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远离尘嚣
远离尘嚣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5855
魅 力 值:3513
龙    币:12359
积    分:7806.2
注册日期:2002-04-15
 
  查看远离尘嚣个人资料   给远离尘嚣发悄悄话   将远离尘嚣加入好友   搜索远离尘嚣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远离尘嚣发送电子邮件      

母与子,和我想到的2本老书
最近有一天,我妈来我这儿住了一天。我当时正出差回来,拉着肚子。她就在厨房做饭;我看书的时候,老太太又开始盯上了我的房间,在那打扫。后来她困了,就要睡下------我就说,第二天一起走,我把你送到地铁。我继续看着书。
第二天清晨,我看见她留的条儿,老太太说:绿豆粥在锅里,让我吃前再热热云云。最后,她写:我先走了。你多睡一会。 妈妈
我看着那个条,看了好一会儿。
虽在一个城市里,我还是长长地想了好久。
最近我又翻起2本老书。它们古老的程度,如同我的儿时对母亲的记忆-------如果没有60多岁的她写上一个条子-------我也许快记不起它们的内容。
一本,叫《约翰。克利斯多夫》。
我只简单抄一些它的开始,或者不能忘记的中间,以及此时还在想的结尾。
傅雷是这样开始的: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雨水整天的打在窗上。一层水雾沿着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昏黄的天色黑下来了。室内有股闷热之气。”
小克利斯多夫生下来时,它是这样提醒全世界敏感的母亲:“孩子醒过来,哭了。惊慌的眼睛在那儿乱转。多可怕啊!无边的黑暗,剧烈的灯光,
浑沌初凿的头脑里的幻觉,包围着他的那个闷人的、蠕动不已的黑夜,还有那深不可测的阴影中,好似耀眼的光线一般透出来的尖锐的刺激,痛苦,和幽灵,——使他莫名其妙的那些巨大的脸正对着他,眼睛瞪着他,直透到他心里去……他没有气力叫喊,吓得不能动弹,睁着眼睛,张着嘴,只在喉咙里喘气。带点虚肿的大胖脸扭做一堆,变成可笑而又可怜的怪样子;脸上与手上的皮肤是棕色的,暗红的,还有些黄黄的斑点。”
黑夜里传来圣•马丁寺的钟声。严肃迟缓的音调,在雨天潮润的空气中进行,有如踏在苔藓上的脚步。婴儿一声嚎啕没有完就突然静默了。奇妙的音乐,象一道乳流在他胸中缓缓流过。黑夜放出光明,空气柔和而温暖。他的痛苦消散了,心笑开了;他轻松的叹了口气,溜进了梦乡。“
大约在今天这个年龄,我渐渐知道:罗曼。罗兰写了贝多芬的影子。我熟悉地看着罗兰动荡的文字时,很高兴能有时间,去发现他对于孩子的耐心-----他有时间这样去写:
“生命的钟摆很沉重的在那里移动。整个的生物都湮没在这个缓慢的节奏中间。其余的只是梦境,只是不成形的梦,营营扰扰的断片的梦,盲目飞舞的一片灰尘似的原子,令人发笑令人作恶的眩目的旋风。还有喧闹的声响,骚动的阴影,丑态百出的形状,痛苦,恐怖,欢笑,梦,梦……——一切都只是梦……而在这浑沌的梦境中,有友好的目光对他微笑,有欢乐的热流从母体与饱含乳汁的乳房中流遍他全身,有他内部的精力在那里积聚,巨大无比,无知无觉,还有沸腾的海洋在婴儿的微躯中汹汹作响。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湮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钟声复起……天已黎明!它们互相应答,带点儿哀怨,带点儿凄凉,那么友好,那么静穆。柔缓的声音起处,化出无数的梦境,往事,欲念,希望,对先人的怀念,——儿童虽然不认识他们,但的确是他们的化身,因为他曾经在他们身上逗留,而此刻他们又在他身上再生。几百年的往事在钟声中颤动。多少的悲欢离合!——他在卧室中听到这音乐的时候,仿佛眼见美丽的音波在轻清的空气中荡漾,看到无挂无碍的飞鸟掠过,和暖的微风吹过。一角青天在窗口微笑。一道阳光穿过帘帷,轻轻的泻在他床上。儿童所熟识的小天地,每天醒来在床上所能见到的一切,所有他为了要支配而费了多少力量才开始认得和叫得出名字的东西,都亮起来了。”
这就是《约翰。克利斯多夫》写到的一些生命的开始。是母亲与儿子的一些秘语-----那是和光芒有关的童话-----罗兰引起了我长久的记忆。
另一本,是《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为《大卫•科波菲尔》一八六零年再版时写的序言中,一句话结尾:“在我心底深处有一个孩子最为我宠爱,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的确,不少孩子读这本书时,都认为这书是为孩子写的(我也曾这样想)。因为狄更斯花了心思,在许多地方,他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写人物和事物,使孩子能心领神会,感到这是为他们写的。可是,当人们走出童年后重读这本书时,又会发现这是一本远比留在我们记忆中更为沉重、更令人伤感的书。(引译者言)
我注意在第一,二章,狄更斯写了写他的母亲-----或者是记忆中的母亲-----他写着:“我睡在我的摇篮里,我母亲睡在她的床上,而父亲则永远留在了那片梦想和幻想的地方,那片我不久前还游历过的广袤区域。
照在我们卧室窗户上的光亮也照在这世间过客最后安息的地方,也照在那不属于那个没有他就没有我的残灰尘土上。
当我回忆幼年混沌岁月时,首先清晰地浮现在脑前的便是我母亲,我那长着一头秀发,模样年轻的母亲。。。此时此刻,她的脸又浮现在我眼前,有如我想在街头济济人群中找寻的任何一张脸那么清晰;我能说她的脸早已不复存在了吗?——虽说我记得它已变化了,虽说我明知它已消失
了。当她当年那少女般的纯真和美丽又像那天夜里一样令我感到扑面而来时,我说它们凋零纷谢了吗?当她在我记忆中复活(虽说也只能如此),而在这记忆中她比我或任何人都有或有过的青春风采更加风光动人,我还能说她改变了吗?
谈话后,我就上了床,我现在字字依实来写她那时来和我说晚安的情景。她跪在我床边,双手托着下额,似乎逗趣地说:
“他们说些什么,卫卫?再告诉我一次。我可不信。”
罗曼。罗兰和狄更斯是完全差异的2位作家。我的人生的某些时间,一直和他们在熊熊烧着。他们把我烧的够戗。
今天,我更偏向《大卫•科波菲尔》一些。因为科波菲尔的故事与真的生活意义一致。我在青年的最初时期,觉得离开家的情形,和找不到工作,吃不上饭时,就和大卫•科波菲尔差不多。我比较感谢狄更斯的书,他写了好多好多的苦涩,但写到美丽的妈妈时,他真是那样的怀着清新的梦----我觉得他写的时候,温暖的泪水,就在脸的上面。。。
《大卫•科波菲尔》的结尾也简单提一下;他最后在写自己的妻子。但看过狄更斯的老读者或他的翻译们都不大同意。因为那还是他母亲的印象,狄更斯把最后的情感还是流向了母亲,他写:
“当我此刻抑制我要继续写的愿望时,那些脸都消失了。但是,有一张像天国之光一样照
在我身上,使我看清了一切。这张脸高出一切之上,超出一切之外。这张脸长留不消。
我转过头去,就看见我身边那美丽宁静的脸。我的灯光暗下去了,我已写到深夜了,但那个亲爱的人仍陪伴我,没有她就没有我。
哦,爱妮丝,哦,我的灵魂。当我一生真的走完时,但愿你的脸也像这样伴在我身边;当现实的一切都像我此时抛开的影子那样在我眼前融化散去时,但愿我仍能看到在我身边向上指着的你!“
而《约翰。克利斯多夫》呢。作者在结尾,却回到了婴儿:
“随后,黑夜来了。克利斯多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人的叫喊。他只听见孩子平静的叫声------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缕头发,嘴里老喊着:走罢!
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天空中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多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
咱们到了。哎,你多重呵!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
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罗兰探讨了一个从母体走出,复归濛濛晓雾的生命经历。这里的母亲,大概就是神曲中那伟大的初开的母性了。
基于一些闲暇时的无聊,我还想起鲁迅。他不是温存地盈掬着那个男孩儿,叫他海婴吗。
这样的时候,我就想了想我的母亲。
我想了想绿豆粥,和在微暝的晨曦中,一个偷偷掩上房门,快步走向外面的胖胖的倔强的母亲。。。
她就是我的妈妈。              
(此文由远离尘嚣在2007-05-27 00:01:55编辑过)

--
long arm of coincidence here~
2007-05-26 23:40:3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43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