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Ye灬深Ren靜
Ye灬深Ren靜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2
魅 力 值:0
龙    币:2
积    分:1.4
注册日期:2015-08-26
 
  查看Ye灬深Ren靜个人资料   给Ye灬深Ren靜发悄悄话   将Ye灬深Ren靜加入好友   搜索Ye灬深Ren靜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Ye灬深Ren靜发送电子邮件      

母乳喂养水平远低于国际 奶粉是不得已选择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首次正式发布《婴儿喂养指南》(0-6月)。专家表示,本次指南首次提出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水平远低于国际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母乳喂养率在16年间下降了近40%,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苏宜香介绍,如果婴儿出生0—6个月期间,没有吃纯母乳将导致其后天体质较差,各种疾病急速幼年化。目前幼儿临床疾病状况显示,幼儿消化道抵抗功能极其脆弱,过敏、湿疹、肥胖症等疾病发病率也在上升。对母亲而言,母乳喂养将会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中国营养学会张涵表示,基于目前已有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的相关建议,中国营养学会首次提出了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做好0-6月龄婴儿的喂养,将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


婴儿奶粉是不得已选择

本次正式发布的《婴儿喂养指南》(0-6个月)主要有以下6个条目:


条目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表示,新妈妈的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新妈妈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


条目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认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母乳喂养经济、安全、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产科专家余梅表示,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同时,母乳喂养可以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


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条目3: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余梅表示,随着月龄增加,婴儿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条目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10卜g(400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


条目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表示,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一是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二是母亲患有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等疾病,以及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三是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条目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


✩温馨提示
选择好品质、好质量的奶瓶也是很重要滴~
强烈推荐亨利医生奶瓶品牌呦!!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Ye灬深Ren靜》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15-08-26 11:31:1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5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