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4875 |
魅 力 值:725 |
龙 币:13089 |
积 分:6239.2 |
注册日期:2002-10-30 |
|
|
|
买汽车与买自行车截然不同的心态
汽车与自行车都是车,都是交通工具,按道理讲,买汽车,应该与买自行车一样的心态。但事实上截然不同,讲得玄妙一点,原因在于汽车是文化,自行车不是文化。
汽车为什么是文化呢?首先,汽车与车主的形象有点关系,开贵汽车的人,神气一点,或者神气得多,在社会上地位不同,开一辆宝马,出了事警察也客气八分,开一辆奥拓,一出事警察就板起脸,正义与严肃全有,一丝也不会苟。
在买车上,能买十万的不买八万的,能买20万的不买15万的。对门的买了一辆宝来手动档,我要买车,至少要宝来自动档,多说就要马6蒙迪欧,一定要压过她,不能让她鄙视咱。
小老板前年收入一百万,买一辆帕萨特开着。今年发了,收入一千万,马上就要换A6,否则别人不知道自己发了,以为还停留在百万的水平上呢。
这就是攀比,面子引发的攀比。
这是买汽车上独有的现象,买自行车就没有这事,对门的买了300块的,我仍然可以买150的,没有任何障碍,你骑你的300块,我骑我的150,你的车有十个速,我的车只有一个速,见面笑嘻嘻打招乎,谁也不会在乎谁的车怎么样。
上个月还是副教授,这个月领起教授工资了,有换自行车的吗?没有。助教骑两千块的电动自行车,教授骑浑身哪儿都响连铃铛也没有的60年代出厂的永久牌,有问题吗?没有。
自行车不是文化,什么也不象征不代表,它纯粹就是一个交通工作,骑着它能从家到办公室到菜市场就行了,别的什么也不牵扯,跟什么都没有关系。
汽车就不行,它关系的东西太多太多,因此它是文化,文化就包括思想,因此买汽车的人群里就传染着一种思想,你可以叫它资产阶级思想,但事实上它不是资产阶级思想,因为国外真正的资产阶级里,反而没有这些思想,有这类思想的,大半不是资产阶级的人。也许可以叫做小资产阶级思想吧?
因此,在许多心目中有个低线,要不就继续打的或者骑一个档的自行车,要买车必须15万,否则就不叫“有车”。你居然推荐我买夏利?哎哟哟快住嘴,那也能开得出门?那也好意思见人?脸丢不起。
社会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开宝马的与开夏利的,受到人们的尊重是不一样的。《天下无贼》中的刘德华,对着保安大吼:“开好车的都是好人吗?”在保安面前,自行车就没有这个问题,你骑一辆十五速的自行车,保安不会向你行礼,你的自行车浑身锈,保安也不会多加盘查你。
迷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买车也有许多迷信。比如:“没有方向助力的车,胳膊不扭痛了?彪型大汉也许行,我不行。据说夏利空调不咋地,夏天不是热死了?受得了吗?那不是酷刑吗?干脆直接拿烙铁来烫我算了。那减振效果,啧啧啧,整个是震动减肥呀,那噪音,耳朵受得了吗?开一阵脑子要大一号。我最怕的就是换档,我只能开自动档,换档的车我弄不了……”
反过来,自行车有迷信吗?没有。有人相信没有变速器的自行车会累死人吗?没有。有人相信300元以下的车更容易掉到沟里吗?没有。80年代就有人发明了自行车自动充气的小装置,流行开了吗?没有。给自行车打气与开汽车换档哪个复杂难学又费劲?说实在的,打气难学多了,还费劲。
说自行车不是文化,也许仅限于中国,外国也许跟中国反过来,人家不拿汽车当事,但也许会拿自行车当事,因为许多国家里,骑自行车是高消费,自行车本身很贵,要用特殊的架子,放在汽车顶上,跑到专门划出的骑自行车的地方,拿下来,骑上过过瘾,瘾过足了,再弄到车顶上,开回家。也许老外同样也互相攀比自行车,以自行车取人。
当然,文化的内容很多,比如有人宣传,开什么车表现了车主的个性、品味等等。类推,开三厢车的都是老土、没文化、没个性、没品味的,但也不尽然。开SUV的也不一定都有什么个性、品味、学历,他们中许多人只在城里转,只上下班逛超市,并不到野外去。
但总没有人总结,骑自行车代表了什么,骑山地车的是什么性格,骑老三样的是什么口味,骑赛车的又是什么类型的人。
汽车非要是文化吗?它不能不是文化就是一个工具吗?
什么时候,人们买汽车能跟买自行车一样的心态,不把它与别的东西挂钩,就是一种交通工具,能开着它上下班去办事去菜市场去郊游就足够了?什么时候汽车不再是文化?
但愿有一天,汽车纯粹是汽车,人们拿看自行车的心态看待它,与别的什么也不牵扯不挂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