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居民 |
经 验 值:66 |
魅 力 值:35 |
龙 币:49 |
积 分:58.6 |
注册日期:2011-06-28 |
|
|
|
母亲节临近 孩子懂得如何感恩吗?
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很多孩子可能会在这一天给妈妈送上一份礼物,例如花、例如小物品等,其实妈妈们看重的不是收到多少礼物,而是孩子对自己的一份孝心和感恩。也许有人会说:父母养育孩子天经地义,还要什么感恩?其实不然,在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往往被冠上“自私自利、任性、不懂感恩、以自我为中心”的帽子,在这种意识下,孩子的道德教育才是重中之重,感恩意识也是其中的一项。
孩子的感恩意识不可少
现在的家庭普遍都是一家一个“娃”,娇生惯养,很任性,不懂感恩,聪明却难以管教。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老师问孩子们“你最感激的人是谁?”,有的孩子就说“在我的心目中,我觉得没有什么人值得我感激!”当问到父母的生日时,有六成以上的孩子都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号,而父母给孩子过生日的却几乎高达百分百。这样的表述多少代表了孩子心中的一些真实想法,同时也提醒我们一个严峻的事实:现在的孩子极其缺乏感恩教育!
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的地位可谓是“位高权重”。全家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中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回报,自然也不会想着去关心和感激他人。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爸妈妈们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却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他人。丹迪兰提醒您,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这种“爱”的前提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孩子的必经之路。
古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其实这些古话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作为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正处在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萌芽的时期,也是培养良好道德行为的最佳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显得十分必要。
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法可循
现在多数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人父母就要特别注意,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除了这些以外,也要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因为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爱,而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一定是健康快乐的。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怀有感激之心。下面丹迪兰告诉你几点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做法。
一、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父母疼爱孩子,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孩子,宁可自己不吃,也要都给孩子。这种“吃独食”的习惯会让孩子只知道索取,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不要包揽孩子一切
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事务。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地习惯这种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对父母所做的一切心存感激了。
三、父母做到言传身教
如果父母在日常行为处事中不懂得感恩和孝顺,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好的影响。爸爸妈妈要做到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如果老人离得较远,要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
四、要明白父母的辛苦
爸爸妈妈在工作中都是很不容易的,但父母们却常常不愿意让孩子知道这些,只想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其实,爸爸妈妈们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把自己工作上的一些苦恼告诉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爸妈的辛苦,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五、不对孩子有求必应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父母可以酌情给予满足;如果不合理就要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原因。不要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有求必应,这样只会害了他们,只有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
六、给孩子回报的机会
有许多爸爸妈妈都会这样:当孩子想帮助你做事的时候,你们总是说“不用你做,宝贝,快去玩吧”或是“有这时间快去练琴吧,妈妈自己来”。奉劝各位爸妈以后不要再这样说、这样做了,这并不是对孩子好,反而会把孩子做事的积极性给打击了,因为孩子最大的责任不是读好书、练好琴,而是学会如何做人。孩子只有懂得付出和回报,才会懂得珍惜和体谅。
在感恩教育中要避免一些不当话语
当宝宝长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对父母及他人感激,那么这种教育一定是失败的。一个拥有健康人格与优秀品质的孩子,一定是懂得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及时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的。爸爸妈妈们在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中,也要注意一些不当的话语,以免伤了宝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爸爸妈妈除了明白孩子的需求以外,还要让他们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向孩子索取回报。父母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可能爸爸妈妈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自己的辛苦,让孩子能体谅、理解自己,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好像是在暗示“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的话就算孩子日后有回报心理,那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还债”的心态。
“爸爸妈妈给你买了这么贵的东西,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有吗?”
父母总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所厌烦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的情绪:“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
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只有在征求孩子意见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深刻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知道孩子的需求,并尊重他的意愿,从这一点上看,孩子与父母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宝贝你累了吗?渴了吗?饿了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爸爸妈妈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接受关心的一方也应该懂得珍惜。但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太过度了,往往在孩子还没有提出要求前,就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孩子缺少需求感,对什么东西都有一种“太容易得到”的心理。殊不知如果得到的太容易,孩子往往不会珍惜。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孩子受一些“苦”,也就是说要太急着去满足孩子。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孩子才会知道需求的满足来之不易,才会懂得珍惜。
教孩子学会感恩,先要让他们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他人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丹迪兰希望这种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在母亲节这一特殊的日子来进行,而是更要渗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去,并成为孩子行为上的习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