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远离尘嚣
远离尘嚣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5855
魅 力 值:3513
龙    币:12359
积    分:7806.2
注册日期:2002-04-15
 
  查看远离尘嚣个人资料   给远离尘嚣发悄悄话   将远离尘嚣加入好友   搜索远离尘嚣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远离尘嚣发送电子邮件      

诚实和谐的帖子可能不是家庭的琐事
看了诚实和谐的帖子----她写到最后,说,眼泪快要掉下来了------按照对于亲子小屋的理解,很快就听到有人在抽鼻涕。
原来,是带孩子的婆婆出问题了。
我先想到了以目代耳。这个人总在鼓励我们冷眼“汗”文化。他为什么要用“汗”这个字,我不大明白。但他说了种种,大致有汗颜的意思。
那就说说汉文化在家庭中的一些奇怪------当然,我不是在批评诚实和谐这个新妈妈-------我只是简要地谈一谈老人的事儿:
我刚刚提到的那对儿上海老头老太太,我也认识,凑巧他们这次也要走上电视。我在云3住的时候。这个姓郭的老太太常来家里串门;主题只有一个,是夸她的一双儿女在美国的最新进展。
后来进展得不错:房子也在变大,孩子越生越多。
在2004年的时候,儿女一声召唤,两位老将挽着袖子去美国了。
中间回来一次。本就苗条的上海郭阿姨就更加SLIM。2006年春节互送问候的时候,又听到了那里的声音,告诉说,她老伴,姓薛,说累得查出了癌症。美国看病MONEY吓人,如此,老人回到了北京。
我把故事讲给了别人,有人觉得适合上电视,那就成为电视故事。这是单说。
就郭阿姨这次美利坚之行,让我觉得,中国的老人,实是无奈。虽在亲子那个屋子里,看见有个人发出了微弱的声音:在某种意义上,老人没有照顾子女的孩子的义务------但更为雄壮的劈了啪拉的泪珠子声儿,很快冲刷了这种怀疑。
1 新生儿的父母,面临的种种压力确实具体而巨大,这是实情
2 双方父母,这些老人,余日无多,这是实情
3 孙辈的养育落在谁的头上,这是观念
我猜,要是按照以目兄的观点,那就是老人是第一位的。他们的第一要著,就是安享晚年。
但中国的老人受用不起;先有2/3坐不住屁股。理由是:疼。中国人就发明了疼爱-----那爱必得疼上一疼,方显爱的深沉和力道!
所以,东北话是,发洋贱吗------无数个郭阿姨们欣欣然上了路。
据说终点是奔赴到了儿女的家。
还有1/3我也听说过,就是老人置之度外,自己老有所玩儿的-------在2007年的今天。我们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在“汗”文化中的字幕:老来俏。
好象不大是褒义。
那就去看这些大义凛然,怀着深沉的疼和爱去奔赴儿女家的。
很自然,出现了一些情况。
到诚实和谐这里,就是代表;那个婆婆,不仅奔着2个月半的,还得带着5岁半的------儿媳妇就开始生气,感觉婆婆的疼和爱有了折扣------ 愿望是,最好一颗红心,直奔着2个月半的。
等这老太太手忙脚乱,带着5岁半的去吃,却扔下2个月半的去拉的时候,这崭新的妈妈就开始呜呜的哭------据说因为汗文化的礼仪熏陶之下,哭声莺莺,一是疼儿子的哭,一是怕惹恼了婆婆的哭-------但总之,是委屈的哭。
这委屈之大,让人不免侧目。
但反过来想,“罪魁祸首”的婆婆,不就是跑来发洋贱的吗?!
怎么来献爱心,倒换出了泪水(有悲还有愤)和恼怒呢?!
婆婆是什么年纪了?她跑到回龙观那个兔子不拉屎远的肯得基要花多少时间?她弄完那个5岁吃完要多长时间?既然来了已然呈现出2个孩子的格局,白日里没有个帮手吗?
当然,这是具体问题----我们又是个崭新的妈妈,可能不会去考量周到。
即使婆婆就是一人儿来的,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是悲和愤和恼怒吗。
我想,诚实和谐是一个很平常的母亲------我们很吃惊地看到-----她的反应竟代表了如此之多数的人。
更有痛苦的话是:“来了带不好,想让她走还不成。”
我们想问,老人成了什么了。-------似乎和保姆的性质相去不远了吧。
然而,这种共鸣依然磅礴,有人就开始帮着出主意,大意是如何能让这个婆婆体面地告别。
我想,泪水是要出来了。
我对于所说的汉文化没有什么心得。在日日无聊的忙乱和奔走过后,我总想静下来写一些有关我的父辈的文字。
从大而言,我们确实在美国和欧洲看到了他们的家庭。老人和子女完完全全的独立和呈现出精神上平等的对称性。美国在2/3的家庭中,儿女去老人那里吃饭,要留下礼物,甚至是饭费。
我们不屑了;平静地说,你看那美国老人的死法,各个在养老院里发臭------敢问,中国老人的死法就要芬芳起来吗。
按照我们的奋不顾身的郭阿姨和这个手忙脚乱却催人泪下的笨婆婆,她们的百年就一定体面和庄严吗。
我在2月最后的10几天,又身陷在让中国人横眉冷对的日本人当中。我在一个日本人的家庭中呆了10几天。
我不得不猜测,我们所说的汉文化,日本人正在执行。我所在的5口之家中,儿媳妇每天在上班前(她在电通公司任高级经理),第一件事情是给婆婆和公公烧茶水。接下来的内容跟我们的诚实和谐一样,每天面对着忙碌的工作和家务生活。
试问,这个简简单单的每天烧茶水,中国有多少孩子能坚持下去吗?
难道老人只是差这一口茶水吗。这其中意味着什么呢?!
不说儿媳妇---就是自己的女儿或者儿子,又有多少能做到呢。
如果你真正的了解日本文化的话,你去发现一下,日本的真正的主流文化是什么。它的家庭和社会的真正的力量和传承来自哪里?
为什么这个社会小小的一个动作,就能引领全世界的黑色星期二。
想到这里,我对于那些有关汗不汗文化的事情,更加的无奈了。
中国老人的一个缩影,不是让我们这些为子女的深深的汗颜吗。
当他们真的有一天因为爱而疼地死去的时候,我们不是四顾茫然吗。
我们那悲而愤的眼泪,是流为何用呢。
如果是这样,我不心疼孩子------我只心疼老人!
因为中国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从我们这感觉到的,只有疼。
疼不是爱。

--
long arm of coincidence here~
2007-03-14 11:54:5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00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