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苑》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七彩宝贝
七彩宝贝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七彩宝贝个人资料   给七彩宝贝发悄悄话   将七彩宝贝加入好友   搜索七彩宝贝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七彩宝贝发送电子邮件      

宝宝要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们应该注意什么?
上幼儿园是宝宝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宝宝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年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宝宝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宝宝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宝宝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宝宝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宝宝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宝宝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尽快帮助宝宝适应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宝宝入园不适应新的环境,爸爸、妈妈应分析造成宝宝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早帮助宝宝做好入园准备。

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宝宝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宝宝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不愿上幼儿园,想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

宝宝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宝宝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宝宝甚至会因为担心爸爸、妈妈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宝宝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宝宝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宝宝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

除了宝宝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宝宝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宝宝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岁的宝宝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的一些误导,如有的爸爸、妈妈在宝宝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宝宝,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宝宝,使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宝宝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宝宝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个家园衔接的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宝宝入园前,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爸爸、妈妈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宝宝玩"幼儿园"游戏。如果爸爸、妈妈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宝宝在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爸爸、妈妈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宝宝的生活,使宝宝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宝宝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宝宝向往幼儿园的生活。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宝宝知道幼儿园是小朋友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宝宝出去交往。爸爸、妈妈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宝宝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4.培养宝宝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宝宝在入园前能认识老师,并帮助宝宝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进入幼儿园是宝宝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只要引导有方,相信宝宝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的。
2009-07-01 08:38:1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5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