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港湾》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岑雨
岑雨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高级居民
经 验 值:238
魅 力 值:63
龙    币:675
积    分:329.2
注册日期:2008-04-17
 
  查看岑雨个人资料   给岑雨发悄悄话   将岑雨加入好友   搜索岑雨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岑雨发送电子邮件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18)——北京龙泉寺



学戒之前,大家对戒律都有不同的理解,常常会把生活、学修中的一些事情用戒律去套,去研究、探讨、思索。

分歧和争论就会产生。

先讲一个公案,假设,有一个年轻比丘,当众责骂了沙弥甲,沙弥甲羞愤不过,还以逆语,两人起争执,越吵越烈,按例,沙弥顶撞比丘,会造很大的恶业,但人在烦恼中,哪里管的了那么多。众人劝解,此时沙弥乙出于义愤,从未见有沙弥如此顶撞比丘,迫切想制止沙弥甲造恶业,宁可自己造点恶业,也不能让沙弥甲继续失控造业,于是出手揪住沙弥甲的衣领,怒声责问,沙弥甲顺势坐倒在地。

这样一个公案,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结论是,沙弥甲造了很重的恶业,解决不了,找方丈去吧,沙弥甲也认为找方丈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什么都找方丈,方丈岂不是要活活累死。常常讲以戒为师,如果用戒律来辨析一下这个事情,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首先,不掉进是非里,凡事都事出有因,如果分别讲起来,每个人对自己言行的辩解都会讲出很多道理,而令事项更为复杂。

单讲戒律。

首先,佛陀对比丘制过戒:比丘不得当众骂沙弥。

佛陀也对沙弥制了戒:沙门斥责沙弥时,沙弥不得还逆语。

还有戒律,出家人不得复仇,即便是亲人、国主等等被杀戮都不得报复。

但是,倘使人类都持这三条戒,世界就和平了,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落在具体的事项上就会非常复杂。所以戒律有开、遮、持、犯。

比丘要调教沙弥,如果需要当众骂沙弥,能让他进步,于是就做了,那就等于是开了。沙弥不得还逆语,正好接受调教,以此练心。可是,没能忍住,还嘴了。就等于是犯了。

旁观者或者气不过,或者出于好意,出手了,如果是为了以这种方式使对方改正缺点,也算是自己给自己开缘。否则,应该就是犯戒。

这样分析开来,就发现,戒律的内涵并不在戒相上,无论开、遮、持、犯,最后都是指向我们的内心,在追问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是以什么样的发心来面对境界的。

开有开的发心,犯有犯的发心,遮有遮的发心,犯有犯的发心。

这么讲,不知道讲清楚了没有。分别检省一下自己的发心,就应该能判断出是如何违背了佛陀的戒律,然后如何修正。

戒律和世间的法律不一样,戒律是防止造业、造恶的,世间的法律是为了惩罚罪恶的。

在世间,一个人犯了什么样的错,委托律师翻法律文本,就能判断出他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惩罚。

在佛门,戒律正好反过来,拿不准的就问佛门里的律师,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如何做,得到确定的见解后,再去行持。

如果犯了,就忏悔,就我观察,其实,也没有什么惩罚,像上面那一个比丘和两个沙弥的公案,戒律里应该不会有什么具体的惩罚措施,各自根据彼此的发心背负因果,而已。因果也不会因为谁的辩解出色、理由充分而偏向谁。如是因,如是果,同样一个行为,烦恼因,就是恶果,善心就是善果。

佛法很了不起,时刻提醒我们要问心无愧。

佛门里一般就是跪香,当众忏悔,等等,有了闻过则喜的意识的出家人,了解到自己的过错一般都很高兴,意味着又有进步的可能了,所以,跪香和当众忏悔跟修行一样,已然算不上惩罚。

佛门慈悲,三根普被,不会因为人的根器如何就舍弃谁,但是,也不会滥施同情,实在是不好的,佛陀教我们的方法是,不与共住。

世间话就是开除。

从理论上讲,佛陀制的戒是非常完美的,这个时代除了要根据戒律本意来补充一些上网啊,打电话啊等等这些佛世时没有的事项以外作为纪律,依律行持,就天下太平。

恩师曾有开示,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无事是指没有争执,没有争执,就说明大家持戒都持的好。

可是,不骂沙弥,怎么调伏他的慢心呢?这时候就能看出佛陀的伟大了,人,这么点小心眼,早就被拿捏的透透的,佛陀制戒,可以开。很多祖师公案里都有师长为了让弟子长进,骂弟子。人,不骂,怎么醒得了,自己坐在那里,到死也不能靠一个闪电就能醒的。别说骂,对生死来说,打又能算什么呢?

但开缘,确实要有智慧。

我们调伏自己的烦恼,帮助别人调伏烦恼,都要靠智慧,靠善知识的引导,靠佛菩萨的加持,靠道场的环境氛围,靠复杂的仪轨,靠同行善友,靠佛陀制的戒律以及祖师制的清规,以及根据清规戒律律发展延伸出来的伦理力量,还有各种管理层次、方法等等。

总之,要把方法用足。我们内心的烦恼就好比是厕所里的大粪,我们要清理大粪,一定要用工具,否则光凭一片赤胆忠心,撸起袖子,扑进厕所,奋勇折腾,不见得就能清扫的干净,最后,搞的不好,哪里都是屎,最后没法收拾了,只好再推给师父。

其次,清理大粪还是要知己知彼,对厕所的管道,形式有充分的了解,能多清楚就多清楚,否则,一不小心就沾一手屎,这个时候还是要有不耻下问的心态,了解厕所,还是应该问厕所的清洁工或者给厕所铺管道的人,去追着问一个伟大的建筑设计工程师,他可能会告诉这个楼里肯定有厕所,但不见得就能告诉我们厕所管道的具体位置,更不见得就知道谁中午拉了一坨屎如今已经跑到了哪个节骨眼上。

人的烦恼其实比大粪还臭,调伏它,确实是需要先认识它,确实是需要有引导者往我们烦恼的粪坑里扔一块大石头。溅起臭不可闻的涟漪,让我们看到它,了解它,不然,我们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烦恼是什么样子。

出家到佛门里,求的就是这块石头,没有人扔这块石头,出家本身就没有意义,没有什么价值,换身衣服度日而已。

所以,扔这块石头的人是最值得感恩的人,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尽管当时感觉很残酷,很苦,很难过,但过了这段时期,定会感激涕零。当然,这块扔往烦恼的粪坑里的石头如果扔得更巧妙、更及时,又没有溅自己和别人一身,扔下去,就知道会溅起多高的浪头,怎么收拾,怎么处理,都事先心中有数,摆得平,搞得定,那就更高了。

写文章容易,遇到境界不见得就搞行。所以,以此公案策励自己,要精进,要用功,要开智慧,才能真正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
心向内缘,辗转增上
龙泉寺回龙观学佛交流群125648115
2011-04-28 06:02:5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01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