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休闲》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宝宝哥
宝宝哥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825
魅 力 值:209
龙    币:3053
积    分:1350.4
注册日期:2007-03-09
 
  查看宝宝哥个人资料   给宝宝哥发悄悄话   将宝宝哥加入好友   搜索宝宝哥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宝宝哥发送电子邮件      

迷人的峡谷——龙门涧
迷人的峡谷——龙门涧

斋堂中学 魏立宝

2004年6月,天气骤然升温,虽然时而天降甘霖润泽一下大地,但终归抵挡不住炎热的侵袭。一路高温下来,人们已有些焦躁。于是几个同事在一起讨论去哪里游玩、避暑的问题,条件是有山,有水,纯自然,好玩不贵。几经筛选、排除,最终确定为龙门涧。对于龙门涧,我们一直都是耳闻而未亲见。《析津志辑佚》曾载:龙门,在宛平县燕家台天津岭,上名九山,下有龙潭,祈雨必应。又有传说南宋道人丘处机曾隐居于此,这使得龙门涧多了几分久远和神秘的色彩,这也使得我的兴致更加高涨起来。

筹备好车辆,带上一些食品,选定一日,我们出发了。一路上高歌,谈笑自不必说。车到清水镇转入燕家台方向,道路开始颠簸起来,两边的山形,山色一如其它,并未见特别之处,心中顿生疑虑,这么光秃秃的大山里,能有什么秀色?在疑虑中车已行至龙门涧入口。

此处较为开阔,在同事购票时,我观察了入口周围的环境。几株高大的核桃树,树荫下是修剪得很整齐的草坪,几处不甚深的水塘,其间由曲折的水道连结,岸边是堆砌得整齐的石头,在这空旷的环境里也并不显雕琢的痕迹。几个当地的孩子,在游水嬉戏,那朗朗的笑声,飞溅的水花,给这幽幽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机。走进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半圆形的用藤蔓围成的走廊,虽是人工栽种,但野趣十足。向西是一条小径,走十几步转而向北,也绕过了走廊,眼前顿时开阔起来。小路左手边是高起的悬崖,与外面的山形完全不同,立直,厚重。上面有大大小小许多岩洞。这里早已成了鸟雀的巢穴,空中飞鸟,朝出夕归,想到此处,路上心存的疑虑顿时消失。小路的右边是一大片开阔地,往前走是一个几十米见方的平坦的小广场。周围有两株高大的核桃树。可供游人避荫休息。我们此时游兴正起,哪里还有心停留。从小广场往前行数十米,一座石制的牌楼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入口了。

在牌楼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尊石狮,仿佛把守着龙门涧。走过牌楼,地势忽地狭窄起来,人已是身处谷底,两边的山峰都已峭立起来,要说刚才还有一些热的话,此时,由涧中飞来的凉风,已然将人团团包围,使人顿觉凉爽起来。道路不算窄,两旁是高过膝头的叫不上名字的野草,走在这里,心情仿佛也到了另一个世界,野趣、自然、幽静,没有世事的烦嚣,前些天的暑热给人带来的烦燥已被驱赶得荡然无存。踏着曲折的石子路,走了大约100米,转过一个小山坳,一座巨大的山峰伫立在眼前。它脱离了连绵的山峰,独立而高耸,仿佛一个巨人挡住人们的去路。这是一座石山,没有草木的点缀,因此更显得其威严,一个熟知这里的同事,介绍道,这叫巨人峰。此时,由于道路的崎岖难行,我们已稍显疲惫,而路边恰有几块供路人歇息的石块。这里不但有自然幽趣对人的净化陶冶,还有当地人们对游览者的关爱。小憩片刻,在苍翠的草木的掩映下,我们又向前走去。路上不时遇到返回的游人,从他们的脸上,很容易看出对这里的喜爱。我们走在路上,不时有鸟从峡谷中飞过,给这寂静的山谷增添了些许生气。路边潺潺的溪水,汨汨作响,捡起小石子,投入溪中,溅起朵朵水花。溪边的野花,随轻风摇曳,也使这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我正准备信手摘一朵小花,一个同游者,阻止了我,在我迟疑中,他指了指旁边一块大石上的一行字“不要采摘野花”,于是我赶快收回了伸出去的手。向四处望去,连路边的垃圾箱,都制成了树皮的形状,这些垃圾箱置于山花野草中,显得很和谐。我深为当地人保护自然意识的增强而感动。大约走了300米,向右转过一道小山梁,两峰之间又狭窄起来,细水从崖下流过,回音较先前大了许多。一块大石卡在两峰之间,高出地面三米多。就在石边仿佛有一个小猴探下头来在探取清泉。就在诧异间,来到跟前。噢!原来是一个塑像。踏上石块,坐下,看着眼前的灵猴取泉,很容易淡化人们的劳累之感。先前我很不喜欢在自然中人工雕刻一些东西,我认为这是对自然之趣的破坏。但此时此地的这个小猴,却冲淡了这块巨石给人的阻碍之感,我不禁佩服创意者的智慧。抬眼望前程,路途又被阻隔,较之巨人峰更为险峻,在突兀的崖壁上,有一道一通到底的大口子,仿佛被刀劈开的一样,在接近地面的崖壁上刻着血红的三个大字,“剑劈峰”真是山如其名。
在这趟出游中,由开始的疑虑,到游兴旺盛,一路上,趣事不断,此处也不例外,一个同游者,恰巧名为剑锋,面对:“剑劈峰”三个字,另一位同游者马上说道:“剑峰劈”,我接着说到“劈剑峰”,大家又是一阵哄笑,笑声在山谷中回荡,惊动了“土著居民”,两只雉鸡,扑噜噜从我们头上飞过,奔向剑劈峰的崖口。走到剑劈峰面前,道路向左转去,山谷又开阔了许多,一路上经过了饮马槽,龙须瀑,随着地势的高低变化,溪水也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沸腾奔流,两边的山峰忽而缓,忽而险。就在感觉渐趋低潮时,眼前突然又出现一根巨大的石柱,高有三四十米,紧贴石壁而立,中间有明显的缝隙与石壁相隔,使人能通过缝隙望到石柱的另一边。这根巨型石柱仿佛镇守关隘的大将军一样,威武凛然。再看石柱上的名字“大将军石”,真是名副其实。行至跟前,压迫感顿时袭来,不禁使人感到:“真是好名字”!绕过大将军石,继续前行,又经过冰瀑。为何叫此名,我猜大概此地的泉水在冬天会结成下垂的凝固瀑布。只是时令有别,无法一睹其风姿。向前行一百多米,只见谷底为一整块较为平坦光滑的大青石构成,而在溪水的西岸,有一高起的台阶,故而起名“点将台”,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兵将,却看到当地一牧羊人,躺在大青石上,手拿报纸在看,我们不由地感叹当地人的进步。

又走了大约一百米,又一根石柱立于路边。但比起大将军石稍矮,稍胖,但威武也存,名为二将军石。此时,我们把几处景观的名字串连起来,不禁想到,龙门涧中总是和战争有关(饮马槽、大将军石、二将军石、点将台),难怪谷中若干处都用宣传牌的形式讲述着远古时代部落之间征战的故事。看来当初龙门涧的开发者,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绕过二将军石,道路向西延伸,路两旁的草木也越来越茂盛,颜色也越发苍翠。在道路的崎岖迂回中,又来到了另一处景观——“放歌台”。它在小路和溪流的右手边。由两块大石堆叠而成,下面的底座是舞台,上面的一块靠后,成了舞台上的背景,我们纷纷踩着溪中的石头跨过去,站到放歌台上,面对陡然的峭壁,连连高呼。或是高歌几句,或是喊着自己或他人的名字。叮咚的水声,仿佛在为人们的高歌,呼喊伴奏。快乐的旋律顿时由谷底升起,回荡在山谷间,那回音仿佛是龙门涧对我们这群人的回应。

就在余音袅袅之中,我们又跨过溪流回到路上,继续向谷中走去。行走不多时,路边的崖壁上突出一块岩石,横在小路的上空,要想经过必须弯腰从石下穿过。这段距离大约四米左右,原来这里叫弯腰石。过了弯腰石,道路忽而转向右,又一座山峰迎面而来,但它不像巨人峰和剑劈峰那样,给人以震慑威严之感,而是透着几分憨态,眉眼之感很是明显,仿佛是一个老人在笑看着游人。据那位熟悉此地的同游者介绍,这座峰名为弥勒迎宾。刚才的路途中的环境已有些肃穆,而此峰的出现,却凭添了几分暖意,仿佛大自然能体察到人们的情绪的变化一样,适时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来调济人们的情绪,人因自然而生,自然因人而存,这也许就是“道”的本源吧!。

刚经过弥勒迎宾峰不久,也就是走了五六十米的样子,一块大石横在路上,但为了冲淡游人的阻碍感,上面凿着横财石三个大字,我们一行四人,不但没有埋怨大石的阻挡,反而兴冲冲地登了上去,虽然口中叫着发横财,但实际是对设计者得由衷的赞叹。一个精巧的设计,一句讨巧的话,就能改变人的情绪,可见设计者的大智慧了。

此后道路开始贴在崖边上,并随着地势、高出谷底三四米,此时,人已然行走在悬崖上了。听着谷底潺潺的水声,人在上面缘壁而行,凭添许多险要之趣。在这段险路上走了大约100多米,随着山势,我们也回到谷底,此时,前面传来隆隆的水声,顺着水声望去,两边的峭壁骤然拢在一起,此处溪水甚浅,踏溪而过,走至峭壁合拢处,向里望去,幽暗之极,一股?凉之气袭来,不禁使人打了个寒颤!踏着脚下平滑的岩石走进去,里面光线昏暗,深而窄,两边绝壁徒然而上,在空中凑成了一张弓形的缝隙。从缝隙望天,似一弯巨大的新月,“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绢开,谷底望天低,岩顶一线白”,这是诗人对“一线天”形象的描绘。从头顶的缝隙向北望去,对面山顶上突出一块巨石,犹如一只猛虎窥视涧底。那气势好像就要跳下来扑向涧底的人,一种压迫感油然而生。涧底的石头,与先前的也大不相同,不是表层包裹石灰质的黄色,而是光滑细腻,可能是长期被水冲刷,并浸于水中的缘故。据那个熟悉此地的同事说,以前这里每到夏季,崖上的瀑布就从头上的“一线天”垂下,从下面经过的人无不被淋得湿透。峭壁上被水冲刷而形成的竖条纹的痕迹,印证了他的话。而且,涧底的岩石被砸出一个大坑,好似一口锅,这是历经上千年的瀑布的冲击而成。这些年,瀑布几近干涸,但据说,雨水充沛的时候,瀑布仍会持续很多天。我们驻足良久,水声依然隆隆。原来一线天峡谷,足有40多米长,最窄的地方不足5米,而且是一个弧形,从入口望不见出口,故而声音四处反射。一处有响声,四方有回音。只要有声音,就会放大,周而复始,形成多重余音。加之在一线天入口处,由于北面峭壁因水的溶蚀作用,下部已被掏空,形成溶洞,溪流声与溶洞回声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巨大的空谷涛声,这声音气势磅礴、雄浑而厚重。

虽然我们一行四人,但此情此景,也使人顿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同时也感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我们走出一线天,眼前天色又亮了起来,道路两旁依就是百草丰茂,走了大约一里多,路上经过了诸如涌金泉、落凤坡、七洞谷、千尺屏、便是“乌龙峡”。乌龙峡如一线天,谷深而窄,洞多,光线暗。因环境清幽,不愿久留,便匆匆而过。出了乌龙峡便是黑龙潭。

“未见瀑布倾,先闻其声鸣”。神秘、威严,也许就是它要展现给人们的。快行几步,得以尽览其风姿,一条8米高的飞瀑放射着点点白光,直插黑龙潭中,此处有一高台,人称“祭天台”。过去人们曾在这里举行过求雨仪式。我们解下背包,就地野餐。午后,我们并未继续前行,而是原路返回。一路上的景色虽是看过,但从反方向观看又是一番情趣。不多时,我们走出了龙门涧。

情绪几番起伏,但使人体会到了另一番情趣,真是不虚此行。
说明:本文选自门头沟区教委、教育工会所编的京西山水游记散文选集《山高水长》。

--
旧梦中锋利的剑与白马,传说里等情人白了头发,
追忆间寒窗明月的白蜡,多年后流水洗尽的铅华。
欢迎加入IT软件旅游,MSN群:group108579@msnzone.cn,QQ群22108220
2008-04-10 15:19:2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9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