界里学习的幼儿才可能享有美好的童年生活。
小班幼儿是最具好奇心的,他们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隐含着数学教育的内容,周围
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可以成为他们探索、观察的对象。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幼
儿的生活实际,.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在生活中引导幼儿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学习数学,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逐步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运用数学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同时,家长也应引领幼儿在家庭生活
这个大课堂中学习和生活,接受更多的信息刺激,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有效地发展
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操作性原则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的认知结构获得发展,必须依赖他们自己和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在数学教育中,主客体的相互
作用具体地表现为幼儿操作材料、摆弄具体实物,并促使其将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
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根本途径。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是真正符合幼儿年
龄特点与他的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也是最可靠的知识n1。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教育必须依据
这些特点,选择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
起源于动作"之后,这已经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幼儿在学习数学时,
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不能从客体本身获得的,而
是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操作是指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材
料、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从而获得数学经验、逻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
法昭3。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
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
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理
解和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可以说,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
法。

(四)个性化原则
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生理和
心理两方面n3。由于每个孩子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不
同,因而,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上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
的人,每个幼儿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他们有其独特的人格特质、认知方式、性
格品质、心理特征等等。这些个体差异,也必然导致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各不相
同。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主要是由数学本身的特
点所决定的,数学是具有逻辑抽象性的智力活动,能够较为充分地反映幼儿在思维发
展水平上的差异性。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幼儿思维发展水平、
发展步骤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幼儿在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上的差异。
作为孩子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可谓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可能对孩子的生活习惯、
行为习惯、兴趣嗜好等方面了如指掌,而对于孩子的思维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以及
与同龄幼儿之间的差异等方面,可以称得上一无所知了。因此,作为家长指导幼儿数
学学习的基础,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思维发展的现有水平,以及与同龄幼儿之间的
差异,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自己孩
子的个体特点,采取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来进行相应的指导,切不可盲目地与其
他孩子比较,应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探索,获得自身的经验感受,从而促进
孩子经验概括水平的提高。

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超前教育或小学化倾向
目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重要性,作为
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幼儿教育也日益为家长所重视。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
传下,家长们迫切希望孩子早日成才,很多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了超前幼儿教育
或小学化的学习,让孩子提前学习早已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蔚然成风。从调查访谈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家长已经将书写练习,作为刚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孩子的每日必
修课;有的家长迫不及待地教孩子加减运算,还与孩子一起背诵加减法算式;还有的
家长在调查中建议,老师每天给孩子布置些数学作业,发放些辅导书,家长在家配合
教育、辅导孩子完成⋯⋯家长们的这种超前幼儿教育或小学化的学习,严重地违背了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基本规律,压抑孩子快乐的成长,也势必影响到幼
儿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在小班幼儿家庭数学教育活动中,切不可拔苗助长、
超前教育,而应当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兴
趣和需要,重视他们生活中感性经验的积累,正确地认识、分析、了解和把握孩子的
素质与特征,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向着健康、可能的方向发展,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快乐成长。
(二)宽容幼儿数学学习中的错误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总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
他们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常常会因为没有理解数量关系、
数学概念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急于求成,对孩子进行
严厉地批评、缺乏正确的评价;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超过孩子的实际能力,当
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和要求时指责打骂,使孩子失去必要的家庭温暖和关怀。正如
同人皆尽知的“失败乃成功之母"一般,其实,小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只是
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不断尝试不同方法的学习行为。在访谈调查中,有的家长会非常
气愤地告诉我们:“孩子明明昨天还会的,怎么今天就不会了呢?"他们将孩子的错
误,归结于孩子不用心、粗心,或是孩子不认真、不努力,其实,这说明孩子的数学
知识还不完善,还没有真正建构成稳定的数学概念。作为家长,并不要急于纠正孩子
的错误,而是带着欣赏的心情鼓励孩子继续大胆尝试,让他们得以不断地感知、操作、
探索,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孩子都会获得与众不同的经验,并寻找到最适宜的策略。
因此,家长应对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持理解的态度,给幼儿的数学学习创造一种
宽松的环境。家长们应该善待孩子的错误,耐心地等待他们去探索、发现,让他们从
错误中得到新的认识,从对错误的认识和纠正中得到升华,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三)给幼儿以正确的活动评价
小班幼儿对自己的认识是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在小班幼儿家庭数学活动
中,家长的评价对小班幼儿的数学活动兴趣、过程、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家长在幼儿家庭数学活动中,要给幼儿以正确、适宜的活动评价。积极的鼓励
永远比消极的刺激来的好,在家庭数学活动中,家长应尽量寻找孩子的长处,不断地
肯定这些长处,以此激励孩子,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家长的鼓励性评价,可以
让孩子体验精神上的愉快,无论是哪一个孩子受到家长充满爱心的表扬,心里总是甜
滋滋的。多次表扬后,幼儿便会产生愉悦的情感,继而更好地学习数学。每个幼儿都
是与众不同的独特个体,家长要了解孩子数学学习的现有水平,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
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确定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当然,在活动评价时家长
要以孩子现在的数学水平,与他的过去相比,切不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攀比,
更不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因此,在家庭数学教育活动中,家
长要注意运用正确、适宜、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数学活动气氛,提高幼儿家庭数学活动效果,促进幼儿认知的发
展。
(四)数学不是家教的唯一,知识不是家教的唯一
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随着奥数热的浪潮,
家长们把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当作进入高一级优秀学校的“敲门砖",幼儿园的家长
们也异常地追捧幼儿家庭数学教育,把幼儿家庭数学教育置于一个“高处不胜寒’’的
境地。其实,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还处于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过早地
偏重于某一科目,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的不利,幼儿家庭数学教育并不是幼儿家庭
教育的全部,它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还有一部分家长把早期教育误解为就
是早期智力开发,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他们把知识的灌输当作幼儿教育
的主要内容,错误地认为孩子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
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长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会影响到孩子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孩子体、智、德、美的全面、和
谐发展,甚至导致孩子人格的缺失,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家长要有正
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掌握一些较为深入、系统的家教指导,使家长在家庭里更
有针对性、科学地教育孩子。家长要与幼儿园教师协同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对幼儿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下去,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整体教
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BMW7》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2011-09-01 12:14:4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6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