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limingmingcs
limingmingcs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47
魅 力 值:30
龙    币:143
积    分:76.7
注册日期:2011-12-20
 
  查看limingmingcs个人资料   给limingmingcs发悄悄话   将limingmingcs加入好友   搜索limingmingcs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limingmingcs发送电子邮件      

自主创业与共同创业->webmaster转移
  企业需要知识、资本与人才集成的经营。企业家需要改变理念,必须转到共同创业,把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当作创业伙伴。

  鲁柏祥:浙商的成长路径基本是一条自主创业的道路,如今创业环境发生了变化,我认为我们要从自主创业转为共同创业。

  《浙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团队作战才是未来企业的竞争力。那么,怎么才能转为共同创业呢?

  解放两拨人的思想

  鲁柏祥:共同创业,需要改变两拨人的思想:老板与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职业经理人。

  《浙商》:为什么他们要转变思想呢?

  鲁柏祥:浙商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打拼。他们有着比“破釜沉舟”还坚定的信念与决心,因为他们连“釜”都没有,是真正的一无所有。他们从闯荡江湖过渡到创业,开始只是为了解决生计,为了养家糊口,一不小心做大了。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尽在绿色下载阅读区该网址不再展示,期待您的到来,看帖后顺手回帖,是对辛苦发帖者的鼓励,是美德。

  这样的成功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的:他们正好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在这之前很多人也想走南闯北做生意,但是他们生不逢时,被当成了“投机倒把”而“割了资本主义尾巴”。

  建国后,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而与人们生活水平相关的轻工业、加工业却很薄弱。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比重也非常高。当时的农业是以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的科技含量都很低。

  由于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潜力,这为改革开放之后浙商闯荡天下奠定了基础。巨大的市场需求,更多的是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的初级需求,所以存在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空间。他们即使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能全都卖得掉。三十多年过去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使这些早期创业者完成了原始积累,或是处于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中。

  而今,产业基础已经具备并且形成了相对的系统化,同时消费需求也从低层次的数量型需求转向中高档层次的以质量与数量并重为特点的消费需求,甚至产生了品牌需求。这时,简单的无本创业思维模式就适应不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了。企业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如果缺乏资本、市场营销能力,同样是不会成功的。这就是今天很多中小企业的现状。

  《浙商》:那么当前的问题在哪里呢?

  鲁柏祥:很多老板有了原始积累以后,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以及知识与技术的积累,企业还是初级的原始形态。他们一方面想把企业做好,另一方面,创业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们对知识、人才与技术概念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非常浅表的状态甚至漠视。[!--empirenews.page--]

  他们以为有钱就买得到这些东西,因此没有长远的战略打算。他们引进人才、技术与专利,只是以临时性使用为导向,很少进行战略性投资。尤其是表现在技术上,他们仍然强调引进而非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这种侥幸型的做法也有可能会成功,但成功的难度越来越大,成功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原来找到一项新技术可以做5年甚至10年,现在可能还没投产就已经不先进了。因为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市场反应弱,投资回收期拉长,收益率降低,盈利能力减弱,企业也越来越被动。

  老板要与人才共同创业

  《浙商》: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鲁柏祥:这需要企业本身建立持续的创新能力。但是很多企业人才稳定不下来,这些中小企业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乡镇上,工资驱动缺乏长期稳定工作的动力,很多人积累了经验之后往往就跳槽。

  企业需要知识、资本与人才集成的经营。企业家需要改变理念,必须转到共同创业,把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当作创业伙伴。

  《浙商》:那么人才是不是适应这样的转变呢?

  鲁柏祥:人才也得建立共同创业的理念。关键在于,他们看惯了那么多人什么都没有却都能成功,自然会想我这么有本事还不会成功吗?他们心里不服,觉得自己这样做也能够成功,总想着独立创业。然而,他们不知道创业的背景变了,而创业所需要的资本、市场、经营能力往往是他们所缺乏的。他们离企业家有距离,却总想去尝试,结果自然很悲惨,导致自己与老板两败俱伤。无论是老板还是人才,只有他们都坚持共同创业的理念,才能把企业做好。

  《浙商》: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共同创业呢?

  鲁柏祥:企业要让人才看到成长路径,建立人才成长计划与机制、人才吸引与共同创业计划与机制。我建议人才的成长可以由以下几个路径组成:试用,收入为基本工资,角色为试用工;正用,收入为工资,角色为正式工;利用,收入为工资加奖金,角色为骨干;重用,收入为工资加奖金加干股,角色为子公司高层;信用,收入为工资加奖金加部门持股,角色为子公司总经理;共用,收入为工资加奖金加公司持股,角色为创业伙伴或者是集团公司事业伙伴。

  与此同时,人才也应当改变想法,不应该老是持有打工的概念,只注重眼前利益,总是不能建立创业者的理念。我建议,人才应当学会从公司角度思考问题,融入公司文化,学会像创业者那样思考与工作并承担责任。人才要不断与老板交流沟通,双方慢慢走向一致,才能在创业上获得成功。否则,专业技术人员一辈子四处漂泊,想创业又不能成功,而打工的心态又不平衡。对老板来讲,人才不能稳定,企业就不能持续发展,而且还为自己培养了对手。

--
该用户签名已经被关闭
2011-12-23 10:40:5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4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