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休闲》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cmgnzhk
cmgnzhk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高级居民
经 验 值:74
魅 力 值:48
龙    币:1262
积    分:432.2
注册日期:2009-03-23
 
  查看cmgnzhk个人资料   给cmgnzhk发悄悄话   将cmgnzhk加入好友   搜索cmgnzhk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cmgnzhk发送电子邮件      

抖空竹与悠悠球
我校近段时间来有不少学生带着悠悠球回校来玩,这还是顶着好大的风险的(因有危险性,学校不允许),同学们只能偷偷摸摸的在老师没发现的地方玩,而且很投入,不少孩子痴迷溜溜球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上课走神,作业不做。为买个高档溜溜球,个别孩子想方设法从父母那里要钱,甚至动起歪脑筋,不少家长为此忧心忡忡。这让我想起了与它相似的体育运动项目抖空竹。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中有童谣“杨柳儿青,放空钟”,证明此游戏在中国已有较久的历史。普通空竹分单轴和双轴两种。轴内是空的,每个轴上有孔四、五个不等,孔内用木片作笛以利发声。连着轴有一个圆柱状的把,把的中段稍细。空竹除木制、竹制外,亦有用茶壶盖等器皿作代替物的。把空竹悬于系在两根小棍顶端的细绳上,玩者两手各持一棍来回拉动,便可产生旋转并随速度加快发出嗡嗡的响声。
空竹抖动时姿势多变,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 等动作,也有以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而游戏的。抖空竹的技巧颇多,有“仙人跳”、“鸡上架”、“放捻转”、“满天飞”等诸般名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蚂蚁上树”系将长绳一端系于树梢,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动一只空竹,迅速将飞转的空竹抛向长绳,持绳者用力拉动长绳,将空竹抖向三五米高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时,抖空竹者将其稳稳接住,令观者惊叹不已。
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一般玩的空竹约200~300克,也有为了练劲的把空竹做的比较大从1~几公斤的都有。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的空竹,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做走、跳、绕、骗、落、蹬、眼做瞄、追、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而跳跃时,则不但要跳,腰部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随同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运动。连续跳跃,心跳可以加速。
悠悠球正式进入中国是在1990年。2001年,中国引进了《超速YO-YO》这部动画片,动画片播出后,全国的YO-YO热再次爆发,而这次爆发的时机,正赶上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批国内YO-YO玩家相互认识并在网络上安了家,不久后,热潮便退去,但YO-YO运动却真正在中国生了根。4年后,随着奥迪玩具有限公司拍摄的《火力少年王》的热播,YO-YO被大多数人认知,它让普通人认知了YO-YO。接着媒体的介入,比赛的进行,这个YO-YO玩家的圈子正在慢慢变大。
我国现在也有正式的YO-YO比赛,2006年的全国悠悠大赛在CCTV少儿频道播出,不少的朋友已经了解到YO-YO的真正玩法。现在网络的普及,网上可以搜索出几千条有关YO-YO的信息。还有不少的中国专业的YO-YO网站,开展教学、玩家交流等。
两者都是体育项目,而玩悠悠球的学生比抖空竹学生多,这是为什么呢?抖空竹传统项目,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抖空竹在中国民族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同时又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无论作为玩具,还是作为体育器具,空竹都可称的上难得之物。
  它同武术一样,应该加以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发展抖空竹运动,还对其他体育项目如武术、体操、跑步等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辅助运动练习,特别是中小学,在体育课上增加抖空竹训练,对青少年的发育也大有陴益。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空竹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其存续的文化空间面临萎缩,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推广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内容、增强了学生体质,还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
cmgn
2012-02-29 09:58:5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41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