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苑》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熊宝宝
熊宝宝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1550
魅 力 值:3720
龙    币:66825
积    分:30527.5
注册日期:2003-01-20
 
  查看熊宝宝个人资料   给熊宝宝发悄悄话   将熊宝宝加入好友   搜索熊宝宝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熊宝宝发送电子邮件      

人才计划的灰色利益链 必须切断
2011/03/22 00:16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岁末年初,新语丝网站上的一篇举报文章把48岁的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长江特聘学者、副院长刘泉声教授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篇题为《关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乱象的一个例子——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泉声》的网帖,直指刘泉声教授违规兼职,同时担任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全职岗位工作。记者调查发现,人才争夺背后隐现一条多方受惠的灰色利益链。(3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诚如举报帖的标题,刘泉声的事例,就是“一个”例子,类似他这样的情况,在时下的高校、科研院所,可以说相当普遍。所以,有不少网友对刘院长被“揪出来”,还觉得不可思议——大家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学校内部,各种人才计划十分热闹,美其名曰“重视人才”、“打造一流队伍”,但实质上,有不少人才计划,已变异为政绩工程以及“分钱计划”,具体参与运作者的“醉翁之意”,并非他们口口声声所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一流科学研究,而是入选计划的荣誉、业绩以及这背后的经费、课题。

  一些舆论将问题指向学者本身的学术道德问题——既然自己不能全职,为何还要去挂名?但实事求是地说,学者的职业操守只是一方面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各种计划的设立方和执行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计划的规定对人才实行遴选、考核。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例,其规定的招聘条件之一为,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工作9个月以上,那么,如果已经担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者,再同时去应聘其他“计划”的学者,作为长江学者的聘任方,就该根据招聘条件,取消其长江学者聘任;而那些要求应聘者必须全职的其他“计划”的执行者,一看应聘者已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就应该将其列为不予考虑的范畴。

  上述操作,如果编成一道数学题,小学一年级学生也可算出:“12-9”等于3,而不可能等于12,或者9。可是,各个“计划”的执行者都对这明显的问题视而不见。明知对方不符条件,却大方地把机会给他。究其原因是,在计划设立方,表明计划成就的不是这一计划未来取得怎样的学术成果(没有这样的耐心),而是当下通过这一计划,立马“引进”了多少学术大腕,计划中的学术“大人物”越多,越表明计划成功;而具体的学校、科研机构也心领神会,还会主动动员一些已有全职在身的学者,来应聘该计划,以增加应聘的成功率。如此,经过一番运作,计划 “人才济济”,各高校、科研机构增加了多位入选某计划的“高级人才”;人才建设的成果记在计划方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身上,经费进入“高级人才”腰包,而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其实在“空转”。此即媒体所称的灰色利益链条。计划设立部门、高校、当事学者确实是多方“受惠”,而受损的是国家的资源、学术的尊严以及青年学者对学术的追求与理想。

  严格说来,以上运作,就是学术欺诈,可是没有机构对这些学术欺诈问责。大家一眼就能看到问题,但都装着不知道——除了以上计划,还有院士兼职现象(我国各高校公布的院士数,加在一起远超过中科院和工程院的真实院士数),以及令人瞩目的“973计划”,该计划也是明确规定首席科学家必须将主要精力投入项目工作,一般需保证70%的时间,可每次计划公布,都会有10数位高校校长入选,真不知校长们怎样保证主要精力投向该项目?更令人焦虑的是,高校教师们都知道这样的运作,但却无力对这些现象进行监督,毕竟,人事权、财权、评价权都一级级掌握在行政人员、行政机构手中,自己无权参与学术决策,更别提投票选院长、校长了。这很大程度让一些运作者肆无忌惮。

  要扭转以上现象,在笔者看来,首先,需要组成一个独立的工作小组,对当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政府部门人才计划进行清理,检查其中有多少人才交叉入选计划,计划执行中有怎样的权势交易,对于明显的学术欺诈、权钱交易,应追究计划设立方、具体执行高校和科研院所、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其次,应让政府人才计划逐渐淡出。根据政府人才计划的性质,这本质上还是对学术、人才实行行政管理和行政评价,而非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这就难免人才政绩工程、权力寻租、官官相护以及急功近利、背离学术规律的事情发生。我国去年颁发的《人才发展纲要》已经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看来国家已经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关键在于付诸行动。

  再次,应切实启动建立学术共同体,实行学术自治。以学术管理、决策来配置学术资源,实施学术人才与学术成果的评价,只有这样,我国的学术才能从利益共同体、学术潜规则中突围,学术资源才能真正用于学术研究,而学者们的精力也才会从围着各种计划、项目转,到静下心来认真做研究。熊丙奇(上海 教授)

--
2011-03-22 13:55:2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6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