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知多少
基本含义 1.指上年纪了的人或较老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
2.在改革过程中制定某些政策时特指在某个年限之前工作的人。例: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3.指长期在某个部队服役的人,尤指有带了很多年兵的军官。例:38军剩下的老人不多了。
4.在济宁一些地区,关系较好的人也互称为“老人”。 具体解释 1.老年人。《左传·宣公十五年》:“及 辅氏 之役, 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史记·循吏列传》:“﹝ 子产 ﹞治 郑 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唐冯著《燕衔泥》诗:“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臧克家《老哥哥》:“在我这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和沈寿崇一起来到沈寿崇在驸马府居住的庭院中,远远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身着一身儒雅青衣便服站立在院中。”
2.指上了年纪的父母。晋车永《与陆士龙书》:“老人及姊,自闻此问,三四日中,了不能复食。” 宋·张孝祥《鹧鸪天·平国弟生日》词:“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 老舍 《婆婆话》:“可是再说硬话实在使老人难堪;只好告诉母亲:不久即有好消息。”
3.称尊长。唐戴叔伦《族兄各年八十馀见招游洞》诗:“鹤发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 茅山 见老人。” 清·国泰 《<助字辨略>序》:“《助字辨略》者, 确山 刘老人 所著也。”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
4.年老长辈自称。唐·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二:“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宋苏轼《与元老侄孙书》:“相见无期,惟当勉力进道,起门户为亲荣。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
5.见“老人星”。 相关别称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mào]:70岁。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Incompetent persons for a given job]:泛指年老体弱做事能力差的人
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