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休闲》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我的小名叫东东
我的小名叫东东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12
魅 力 值:18
龙    币:20
积    分:19.8
注册日期:2013-11-06
 
  查看我的小名叫东东个人资料   给我的小名叫东东发悄悄话   将我的小名叫东东加入好友   搜索我的小名叫东东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我的小名叫东东发送电子邮件      

瑜伽宇宙观
瑜伽宇宙观
一、世界的结构
1、古印度传统的宇宙结构论
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与说法,是古印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吠陀时代开始,印度各种神话传说、各宗教、各哲学门派,都试图阐述这个问题。最初,人们认为天地间万物万象都源于水,水面上浮着一只龟,龟背上立着四只大象,四只大象共同支撑着无边无垠的大地,而天空如同一个大锅倒扣在大地之上。在天地之间,中央是巨大的须弥山,须弥山的周围悬绕着日月星辰。后来,各种神话传说,各派宗教与哲学,皆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
2、佛教的世界安立理论
佛教兴起后,在秉承上述古印度宇宙观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系统的发挥与阐述,形成了独特的世界安立理念。
原始佛教四部《阿含经》、《佛本生经》、《起世经》及《俱舍论》等佛教经论,及大乘佛教经典如《华严经》、《圆觉经》、《金刚顶经》、《大智度论》等,都有关于宇宙观的论述。下面依据这些经论,作概要说明:
(1)佛教对世界总的类分
佛教将整个世界别称为“法界”。两种称呼的区别在于:世界是有限的概念,法界是无限的概念。“世”间万象是可见的,而“法”既含摄了可见的世间,又统摄了人的意识所变现的无形的世界。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无形的东西亦叫做法。佛教将世界从极恶到极善、从极苦到极乐、从极低层到极高层,区分为十法界:一是地狱法界,二是饿鬼法界,三是畜生法界,四是阿修罗法界,五是人法界,六是天法界,七是声闻法界,八是缘觉法界,九是菩萨法界,十是佛法界。其中从地狱到天的前六个法界,叫做“六凡法界”;后四个法界,叫做“四圣法界”。六凡法界的众生随其所作善业、恶业,上下升沉,循环不定,这就叫“轮回”。通常所说的“六道轮回”就是针对六凡法界众生而言。四圣法界的众生,已跳出三界、了脱生死,不再受六道轮回,所以称之为圣。
法界按性质分为
“器世界”(物质的)和“有情世界”(精神的)两类。器世界指生命体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称为“依报”;有情世界指有情识的众生的个体,也叫做“正报”。
此外,佛教还提出了大千世界的概念: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郭的同一日月所照的空间,称为“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因一个大千世界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组成,故整个宇宙被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简称为“大千世界”。
(2)器世界的具体分类——“三界六道”说
“三界”,是未觉悟的众生在生死流转中会经历的三种境界,三界又称“三有”,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名为“有”。三界的范畴与上面所说的“六凡界”是相等的。
按由低向高的顺序,三界分别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指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众生所居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间有人道、阿修罗道,下至畜生、饿鬼、地狱等道,因为此界为男女杂居,充满染欲,因此称为欲界。
色界众生已无男女之欲,无需段食,寂静清净,唯有胜妙的形色,依报的宫殿国土也殊妙精好。
无色界众生已无形体之相,并离欲色,又无依报之国土,唯有识心常住深妙禅定。
三界又分六道,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等。其中的天道又分二十八天,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欲界六天——四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均居于须弥山腰)、忉利天(居于须弥山顶,四周各有八天,天王为释提桓因,即帝释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弥勒菩萨道场位于此)、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天主自在天王居此)。
色界十八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其中的大梵天,即印度婆罗门教等宗教哲学中尊崇的主神“梵”,能造化万物、统领大千世界。佛教将此天置于色界之中,表明大梵天已获得上等禅定的果报,并成为佛教中的一方护法神。
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3)三界与禅定相对应的分类——“九地”说
三界是天界个体经过修持所达到的不同境界,也是人类通过禅定的修持所能次第达到的境界,因此,这三界与四禅八定又有一种对应关系。
三界分定、散二地,散地指欲界,因心散乱粗动,不能注于一境,所以这样命名;色界、无色界为定地,此界众生定心微细寂静,能专注一境,故名定地。初禅即进入无色界,四禅对应无色界十八天,四“空定”又对应无色界四天。于是按禅定境界,将三界分为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对应四地;无色界四空对应四地。
俗界一地——五趣杂居地,又称欲界五趣地。五趣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及地狱。这一地,均为散地,无禅定境界,而且果报苦乐各各不同。
色界四禅、四地——离生喜乐地(色界初禅天);定生喜乐地(色界第二禅天);离喜妙乐地(色界第三禅天);舍念清净地(色界第四禅天)。
无色界四空定、四地——空无边处地(无色界第一天);识无边处地(无色界第二天);无所有处地(无色界第三天);非想非非想处地(无色界第四天)。
为了更直观地表述禅定境界与天的关系,我们换个方式来表述:
初禅三天:指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初禅以上已不食人间烟火,因此没有鼻、舌二识,但是尚有眼、耳、身、意四识所生起的“喜”、“乐”二受,以及寻伺思惟的能力。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二禅以上只有意识,没有眼、耳、身三识以及寻伺思惟,因此只有“喜”、“舍”二受与意识相应。
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三禅天只有意识活动,与“乐”受、“舍”受相应。
四禅九天:指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 善现天、色究竟天等。四禅天只有与“舍”受相应的意识活动。
空无边处天:指厌于色身系缚,欣求虚空无边,由加行入空无边处定所得定地的果报。
识无边处天:指厌离空无边处天,由识无边之定所招感的果报。也就是思维清净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识之相,观照无边的识相,先思惟无边的识相而修加行,复引起第二无色定,称为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天:指厌患识无边处,舍诸一切所有,寂然安住不动,到了加行成就时,不但所思惟的“空”没有了,连观无边心识的能观心也没有,因此名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天:此天的定心,至极静妙,已无粗想,因此称为非想;此天尚有细想,因此称非非想。此天位于三界九地的顶上,因此又称有顶天。
六道之中,天界虽然有许多殊胜妙乐,但是天人的福乐,也不是永恒的,一旦福报享尽,还会有“五衰”征相出现,依旧要堕落到六道轮回受苦。同时,天界仍属三界之内,三界仍然难逃成、住、坏、空四大劫难,当世界坏灭时,还会产生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三种苦难,如同世界末日来临一般,即使无色界也逃避不了此灾,所以生天固然有生天的福报,但是天界并不是一个最好、最究竟的地方。因此,《法华经》中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因为三界迷苦的领域有如大海的无边无际,因此三界又称苦界、苦海。一般常说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便是劝人出离三界,佛教的解脱就是以出三界为基本目标的。
从吠陀经、《奥义书》、《薄伽梵歌》到《瑜伽经》,似乎只涉及到大梵天以下(初禅三天以内)的概念,天人合一,似乎只限于“梵我一如”的层面,与佛教所说的出三界解脱大为不同。但依古印度传统的禅定理念,或从《瑜伽经》的禅定解脱论来看,应当是广涉四禅与四空定的,从理论上说,当然也就涉及三界诸天的概念。所以,以上依据佛教的说法,列出诸禅、诸定与诸天,虽说不全是瑜伽的宇宙观,但对于全面理解《瑜伽经》中的冥想禅定理念,也是有参考借鉴作用的。
2013-11-08 14:54:4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75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