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73153 |
魅 力 值:4636 |
龙 币:226955 |
积 分:99665.7 |
注册日期:2004-01-27 |
|
|
|
无分别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d9642f0100utr7.html
“分别心”一词来自佛法。佛教认为,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和痛苦都来源于人的分别心。佛典中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就是说现象世界中的一切差别,都源于人们的这种分别心。《信心铭》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拣择就是分别心,你我就是分别心,它的最大特征,是分彼此,经常在“我??,我所??”的思维上做反应。《金刚经》所说“人相我相众生相”,就是分别心。
人一有分别便纷然失心,动静来了,善恶来了,烦恼来了,喜欢不喜欢也来了。一般人的意识常常随着“六尘”的种种形态而起分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例如:这个人长相丑陋,我很讨厌;这个人声音粗哑,我很厌恶;这个人身有臭味,我很恶心;这个人干尽坏事,我很仇视;这个人身体残障,我不喜欢;这个人邪思邪念,我很反感。心有分别,就会生出好恶与烦恼。
大乘佛教认为,要得到彻底的解脱,就必须以无分别的、平等的“般若”智慧,从根本上去除人们的分别心,这就是《金刚经》中所谓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祖告诉大家,平常心就是道。平常心就是不起分别心,管你什么生死涅槃,善恶美丑,饥来吃饭困来眠,该笑就笑,该哭就哭,任运自在,自在任运,这就是平常心。
有分别心常常让人陷入痛苦和烦恼。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较,才会强迫孩子变成“别人的”孩子。许多人生活在分辨中,用财富作为幸福生活的标准,同人比较,有了“看上不看下”的失衡心态。
分别心从何而来?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不安,分别心来源于知识。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没有对错和善恶的标准,是社会和别人教会了我们这种标准,外在知识学得越多,分别心就会越大。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弥勒菩萨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因此,禅宗否定一切分别意识,不容许意识分别来参与其中。
解释起分别心这个概念很容易,但能否不起分别心则是另外一回事。它不属于知,而属于心态上的行动。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不可能不学习知识,知识和工具让我们适应这个社会,然而,人要不起分别心,就需要凭借人的本性来生活。所以,就像我们的人本模式,内修与外学同等重要,只有通透地了解自己,了解“人”,分别心才会逐渐消失。去除分别心,才能够为任何事情负责任,才能在负责任的那一刻体验到内心的自由。 (此文由海冬青在2012-08-20 00:26:14编辑过)
|
|
-- 人是用品德做事的。真正的高度和成功,是由品德决定的。靡恃己长。
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