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rogers59
rogers59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0164
魅 力 值:1446
龙    币:15368
积    分:9399
注册日期:2002-06-20
 
  查看rogers59个人资料   给rogers59发悄悄话   将rogers59加入好友   搜索rogers59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rogers59发送电子邮件      

中国,会毁于汽车吗?
中国,会毁于汽车吗?
2004年10月19日11:44  来源:新周刊


  汽车,也许是人类最坏的发明。

  一年前,《新周刊》以一语“和新生活一起兜风去”,道出了国人迈向汽车社会的兴奋。

  今天,中国人还在兴高采烈买车,他们也许根本没想好汽车到底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汽车制造的现代文明悖论及恶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现端倪,他们在努力地往回转,把汽车毁掉的东西和败坏的生活方式改良得更好一点。

  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汽车在中国以上升姿态、以产业意志和幸福生活的名义,依然一路招摇。

  超过千万辆的私家车横亘在前,城市所有的建设都变得在为汽车服务,所有人沿着汽车驶过的轨迹气喘嘘嘘地往前赶。

  结果城市还是永远塞车。结果有车的人还是欲速而不达。

  “汽车病”却日复一日地累积,能源、土地和道路被汽车消耗,效率、环境和生活节奏都将毁于汽车。

  汽车还是要开的,但我们别重蹈西方汽车社会的覆辙。

  在传媒宣扬的消费观里,在城市规划的交通系统里,别让“人”的位置被压扁在车轮底下。

  城市是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自己的,试图走出这样的悖论吧:汽车载着我们和“新生活”一起兜风,我们的“新生活”却又将毁于汽车。

  文/何树青

  终于等到了对汽车说不的这一天,但,这是必然的!

  整整一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新周刊》推出过“和新生活一起兜风去”的专题报道——报道了中国向汽车社会的高歌猛进。现在,我们仍无意否定汽车文明的种种美好、必要性及其在中国的大势所趋。但如今,我们体验到汽车文明的代价已经日甚一日,它将我们的城市、效率及生活质量正一步步地拖入烂泥之中。

  生活在城市越来越需要一副好脾气——因为中国已经有了2400万辆车、其中1200万辆是私家车,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拥有了年产500万辆汽车的产能、而且每个人都想成为车主——道路及交通告急、停车场及车位告急、能源告急、降价及消费告急。只有汽车本身不告急,它已成万千宠爱。

  没人会觉得中国最发达的四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有朝一日会成为死城,这一天何时到来尚且未知。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塞车。

  我们在预支下一代人的幸福,把半瘫痪状态的城市抛给他们。

  如果够幸运的话,毁于汽车的不是我们,而是下一代中国。

  城市里的两种动物

  有各种各样对人进行分类的方法,但现在最流行也是最有效的分类标杆是车。表面上,城市人被汽车分成了有车族和无车族,但事实上,城市人被汽车分成了另外两种人:人和汽车。

  汽车也是一种人口,它要吃、要住、要保养、要打扮、不断消费、经常闯祸(大型凶器),它对资源(尤其是能源、土地和道路)的需求甚至大过了任何一个活人——养一辆车比养一个人有时会更麻烦。最要命的是,汽车这种人口的出生及增长速度不亚于城市人口,它溢出了机动车道,溢出了停车场,填满了街道,令整个城市陷入汽车的汪洋大海,成为它的版图。

  中国的人口政策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计划生育”的主题不改,但不再奖励不生;中国的汽车业不但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反而鼓励着多生、早生、快生,政府像奖励“英雄母亲”一样重视汽车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从300万辆到400万辆的增长,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现在信息产业部宣称,2005年我国汽车需求将超过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10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可达2500亿元至3000亿元。

  中国很快可以进入汽车社会,至少是在城市。中国很快可以成为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至多需要10年。人与汽车争宠,目前赢的是汽车。虽然都打着“人居”的幌子,但中国的城市现在真的是在为汽车而造,因汽车而改变——汽车版城市正在消灭自行车版城市,唯有地铁版城市尚有喘息空间。

  当“人”用脚或踩着两个轮子走在北京、上海、广州,走在富裕起来的城市,走在车河里,小心地挑路走,显得那么地另类、那么地多余。

  城市人,毁于汽车。

该网址不再展示

--


  放大欣赏
2004-10-21 02:02:5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