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苑》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熊宝宝
熊宝宝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1550
魅 力 值:3720
龙    币:66822
积    分:30526.6
注册日期:2003-01-20
 
  查看熊宝宝个人资料   给熊宝宝发悄悄话   将熊宝宝加入好友   搜索熊宝宝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熊宝宝发送电子邮件      

文物仿制产业呈版图化分布




文物仿制产业呈版图化分布
2012/03/19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1 /1张)
  财经关注

  国内某知名艺术收藏网站近日借“3·15”之际推出系列调查报告,详细描绘了一个“多数人不了解的中国庞大的文物仿制体系”。相关文章揭露,中国收藏界这条畸形的链条涵盖制假、作旧和售假,一件“运气好”的假文物会有这样的升天之旅——仿制作坊、商贩交易、民间赛宝、专家鉴定、参加展览,最终登堂入室被收藏者高价买入。

  ■高发区多是重要文化发源地

  据介绍,文物仿制存在明显的地区特征。陶瓷仿制重灾区,目前以江西景德镇、河南禹县神垕镇、浙江龙泉地区最为著名;青铜器仿制重灾区,则以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为代表;玉器仿制重灾区,汉代玉器仿制集中在河南和安徽的一些地区,辽宁则是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书画仿制重灾区包括天津鼓楼地区、北京潘家园、北京琉璃厂等地,南京夫子庙和凉山古玩市场主要集中了当地书画家的仿制作品。

  据了解,文物仿制重灾区之所以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述地区都是某种重要文化的发源地,“在这些地区,生产工艺的传承未曾间断”;同时,这些地区保留有制造相关器物完整的资料和必需的原材料,“例如,江西景德镇是官窑的烧制地,生产官窑的特殊原料至今犹存,如胎土二元配方所需要的麻仓土并不像专家们所言已经绝迹,而是仍在被偷采、使用”。分析指出,这也就是为什么高仿大师们可以烧制出元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的原因。

  ■仿制品能以假乱真

  近年来,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下,许多地方政府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对一些古代工艺进行研究发掘。例如,浙江对龙泉窑青瓷进行了全面研究开发,使龙泉青瓷工艺得以完整恢复,在这一背景下,龙泉青瓷的发祥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龙泉青瓷工艺大师。但这些科技成果难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更有一些地区,把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当做保护伞。“例如,当地政府推动玉器产业,大力发展当地的玉文化,但被当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也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国玉器仿制地之一”。正是借助传统继承和现代技术,仿制文物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据了解,在景德镇,包括没有登记在册的个体、私营作坊在内,陶瓷企业不下4000家,从业人员10万多;河南省伊川县烟涧村,以出产高仿青铜器而闻名,这个村子的专业加工户达到300多家,从业人员达1880余人,年创产值9000余万元,主要产品有东汉马踏飞燕、战国方鼎等;中国玉雕之乡河南镇平县,目前仅石佛寺镇就拥有13个玉雕专业村、6大玉雕专业市场,全镇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2010年玉雕产业实现产值达10.2亿元;安徽蚌埠市区分布有3000多家玉器加工作坊,有近10万人以古玉销售业为主,约占市区总人口数的1/8,每年产品销售额近50亿元人民币,约占地区GDP总数的1/6。

  分析认为,上述地区相关产业以合法经营各种工艺品或仿制品为主,但同时也成为制假者活跃的土壤。

  ■出口仿制品部分

  被中国藏家天价买回

  据介绍,在仿制文物的流通方面,存在着明确的分工。第一环节的从业者主要是农民,“他们之间的分工虽然很明显,仿青铜器、仿制玉器、仿制瓷器的都只做自己分内的仿制品,但是他们之间的货源联系紧密”。作为第二个环节的文物商贩,是有上线和下线之分。上线就是和仿制作坊的合作,去作坊里拿货;下线就是假货的兜售者。据介绍,商贩去仿制作坊拿货的方式之一就是组团收购,参加假文物收购团队的就包括“文物一条街”之类的地方。

  据介绍,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等仿制制品,通常最终进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拍卖市场和古玩市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经由香港、台湾出口到海外,而这批出口的高仿品,也有部分回流到中国,甚至是被中国藏家以天价买入。

  除了文物可以被大量仿制以外,该网站还披露,随着和田玉价格的上升以及和田玉资源的日渐枯萎,和田玉也被不法分子仿制。“玉器作伪技术的迅速革新,如今的玉器作伪已经形成了一条龙式的流水线作业——有专门‘滚桶’的人,负责把俄料、青海料等玉料磨制成仔料的鹅卵石形状;有专门‘做皮’的,负责在做好的鹅卵石状玉料上添加俏色”。据介绍,目前市场上一些假和田玉件,已经达到了乱真的程度,鉴别能力稍低的收藏爱好者很难分辨玉质的真伪。

--
2012-03-19 14:58:4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6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