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窗外有棵香椿树
窗外有棵香椿树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2913
魅 力 值:143
龙    币:1503
积    分:1687.6
注册日期:2008-07-06
 
  查看窗外有棵香椿树个人资料   给窗外有棵香椿树发悄悄话   将窗外有棵香椿树加入好友   搜索窗外有棵香椿树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窗外有棵香椿树发送电子邮件      

转帖:中国的围墙文化
转帖:中国的围墙文化


许多有机会出境考察或旅游的人,回来后大多有这样的直观感受:外国人不修围墙!当然,这里的“外国”,多指欧美国家。事实确乎如此:你若到具有欧美文化传统的国家走一遭,就会发现,他们的诸如学校、医院等文化事业单位和诸多政府管理部门,几乎都是门户大开,既无围墙,更无门岗。若去这类“衙门”办事,可谓是出入随意,进退自如。笔者曾经好奇,专门走进欧洲一较大城市的市政厅大楼,根本无人拦阻,任笔者瞪着好奇的眼睛楼上楼下走了个遍,几若如入无人之境。若真是进去找市长办事,肯定极其容易。

尽人皆知,国内情形恰恰相反:大至各级衙门、各类单位,小到瓦牖里巷、茅舍民居,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繁或简,或美或丑,几乎都要修上一圈必不可少的围墙。对此,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围墙,成了标志着东西方差异的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的围墙,亘古至今,源远流长。追溯起来,当从民居说起。或显宦富贾,或黔首小民,圈地建屋之后,必再耗心费力,下功夫加修一圈围墙,而且竞相攀比,式样翻新,乐此不疲。考其缘由,大略有四:一为安全。古人有言:篱牢犬不入。篱笆结实了,还能挡野狗呢,况围墙乎?在院落四周筑起高大结实的围墙,遑论野狗,就是任何外人(贼人)要想翻越,也自然增加难度,安全系数大大增加。二为私密。居家过日子,总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为外人觑的私密事。家丑不可外扬,家“私”自然也不可外扬。围墙一起,内外隔绝,里边做什么,外边自然无从知晓。南宋奸相秦桧和“内助”王氏在内室密谋,不想窗外有耳,被人偷听,后来东窗事发。想那窗外之“耳”,必为越墙而入之高人,不然,贵为宰辅之秦氏官邸,哪能没有围墙呢?三为规整。屋子建起来了,就像画师作画也要有个边框四至一样,四边若无围墙,就显得“散”,就没有收拢,主人心里就会不是滋味——没有院子啊,没有天井啊,没有大门啊,总觉得屋子尚未完工,不规范,不完整。四为气派。唐人杜甫写“朱门酒肉臭……”,今人郭宝昌作《大宅门》,说的虽都是“门”,但那门肯定要连着墙啊。试想,正屋居中,坐北朝南;东西厢房,彼此呼应;前有门楼,巍然矗立;再辅以一圈红砖碧瓦之围墙,多气派,多壮观啊!

至此,围墙就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一种象征,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后来,民居之围墙逐渐发展至城墙。为更安全和更壮观计,城墙上又建了敌楼,增加了女墙箭垛;墙外又开掘了护城河,城门之外再辅以吊桥;还有内城、外城、瓮城之分——围墙之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再后来,我们的祖先异想天开,竟然又在国门之外修起了更为壮观更具规模的大“围墙”:绵亘不绝婉若游龙的万里长城!当然,这个至今仍然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围墙,仅为国家安全而建,至于什么私密呀,规整啊,气派呀,都和当年的建筑动机不沾边儿。今天,人们游长城,诸如“美丽、雄伟、壮观”之类的评价,仅仅是游人眼中所见的感受而已。

到了“长城时代”,围墙之成为“文化”,就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而言,可谓深入骨髓,登峰造极了。

而笔者之意却不在此——上面所叙,都只是看得见的围墙;在我们心里,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形形色色的围墙啊。

在笔者家乡,市里一位主要领导出境考察,见人家的衙门都没有围墙,人们进出自由,办事方便;回头看看自己,咱们的市委市府大院却被一道道高墙圈着,这不是隔开了百姓的心吗?情动于衷,兴之所至,这位领导立即决定拆除市委市府两院围墙,以体现民主,体现服务,体现公仆意识,体现社会和谐。除此之外,还要求凡临街的市委市府各分支机构和一些面向百姓的事业单位,也要在限定时间内拆除围墙。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不出旬日,果然那些阻隔民众、破坏和谐的一堵堵围墙都荡然无存了。不想,和好心的市领导初衷相违的是,群众进出依然不便,想见领导仍为万难:墙是拆了,可“人”没拆啊。那“人”,就是因拆了围墙而大量增加的保安人员。于是,来了生面孔,照旧是严密盘查,寻根究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老传统,反而因没有了围墙而愈发严重,因为那些保安增加了不知几倍的工作量,辛苦了,自然烦躁,哪有好话给你听?而他若稍有含糊,放人进去,是笃定要挨尅的。笔者当年所在单位,就因为拆了围墙,那些已然增加了的年轻保安就常常牢骚满腹,怨叹不绝。拆了围墙,不但没解决“阻隔”问题,反而增加了保安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了财务开支。

可见,心里的围墙,才是更坚固的难以拆除的围墙。

小到家庭——钱钟书老先生把婚姻比作“围城”,其实就有围墙的味道。走进婚姻,就等于进了围墙,就不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就要受家庭责任的制约,就要受对方脾性的左右。而如何才能在这小小的围墙之内经营好婚姻,做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夫妻和睦,相辅相成,乃是一门大学问,绝非这篇短文所能解读清楚的。

小到心态——有多少人手造了各种无形的藩篱,把自己给围起来了呀。当官的怕退休,他心里有一堵居高临下平民难当、人走茶凉风光不再的墙;做工的怕下岗,他心里有一堵铁饭碗摞起来的无忧无虑的墙;年轻女子怕衰老,她心里有一堵女人色相就是一切的墙;新媳妇怕婆婆,她心里有一堵婆婆必为针尖、媳妇定属麦芒,二者必然针锋相对的墙;平民百姓怕见官,他心里有一堵凡官员必然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无一例外的墙;有钱的怕露富,他心里有一堵人人都在窥视他的钱袋、一遇机会就会下手的墙;没钱的怕说穷,他心里有一堵自惭形秽怕人瞧不起的墙……

大到一级政府——有形的围墙可以拆掉,无形的围墙,想拆就不那么容易了。走笔至此,笔者想到了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一件亲历之事。其时笔者所在的报社遇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本市一所著名的小学,因教学楼里没有厕所,致使在上午课间操之后,做完操的孩子们忽拉一下齐齐涌向校园里惟一的厕所,结果一位一年级男孩被人流拥倒,被停不下来的无数只脚活活踩死!记者闻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作了详细采访,写成消息,发回报社。我们觉得,编发这样的稿子,一是能够提供鉴戒,让其它学校加强管理,以免重蹈覆辙,避免再发生此类恶性事故;二是能正确引导视听,以免以讹传讹,添枝加叶,小道消息满天飞,市里领导就更被动了。于是,我们加了编者按,决定排版编发。万没想到,就在我们刚忙活完所有版面,已然送厂付印的时候,却被主管的一位市委副书记亲自打来电话断然遏止,而且不由分说,“即使印完了,也要封存所有报纸!”——家丑不可外扬,这里的一亩三分地,我做主!后来听说,市里几家新闻单位同样内容的稿子那天也都遭到封杀厄运。时至今日,类似的各类基层领导隐瞒真相、捂盖子、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比比皆是,层出不穷。领导们用权力筑就的围墙,比钢筋混凝土打造的还结实!

大到国家民族——群体的因袭重负,简单的思维逻辑,筑就了一道一道看不见的墙。君不见,三十年前,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大讨论;二十年前,那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铿锵命题,费了多少唇舌,经历多少坎坷,才一步一步披荆斩棘地走到今天啊!今天的年轻人,终于不再像他们父辈那样,皓首穷经,整日埋在浩繁的马列原著中寻章摘句搜索答案;终于不再抱残守缺,哀叹“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终于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一伟大的实践精神指引下,放开手脚,探索着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我们自己的路。尽管这条路依然遍布坎坷,依然凹凸不平。冷静下来看看,时至今日,束缚着我们思想的各类“围墙”还有多少?还有多坚固?还有多少人热衷于修建维护?眼下,确实存在着国人普遍关注的诸如依法治国、清明吏治、户籍桎梏、司法公正、教育资源,以及农民工命运等等诸多现实问题,毋庸置疑,解决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厉行改革!改革的难点和阻力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当为多年来横亘在一些人思想中的那堵不敢逾越、不好逾越,甚或是不愿逾越不愿拆除的无形的“墙”!有因袭的重负压着,有简单的逻辑推着,有既得利益诱着,这堵墙,好难越,好难拆呦!

可是,总习惯于把自己圈起来,自我陶醉,固步自封,还能清醒地清晰地“睁开眼睛看世界”吗?还能在看过世界之后,厘清美丑,辨明真伪,取精存真,放开手脚走好自己的路吗?
2012-07-01 14:56:5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3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