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liuwanwan
liuwanwan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15
魅 力 值:26
龙    币:30
积    分:28
注册日期:2015-01-06
 
  查看liuwanwan个人资料   给liuwanwan发悄悄话   将liuwanwan加入好友   搜索liuwanwan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liuwanwan发送电子邮件      

“人才回流”是好事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人才的自然输出和流入都是正常的。在这过程中出现所谓的“人才回流”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人才的自然输出和流入都是正常的。在这过程中出现的“人才回流”现象,是一种必然——
  小刘是一名煤矿技术骨干,前两年从矿区辞职应聘到重庆一家企业工作。因妻子远在矿区无法兼顾家庭,不久前又回归矿山。
  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好转,一些煤矿企业的人才队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煤炭市场疲软时期出走的部分矿山人才,开始回归。
  企业在困难之时,这些人不能与企业同舟共济;现在企业情况好转了,这些人又回来了,对此,部分职工颇有微词。
  实际上,这种“好马吃回头草”的事情不仅发生在煤矿企业,近几年在各行业各领域并不鲜见。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人才回流现象。
  所谓“人才回流”,含义似乎颇为广阔。大到区域间的人才回流,小到一个单位的人才回流。区域间人才回流又存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国内而言,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孔雀东南飞”到如今不少孔雀“回”飞大西北;国际间,从“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如今的“海龟”“海归”遍地。与此同时,单位的人才回流现象也较为普遍。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人才回流的现象,如何面对“吃回头草”的“马”,如何看待“回流”的人才?能否一概而论,哪些值得肯定,哪些不宜提倡,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争论在持续升温。
  但是对于原先在某单位工作,在“跳槽”或者自主创业之后又因种种原因,“山不转水转”地回到原单位的这种现象及当事人,则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人认为,这些要求回来的人很可能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只好打道回府,单位不该要他们。因为过去的出走就意味着对原单位的背叛,现在回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有人认为,尽管对于“好马吃回头草”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但是却无法容忍这种事情在自己单位发生。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有企业负责人认为,如果在同等条件下以前的“马”确实更适合当前空缺的工作岗位,企业完全可以考虑接收回头的“好马”,并给他们上等的“饲料”。
  而事实上,人才回流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和无章可循。
  一方面,伴随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整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与岗位资源相对短缺形成比照的是近几年国内急于就业人数始终呈几何级上升势头。这一切都令曾经“东南飞”的“孔雀”和跳槽的“马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另一方面,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市场运行机制的日趋完善以及政府对于人才的不断重视使得人才引进机制日渐成熟。国家对于归国留学人员的高额奖励和地区、部门为吸引人才而采取的优惠措施令“孔雀”和“马儿”怦然心动。
  于是,与以前很多“一去不复返”的“人才流失”相反的是,如今不少已经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的华人开始在中国大陆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已经跳槽进入其他单位的“好马”们也开始更加注重对于“草”之品质的选择,一些有魄力和理性的“马儿”则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重吃“回头草”。
  “好马吃回头草”的优势是明显的,至少从企业文化、人脉资源、资本积累以及对人才的熟悉了解上,原单位都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当然这要求原单位及负责人必须有相当的胸怀和爱才之心。高周波机同时对于“吃回头草的马”的考验也是相当严峻的。他必须以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来应对比回头之前更为复杂的人文和竞争环境。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小刘的处境便是如此。刚回来时,他除了在工作、生活上处处小心谨慎,工作兢兢业业、对待朋友毕恭毕敬外,还时常担心别人说小话,提防遭白眼,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
  分析实质,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人才的自然输出和流入都是正常的。在这过程中出现所谓的“人才回流”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对“马”本身来说,能否吃回头草首先取决于其是不是好马,有没有吃回头草的实力和资本;其次是这回头草确实是适合马儿自己的“好草”,只要这两者具备,条件又允许,好马回头又何妨?
  而对于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来说,只要工作岗位确实需要这种人才,而这种人才又愿意回来重放光彩,那么,对于“好马吃回头草”也是应该举双手欢迎的。
  对这种能够实现双赢的好事,舆论应是无可厚非和理解认同。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和企业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高频机 该网址不再展示
2015-01-08 15:06:3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0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