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如儿
如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6583
魅 力 值:321
龙    币:95612
积    分:39477.3
注册日期:2003-06-16
 
  查看如儿个人资料   给如儿发悄悄话   将如儿加入好友   搜索如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如儿发送电子邮件      

老年心脏病患者有地儿做康复了,专家帮忙缩短康复期

心脏康复也有专门的机构了。不久前,北京老年医院里多了一个老年心血管中心,内设老年心血管综合病区、老年心脏康复病区。这是本市首个专门针对老年人提供心脏病康复服务的专业平台。

成立两个月来,中心已帮助数百老年心脏病患者有效康复。特别是心脏病术后的老年患者,“多病一体”、令许多医院感到“棘手”的高龄患者,都有了获得专业康复服务的场所。

探访:

步行6分钟就能测出康复情况

上周,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老年医院住院一部4层的老年心血管中心心脏康复病区。打开病区大门,一条配色清新柔和、敞亮整洁的走廊展现在眼前。走廊两侧的墙壁全都设置了适老化扶手,离地面高度在80厘米左右——这是符合老年人身高、体态的最佳高度。

走廊的地面上,铺设着鲜艳的绿色步道,上面标识着“6分钟步行试验区”的醒目字样。一名老年患者,正背着“小书包”、戴着“小手表”在步道上缓缓而行。心脏康复病区护士长孟竹介绍,这名患者正在进行心血管康复程度的评估项目——6分钟步行试验。

其实,患者背着的“小书包”里放着的、手腕上戴着的,是各项体征的监测仪器。6分钟步行试验结束后,仪器会将监测、采集到的全部数据上传到管理系统内。医生会在评估室查看数据,对患者康复情况做出评估后,制定下一步的康复方案。

走廊两侧,设有综合评估室、运动呼吸训练室、徒手肌力评估室、体外反搏治疗室、心肺运动评估室、营养治疗室、心理治疗室、健康宣教室等多个康复单元。运动呼吸训练室里摆放着心肺运动负荷监控系统、医用抗阻训练器等康复“黑科技”设施。

“我们的每间病房都设有4张床位。”孟竹介绍,老年心血管中心的两个病区共有52张床位。虽然开诊不久,但受到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认可,目前病房是满员的。

走进病房,阳光明媚地洒落在窗前,午后的微风轻轻摇晃着色彩柔和的窗帘。孟竹说,为使康复患者心情愉悦,该病区选择病房时的朝向也有讲究,“没有一间‘北房’,保证光照充足。”

“您稍使点劲儿。”病区专配的康复师王红,正在挨床给还不能下地的老年患者进行上下肢的床旁康复被动力量训练。“我们这个病区自带一个小型‘多学科康复团队’,力图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有针对性的帮助。”孟竹说。

解难题1:

“支架综合征”患者也敢爬山了

康复病区住着的,都是什么类型的老年患者呢?老年心血管中心主任医师、心脏综合病区主任王健说,其中有一类患者最有特点,那就是“支架综合征”的患者。

什么是“支架综合征”?王健说,不少心脏支架手术后的患者虽然出院了,打眼儿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但实际上身心仍有严重问题。“由于康复状态不好,有的患者一动就疼,身体一有不适心里就害怕。更严重的是,大部分支架手术后的患者都有较严重的‘运动焦虑’,生怕一动支架就掉了。”

不久前,王健就碰上过这样一个有典型性的例子。56岁的刘先生本是个公交车司机,去年因心梗做了支架手术。术后刘先生变得“谨慎”异常——床也不敢下了,路也不敢走了,生怕动静大了把支架“震下来”。还没到退休年龄的刘先生不敢上班,但每回去医院就诊,专科大夫给出的建议都是指征没毛病,“正常”。久而久之,经常请病假的刘先生,在单位的处境也越来越尴尬。

不久前,因不堪“后遗症”之扰而辗转求诊过各大医院的刘先生听说了老年心血管中心开诊的消息,就挂了王健的专家号。王健告诉刘先生,他的症状其实是支架术后患者较常见的情况,他将其总结为“支架综合征”。并建议刘先生在中心住院,进行一个周期系统、专业的康复。

刘先生接受了王健的建议,经评估后,住院进行了一个周期的运动、营养康复,特别是还接受了心理调适。出院时,他不仅身体舒坦了,心里也不恐慌了。回家后,刘先生遵医嘱,又进行了科学的二期社区康复和三期居家康复。“昨天,这位曾经不敢下床的患者,竟主动给我发微信,告诉我他约了朋友周末去爬山。”患者的向好转变,让王健感到欣慰。

解难题2:

“多病一体”老人没了后顾之忧

上个月,86岁的林奶奶从附近另一家大医院转院住进了老年心血管中心。她入院时的情形,让王健记忆深刻。老人是由急救转运平车推着进入中心,当时体重仅余50多斤,由于肌肉挛缩而蜷成小小一团,覆盖身体的被单平坦得似乎空无一物,打眼过去只看见一丛蓬乱的白发。

经监测,老人此时心率只剩下每分钟20多次,严重的心衰伴着肾衰,情况危急。老年心血管中心立刻启动多学科共诊机制,经研判后,王健率团队为老人手术,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

术后,林奶奶又在心脏康复病区住了1个月的院。这1个月,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林奶奶的身体状况日渐起色,一天一个样儿。上周,林奶奶在女儿的搀扶下,自己走路出院了。“谢谢王主任,我感觉这称得上是奇迹。”临出院时,老人的女儿拉着王健忙不迭道谢。

王健说,80岁以上的高龄心脏病患者不论是手术还是康复,都曾是令专科、综合医院“头疼”的难事儿。因为高龄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肾衰、肿瘤、认知障碍等多种基础疾病。同时,在康复过程中,也往往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不高。

为了解决高龄心脏病患者康复难、住院难的问题,老年心血管中心不仅为老年心脏病患者组建了全院多学科的大诊疗团队,还专门请安贞医院的专家,每周两天来查房、坐诊。同时,在病区组建了一支包括心内科医护人员、中医科专家、营养师、康复师、药师、心理咨询师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在内的多学科康复团队,帮“多病一体”的高龄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专家提示:

心血管病后遗症不“显眼”,但须重视

“我们是北京三级医院里头,唯一为心脏康复专设病区,且拥有床位的一家。”心脏康复病区主任罗智介绍,心血管疾病是老年常见病、常患病,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往往会受到胸闷、胸痛、咳嗽及食欲减退、恐慌、焦虑、失眠等多种症状的困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为此,北京老年医院联合北京安贞医院,专门成立了老年心血管中心,并设立了老年心血管综合病区、老年心脏康复病区。

“此前,心脏康复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远不如神经科康复和骨科康复那么高。”罗智举例:以往做完心脏手术的患者,往往2到3天后就从医院回到家中,开始漫长而痛苦的恢复期。如不经专业、系统的康复干预,这些患者的恢复期通常在3到6个月,有些老年人甚至长达1年。

“老年心脏康复病区的设立,旨在通过多学科全面综合评估、干预,为老年人提供心脏病综合治疗、有效康复,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堵塞和死亡率。”罗智说,团队从药物治疗、运动康复、营养、心理、戒烟等方面入手,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并结合中医针灸、艾灸、足浴、八段锦、呼吸导引功法等综合措施干预,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我们的康复方案分为三个周期:一期在院内康复,二期由住院转到门诊或社区康复,三期居家康复。经过系统的康复后,患者的恢复期往往缩短一半以上,一般在1到3个月。”这大大提升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帮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

罗智说,心血管疾病的后遗症状往往不如脑科疾病、骨科疾病的症状那么“显眼”。但如果不加以重视,病情容易反复或加重。尤其是老年人,身体较为虚弱。拖延的恢复期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还很有可能导致二次住院。因此,他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相应症状的患者或术后患者,应尽早到心脏专科就诊听取医生建议,必要时可到专业的康复中心就诊治疗。




--
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2023-06-20 13:49:0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