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25469 |
魅 力 值:3199 |
龙 币:11359 |
积 分:15194.8 |
注册日期:2002-11-25 |
|
|
|
扯淡。抵制机身防抖。
1、机身防抖现阶段与镜间防抖还存在差距。
通过镜头光路的分析不难看出。镜间防抖镜片所处位置接近光圈,在镜头中间段,放置在光线汇聚的位置。其微量的变化通过光学聚焦过程均被大幅放大了,在镜头中做的这种位移补偿可谓四两拔千斤。要做出同样位移量的补偿,采用CCD移位的机身防抖就需要使CCD感光元件这样一个不算小的家伙移动几倍到十几倍的距离。
防抖不同于用三角架,其是一动态过程。也就是说补偿元件跟随影像移动(抖动产生)的速度越快,防抖效果越好,影像由于抖动产生的模糊越小。
由于镜间防抖的特点,体积、移动的重量、移动量均远小于机身防抖(移动CCD整个感光元件,另外CCD还有大量的引出的排线),其动态响应快、高频特性好是机身防抖无法比拟的。镜间防抖的突出特点是防抖效果好,对成像影响小,其短点当然是成本高。
2、对于Canon、Nikon来说最合理的做法当然是在业余消费级产器中采用机身防震;高端专业产品采用效果更好的镜间(头)防抖。具体的要看两家公司的市场策略了,时间和范围。
另外,在几万至十几万一只的镜头上即使采用最好的防抖设计也不会增加20~30%的成本或价格。其实,在专业的顶级镜头中是不会采用任何防抖技术的。因为再顶级的防抖技术也无法获得顶级专业摄影师对影像品质的严格要求。剩下的就只有超大的光圈和超大的体积了。
我想Canon、Nikon最终在部份消费级产品上采用机身防抖只是时间问题。
本贴来自中关村在线数码摄影论坛:<a href='http://dcbbs.zol.com.cn/'>该网址不再展示,本帖地址:<a href='http://dcbbs.zol.com.cn/13/657_126266.html' target='_blank'>该网址不再展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