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IIIA
IIIA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662
魅 力 值:146
龙    币:2810
积    分:1180.8
注册日期:2005-02-27
 
  查看IIIA个人资料   给IIIA发悄悄话   将IIIA加入好友   搜索IIIA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IIIA发送电子邮件      

之二明末的吴三桂
之二

我们再来看明末的吴三桂,其人引满清入关,导致华夏亡国268年的滔天罪行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我们能不能进一步探究的是吴三桂之降清是否百分之百是他个人的责任?当时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1612年(万历四十年)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祖籍江苏高邮。其父吴襄本乃士绅,因努尔哈赤崛起后在辽境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民大加掳掠杀戮,遂愤而投笔从戎举办团练,保境安民。明庭嘉之,委以辽东团练总兵一职。他功绩卓著,有“辽右巨臂”之称。
少年的吴三桂骁勇非常,勇力过人武艺超群。在战阵上披坚执锐、左冲右突、骁勇非常,以至有次皇太极在地阵远远见了,不禁对麾下叹道:“小吴总兵真好汉子!”

有一次,吴襄率五百名骑兵作哨探,不期与后金大军相遇被围。吴三桂得知父亲危在旦夕后,立即赶到舅舅祖大寿的阵帐,请他发兵援救父亲脱离险境。祖大寿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只会徒增伤亡,遂拒绝说:“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任?”三桂知不可强,大哭而去,并立即召集几十名家丁,如狂风般地冲入重围。在找到父亲的队伍后大呼:“跟我来!”并带领五百骑杀出重围、奔回宁远。这次战斗震惊全军。从此少年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英名辽境无人不知。

1641年(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以明军惨败告终。如果说二十三年前的萨尔浒之败标志着后金掌握了关外的主动权,那么松锦之败则表明明庭已在整个战局上败象毕露。松锦之败使明庭丧失了大量精兵和战将。骁将曹变蛟等被俘遭戮。洪承畴、祖大寿等投降。只剩下吴三桂在宁远山海关一线苦撑着局势。吴三桂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招抚流亡,重振军旅。不久又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坚守山海关和关外宁远等城。在原辽东战将或亡或降的情况下,吴三桂成了硕果仅存的抗清名将。次年皇太极又发动壬午之役。派遣阿巴泰、图尔格率兵避开由吴三桂防守的山海关,由黄崖口一线入边。烧杀掳掠,兵锋直达山东苏北。关内诸明将皆望风而逃。只有吴三桂仍敢率兵入关邀击清军,并屡有斩获。再到1643年,如前所述,吴三桂的坚决抵抗使所向披靡的清军在宁远城下第三次苦尝败绩。

为了解决山海关这道难以越逾的屏障,清庭向吴三桂展开了强大的招降攻势。由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和恩师洪承畴以及众多的兄弟、同僚如吴三凤、祖可法、张存仁等均已降清,故皇太极除亲自写信向他招降外,还叫这些与吴三桂有种种关系的降将写信给他劝降。但吴三桂终不为所动。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其父留在京师似为人质,另一方面当与吴三桂的抗清意识分不开。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一,大同总兵姜镶投降大顺军。京师震动。因大同乃京畿西边门户,大同陷落,北京危殆。此时崇祯再也顾不得驻守关宁的吴三桂部所负北防重任,急令吴三桂入卫京师。三月中旬,获令后的吴三桂立即着宁远地区几十万辽民内迁,三月十九日(一说十六日)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同时又获悉明居庸关总兵唐通已降大顺,并奉李自成令乘虚占领山海关。吴三桂进退失据忧心忡忡。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吴三桂盘桓踯躅在永平、玉田一带。崇祯死、明庭亡,他和所有明庭故臣一样都在寻找出路。而一条最简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这并不违反礼教。改朝换代,自古亦然。既然明太祖贫僧一名竟是真命天子,那么李自成这个驿卒又为什么不能做皇帝呢?此时传来其父被刘宗敏抓捕追脏,遭到严刑拷打。其父已凑白银五万两,但离刘宗敏所索二十万两甚远。(后吴全家被杀)此外,吴三桂爱妾陈园园亦被刘宗敏霸占。吴三桂闻讯大怒。遂拔剑斩案、升帐演兵场,斩一名来使,将另一名割去双耳,令其传言李自成:“李贼自送头来。”同时,起兵回师击败唐通,夺回山海关。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兵十万,号称二十万东出京师讨伐吴三桂。吴三桂自忖断无抵挡大顺军的力量。为自保计,他决定向满清借兵。条件是不但给予满清财帛,而且“将裂地以酬”…….

明季之末大量的明庭故臣变作汉奸的原因是多式多样的。常见的是战穷活命型和投效觅官型。前者典型为洪承畴、祖大寿等,后者典型为张存仁、马光远、冯铨等。吴三桂跟他们都不同。吴三桂没有战穷。山海关和数万将士均在他掌握之中。他官至明庭总兵官、平西伯。若明庭得以延寿,他的升官图仍未有穷期。更为重要的是,从十几岁至此他一直处在与满清毫不妥协的交战之中,可以说他身上并无显著的汉奸因子。鉴此,有必要探讨他终究成了大汉奸的原因。应该承认客观因素是促成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重要因。这客观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作法。因为无论是出于父亲滞留京城的考虑,还是从他与满清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来看,他归降大顺才是顺理成章的。

再来看同时代的大英雄袁崇焕,清朝官方修撰的《明史》有一言:“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由此可见,袁崇焕不死,明王朝不至于如此速亡。据《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那么他的下场呢?看官请看: 思宗三年中历八月十六日(公元1630年9月22日),思宗皇帝赐诏将袁崇焕“磔杀”(即陈尸和肢解之意)。京师的百姓皆以为袁崇焕是叛徒,对他痛恨异常,竟争着花钱买他的肉吃,将他活活剐死。名将枉死,栋梁顿倾,自古多有雷同,为国而殒,为民而死,却不为民所谅,反遭百姓解肢啖肉,是怎么样一个世道啊?我们也来看看群众的眼睛啊?是雪亮的吗?

那么,我们扪心自问,如果你要报效的政府,杀你全家大小,奸你妻女,你是选择继续效忠呢还是选择抗争?或者,做第二个袁崇焕?
2005-06-29 15:58:5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1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