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销售禁止傍名校!学区房越来越凉了
哲学家说过,除了变化本身不会变化,一切都会变。和学区房相关的政策,也在无休无止地变化着。
为了保障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公平公正,重庆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入学资格不得与商品房销售挂钩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规定,各义务教育学校严禁与房产开发企业签订接受商品房买受人入读中小学的合同或合约协议,房地产企业严禁以书面或口头承诺方式与商品房买受人签订或约定中小学入读协议。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其委托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在销售商品房时,不得以广告宣传及其他形式明示或者暗示购买商品房可以签约入读、划片入读等形式获取中小学入学资格。
也就是说,以往常见的“XX楼盘与XX小学签约入读”“买XX小区,上XX名校”的情况在重庆将不复存在。
楼盘傍名校,扎眼遭打压
重庆发布的《通知》明确规定,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各义务教育学校严禁与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其委托的房地产中介机构签订接受商品房买受人入读中小学的合同或合约协议。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其委托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严禁以书面或口头承诺方式与商品房买受人签订或约定中小学入读协议。
《通知》还要求,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以学校名义擅自进行商品房销售、宣传的,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并通报辖区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
站长认为,重庆之所以出台学区房新规,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5月7日重庆市教委发布的《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宣布“公民同招,超额摇号”,结果导致重庆学区房仿佛被按下加热键。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围名校聚集的学樘府项目开盘人气爆满,五一结束后依然保持每日3000人左右到访,市场异常火热。在大会期间,过于火爆的楼市显得格外扎眼,此前深圳的例子就是前车之鉴。
如果有钱人都去买学区房抢占社会资源,慢慢就会变成重点小学逐渐被有钱人家的孩子“占领”,没钱买学区房的家庭只能让孩子去读普通小学。这样一来,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会逐渐分化,所在的圈层也会越发两极化,未来孩子们走入社会,面对的发展空间也会大不相同。长此以往,阶层固化的弊端也会随之而来。
说到底,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要面对贫富差距的问题,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弥合这种差距,而不是让差距成为一道鸿沟,越拉越大,造成割裂。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政策,目的都是削弱学区房的影响,尽量让孩子们能有更公平的入学机会,而不是“一房定终身”。
学区房概念,有望被淡化
其实不仅是重庆,随着广州、深圳、上海入学政策先后变动,以淡化学区房概念之后。北京西城区于4月30日启动“多校划片”政策,规定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且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学位。
以前西城是“单校划片”,只要家长购买一套学区房,就可以锁定学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可是变为“多校划片”后,一个小区可能对应多所小学初中,采用电脑自动派位,锁定某所小学和某所中学的可能性就变小了。就算家长买了上千万的学区房,也不一定能让孩子上热点学校,学区房的入学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对于西城的学区房来说,新政策带来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少数最顶级的牛校,短期肯定是利空,会导致价格下调3%-5%左右。特别是对于片区只有一所名校、而其余学校皆是渣渣的学区房。“多校划片”后,原先学区房的“学区”价值会产生大幅缩水,价格也会随之滑落。因为北京房子价格高昂,肯花数百万、上千万去高溢价赌一把的家长绝对是凤毛麟角。
如今已是5月底,“西城731政策”落地的节点已经为时不远,以前买二手房学区房躺赚的机会之门正在徐徐关闭。随着政策落地执行,北京西城的学区房将开始正式降温。毕竟人们追捧学区房,要的不是天价老破小,而是老破小对应的好学校。一旦失去了牛校优势,要这老破小又有何用?
在很多北京家长心中,海淀是教育的“丘陵”,东城是“平原”,朝阳是“洼地”,石景山和丰台是“深渊”。而西城,是北京唯一的教育“高原”。
西城区是全国同等面积内拥有重点中学数量最多的区,没有之一。尽管西城区的面积不足北京市总面积的千分之三,但集中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金融街学区(宏庙小学,实验二小等)、德胜学区(育翔、西师附小、裕小等)等,都是全北京家长仰望的宝地。
尽管近些年西城区在高考成绩等方面被海淀超越,但家长们出于惯性思维、地理区位等方面的考虑,还是很认西城这块金字招牌,这也导致西城一直是北京学区房的“鄙视链顶端”,诸如“老破小每平米单价超过30万”“家长斥资千万买间半地下室”等新闻经常在网上刷屏。
当学区房的光环逐渐弱化,未来西城区的房价也有望回归到正常水平。当然,那些片区内对应的学校都是优质校的楼盘,依然会在房价上傲视一方,甚至有望更上一层楼。因为这种房子无论如何划片,都划不出名校的录取范围。
结论
教育不论是对于普通家庭还是国家来说,都是重中之重。只有下一代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政策逐步完善,曾经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现在变成了多校划片,资源分配相对平衡,对于大众来说更加公平,也符合现在“房住不炒”的国策。放眼未来,教育大同是大势所趋,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城市推出类似降温学区房的政策。
但要彻底解决高价学区房的问题,不仅需要政策完善,更需要教育资源平衡。毕竟教育资源是一个城市公共资源中的核心要素,目前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往往还是呈现集中化趋势,同一座城市中,不同学校的教育水平、师资力量差距非常大。等未来逐步解决教育资源的平衡问题,学区房的概念才有可能彻底消失。出处:该网址不再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