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高级居民 |
经 验 值:70 |
魅 力 值:31 |
龙 币:961 |
积 分:331.8 |
注册日期:2006-07-17 |
|
|
|
地方政府官员卖地赚钱 廉租房建设缘何慢半拍
http://www.allfang.com 全房网 日期:2006.8.27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马立诚
这些年来,只见豪宅和商品房大行其道,廉租房却是没有人提。谜底何在?——事实是,不少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一半左右。而如果建廉租房,地方政府不但拿不到地价收入,还要贴钱建房,利润何在?
前不久去香港住了一年,在九龙租了一套建筑面积45平方米的两居室。一室6平方米,另一室7平方米,厅12平方米,再加上小小的厨房和卫生间,很是袖珍,月租金8000港元。香港工资高,一般扫大街的每月5000港元,端盘子的每月7000港元,但房价更高。目前中等住宅每平方米售价4万港元。哪个社会没有低收入者,没有鳏寡孤独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大量内地新移民涌向香港,其中穷人颇多,怎么住呢?
香港也有“经济适用房”。一套两居室建筑面积仅30平方米,出租时,月租金4000港元。香港60%的家庭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再一种就是廉租房,由政府出地出资兴建。我认识一位从上海来香港的新移民,单身男性50多岁,向政府提出申请,经调查后获准,排队电脑抽号,在荃湾租了一套廉租房。30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金1千多元。像这样的廉租房,香港为数不少,极大缓解了住房的社会压力。香港地价极贵。2004年6月,旺角黄金地段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卖果汁鱼蛋的小店铺,竟以3150万港元易手,售价为每平方米250万港元,轰动香港,称为“铺王”。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政府仍然拿出不少土地盖廉租房,堪称为人民服务的“德政”。
每逢经过这些廉租楼时,我常想,内地为何在廉租房上迟迟迈不开脚步?其实,早在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提出要求:为最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为中等收入者提供经济适用房,为中高收入者提供商品房。但是这些年来,廉租房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如今的房地产业与“增长”密切相关,各地经济增长很大程度靠房地产拉动。增长就是政绩,决定地方官员乌纱帽大小。在中国,凡是与乌纱帽紧密相关的事情特别容易“火”。而不少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已经占到财政收入一半左右。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说,1998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为97亿元,2001年到2003年,这个数字魔术般地变成了9100亿元。在住房交易中,土地费用占房地产价格20%~40%,政府税费收入占30%~40%左右。总计起来,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上的收入占整个房地产价格的50%~80%。
面对如此大的利润,政府就成了拉动房子价格上升的第一大引擎。如果建廉租房,政府要无偿或低价提供土地,而且还要出资建房,建好的房子租金又特别低,利润何在?无怪乎廉租房没有人提。
前几天在长安俱乐部参加一个房地产讨论会,有学者表示,廉租房只占房屋建设的10%,不是主流,目前还是应当努力呼吁商品房降价。但10%不应该忽略。须知,这部分房子的对象,是最需要住房而又最买不起房子的人,是社会矛盾最紧张的区间。公元761年,杜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笔下的寒士,显然是买不起豪宅和商品房的“困难群体”。时间过去1300多年,我们对困难群体的关切,不能再低于杜老先生。
某市一个区年财政收入仅2亿元,却斥资6亿元建造超豪华大楼。除了4栋办公楼,还有广场、巨型花园、人工湖,占地500亩。有媒体就此议论说:“各地耗巨资盖豪华大楼的报道已经司空见惯,耳朵都磨出茧子了。”但是建廉租房的钱呢?
一家媒体评论说,乌纱帽是上面给的,不是民众给的,所以就出现了某些官员不对下负责的现象。这是不是廉租房建设的症结所在?目前“国六条”已要求各地年内必须开始建立完善的廉租房体系。我们拭目以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