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锦东区》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微微飞
微微飞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1433
魅 力 值:515
龙    币:2236
积    分:1501.5
注册日期:2005-09-23
 
  查看微微飞个人资料   给微微飞发悄悄话   将微微飞加入好友   搜索微微飞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微微飞发送电子邮件      

中国超日本成过劳死第一大国 80后被指主力
中国上班族压力调查:超日本成过劳死第一大国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就像一个魔咒般笼罩在职场人士的头顶。然而不幸的是,命真的抵出去了,但是钱还没来得及花。

网络写手出租屋内猝死,安庆23岁小伙高温下连续加班12小时后死去,奥美中国24岁员工办公室猝死……近期频发的青年人过劳而死的事件,让人们唏嘘的同时也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人们为工作丢了命?

尽管人们常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工作却能带来生活的基础。职场竞争、房贷房租、生活支出、父母养老、子女教育,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保住工作,就是保住吃饭的家伙。即使是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会选择请假,赚钱买花戴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老板要求加班,又有几个人敢说“不”?

那么,如果用你的健康换取金钱或职位,你会换么?对于这个问题,《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了“2013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有17.2%的人“坚定”地表示“认同,我一直这么做”,还有42.1%的人“纠结”地选择了“不认同,但我必须要这么做”。

然而,更加惊悚的数据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样算来,每年“过劳死”超过60万人,意味着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

尽管,“过劳死”的事件频发,而且正在逐渐的年轻化中。然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相较其它国家,目前中国的劳动保障范畴内尚不存在“过劳死”的概念,所以无法获得相应赔偿。对更多“过劳未死”的加班一族来说,目前的法律更是“爱莫能助”。

“过劳死”不应成为立法的盲区。这几年,将“过劳死”提上立法日程的呼声不断,立法改善劳动保护,利于全体劳动人口。不过,劳动者自身也应对自己的健康多一些重视,毕竟那才是一切之本。

工作压力大,身体在透支……身心俱疲的你,是否曾感到自己入错了行?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下面这些行业可谓过劳死现象的重灾区,你也在其中么?

累倒的一代:80后被指“过劳死”主力

有人说,80后是最惨的一代,网友调侃其“奔三、没房、没车、没钱、没经验、没身份、没背景……”还一不小心赶上了房价房租高涨的10年。如今又被指为过劳死主力,有调查称,逾七成人认为自己处于“过劳”的状态。现在90后也已踏上“疲惫人生”之旅。

统计称中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白领们“死抗”为哪般?

年轻白领群体为何频发“过劳死”?据报道,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工作非生活全部,白领们缘何为工作“死抗”。

真正害死人的不是过劳?

“过劳死”是不是一种病?专家认为,“过劳死”不是“累死”,其实质是“病死”,劳累只是疾病的促发因素。据统计,在导致“过劳死”的基础疾病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工作压力、过度劳累、紧张应激充当的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年来猝死案例:
普华永道刚入职女硕士病逝 网友疑其"过劳死"
死亡的女子小婕(化名)为交大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去年刚入职,在审计一组工作。小婕平时乐观开朗,人缘很好,深得同事的喜爱。不久前,她曾患病毒性感冒,但由于工作较忙,加上自己疏忽,并没有好好休息,等持续高烧时才去医院就诊,最终诱发急性脑膜炎,于两天前不幸去世。
深圳富士康工人洗澡猝死 家属怀疑加班过劳死
陈龙加班到晚上7时,回家后吃完晚饭,和女友去网吧上网,23时回家。25日11时醒来,陈龙感觉头晕乏力,毫无胃口。当日17时多,见天气较热,陈龙想冲个凉提神后出去吃饭,进入浴室打开水龙头2分钟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陈龙随后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为猝死。
淘宝店主过劳死:凌晨睡清晨起 压力无人懂
"您好,由于店主过度疲劳,发生不幸,所以本店暂停一切销售,请亲谅解……"这两天,在淘宝上一家名为"小彩衣柜"的网店首页最显眼处,出现了这样的几排黑字,店主29岁的许文俊因过度疲劳,于本月21日不幸去世。

--
世界因我而更加美丽
2013-07-12 14:28:3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8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